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伤的物质
增毒: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为终毒物的过程称为增毒。
解毒:消除终毒物或阻止终毒物生成的生物转化过程称为解毒。
治疗指数:是指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表示为TI=LD50/ED50。
因此一般说,治疗指数大者,药物的安全度就大,反之则小。
生物转化:是指化学毒物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改变而转化为新的衍生物的过程。
即代谢。
终毒物:指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表现毒物毒性作用的化学物。
细胞应激:指细胞处于不利环境和遇到有害刺激时所产生的防御或适应性反应。
氧化应激:是指由于氧自由基过量生成而导致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受损,导致氧自由基及其相关代谢产物过量聚集,从而对细胞产生多种毒性作用的病理状态。
急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在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一定剂量的某种外源化学物短期内所产生的健康损害作用和致死效应。
突变:遗传物质本身的变化及引起的变异,一般指基因的变化。
致突变作用:广义概念是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且该改变可随同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
致突变物:能够引起突变的物质。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DNA序列的变化。
基因突变可分为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
AP位点:丧失碱基的DNA留下一个无嘌呤或无嘧啶的位点
微核:与染色体损伤有关,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比主核小,故称微核。
促癌剂:本身不致癌但对致癌物有促进作用。
促癌剂单独用时不致癌,却可使启动的突变细胞克隆扩增,促进肿瘤的发展。
胚胎毒性:对孕体器官形成期结束以后的有害影响叫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在实验动物发育毒性试验中,往往笼统地称为胚胎毒性。
发育毒性: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
管理毒理学: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毒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外源化学物质危害管理的应用学科
良好实验室规范(GLP):是针对药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化妆品及其他医用物品的毒性评价制定的管理法规。
标准操作规范(SOP)::标准作业程序是指在有限时间与资源内,为了执行复杂的事务而设计的内部程序。
危险性分析:是指对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可能暴露于某一危险的控制过程。
它由三部分构成,即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与交流。
危险评定:是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确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它由4个步骤组成: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
评价、危害表征(包括定量的和定性的危险度和不确定性)。
转化医学:是连接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从实验室到床边,又从床边到实验室的双向进程、循环式的研究体系。
转化毒理学:是研究如何将毒理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发展转化为能应用于环境与人群监测、环境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和危险性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和防控措施的一门新兴的毒理学分支学科,是
“组成”、计算生物学、遗传-表观遗传学等创新的产物。
血液毒理学:是研究药物、非治疗性化学物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对血液和造血器官有害效应的一门科学。
造血作用:即血细胞的生成,是指为了满足运送氧气、宿主防御反应、修复损伤、止血及其他机体重要功能,血细胞前体增殖分化为血细胞的过程。
免疫应答:是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识别并排除异己成分以维持自身稳定的全过程,因而免疫应答是整个免疫学得核心。
生殖毒理学:是生殖医学与毒理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重要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对生殖系统产生损害的原因、机制和后果。
内分泌干扰化学物:是环境中天然存在或污染的,可模拟生物体内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干扰内分泌系统功能,对亲体或其后代产生不良健康效应的外源化学物。
中毒性肺水肿:是指肺损伤后由于急性渗出,使呼吸膜增厚,致使肺脏间质和实质有过量水分潴留。
哮喘:是由于摄入某种哮喘原或其他不明因素所引起的大气道狭窄,临床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对各种刺激因子的高敏感性而发生痉挛,导致反复发作的气短,呼吸困难和哮鸣等器道梗阻。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阻塞性肺病,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水肿。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用等渗的盐溶液冲洗和气管肺泡区表面的过程,并回收采集支气管和肺泡表面脱落细胞核液体进行分析
血液毒理学:是研究药物、非治疗性化学物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对血液和造血器官有害效应的一门学科,是随实验血液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毒理学分支,汲取了血液学和毒理学的基本理论。
中毒性表皮溶解坏死(TEN):常由药物或化学物引起,发生非常迅速,可危及生命。
(例子:卡马西平)
免疫应答:是指从一个抗原刺激开始,机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感应)后,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表现出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球的滤过量大小,即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肾脏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清除,表示为C=U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