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本文以企业内部审计的角度为视角,探讨企业的发展,以及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是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的根本所在,是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保证,最后提出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政策建议。

标签:监管审计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导方向,是国民经济战略重组的首要对象。

内部审计是根据组织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当前企业的自我约束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因此企业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1 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势与作用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需要内部审计的监督与管理。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个方面和多个部门组织、协调来完成。

此外,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专项开支、年度预算、决算以及经营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划分等,都需要内部審计的参与。

因此,内部审计是企业日常管理中最好的工具。

1.1 内部审计的优势对企业内部进行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目标、部门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经营状况等较为熟悉,审计对象比较固定,使审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对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可以避免管理盲区。

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方法和时间灵活、成本较低,节省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益。

因为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减少资料收集时间,降低了审计前调查的工作量,由于采用内部审计因此可以与其他项目共同进行,降低了审计成本,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发现问题,通过风险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方法,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收益。

企业内部审计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从实际出发,将损失降到最低,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另外,还能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如何改进管理、完善控制等。

同时,企业内部的审计还可以根据落实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后期审计,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降低经营风险。

1.2 内部审计的作用1.2.1 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规范企业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各企业、各部门的日常工作除了受到国家财经政策、财政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制约,还要遵守企业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

利用审计的独立性对本企业、本部门的内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部门自我检查,督促本部门、本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

可以说,企业进行内部自我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约束的手段,企业通过内部自我监管,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发现不合规的问题直接进行处理,约束企业经营活动使这些活动合法化,促进企业规范经济行为。

1.2.2 避免企业决策失误,制定正确的经济计划。

内部审计利用自身具备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对内部控制进行评审,监管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查找企业经营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为企业财务安全、信息资料真实可靠提供保证。

为企业健康发展、规避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计划。

通过监管企业各部门、单位工作执行情况,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管理职能,保证企业经营决策正确性。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1.2.2.1 监督制度、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为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已经从纠错防范,深入到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和管理方面。

审计对象涉及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

内部审计的范围已经从确定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是否违反国家的经济政策、到查看部门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有效落实、能否符合预期的目标要求。

核查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都为领导作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2.2.2 改变工作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内部审计对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的监管,通过对比分析有关经济指标、揭示差异,研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考核经营业绩,总结运行规律,合理利用人力、财力和物力,并深入挖掘内在潜力,改进完善措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1.2.2.3 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进行内部审计需要两权分离,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明晰受托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通过内部审计核查各责任者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以及这些指标的真实可靠如何,是否违背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的短期打算等。

一方面可以考核责任者工作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能够揭示责任人与整个部门、单位的权益关系,有利于维护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

1.2.2.4 监控财产安全,确保部门、单位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财产物资是部门、单位进行各种工作的根本。

通过企业自我检查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监督与核准,及时有效地指出问题所在,指出对财产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政策和建议,加强对有关部门进行财产物资管理,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实现保值、增值。

1.2.3 协调企业与国家关系。

企业的规章制度明确了企业与国家、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企业在市场上开展经济活动时与其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

内部审计依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监督与管理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财务收支状况、利润分配等事务,使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1.2.4 有利于国家审计监督及审计体系的发展。

在我国,国家是审计的主体,企业内部审计连同社会审计,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审计体系。

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为国家审计监督提供了重要的审计依据,同时也为国家审计对企业在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提供基本的依据。

研究和健全企业审计监督工作,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有利于国家审计监督工作的长远发展。

2 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受社会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当前的企业内部审计还比较薄弱,发展比较缓慢,审计工作没有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2.1 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得不到充分重视在现实运作中,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存在着应付程序、消极对待、走形式等问题,对于审计过程简单化、审计手段程式化、审计结构概念化,可信度不高,参考价值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对内部审计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审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现实生活中,内部审计经常会面临:一是审明不审暗。

一味追求账面是否平衡,数字是否准确,对经济活动和经济来往较深层次的问题研究不够;对于单位内部的小金库、账外账监管不到位;二是管账不算账。

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真实性以及经营的可信性把握不准、研究较少;三是清账不清责。

对经济责任的担负情况界定不清、态度不认真、结论含糊、讲决策责任多、谈管理责任少、集体责任多、个人责任少、讲客观责任多、谈主观责任少。

有的审计人员不由自主地把个人感情带入审计过程,漠视了职业道德。

2.2 会计监督不力内部审计和会计都具有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在企业中,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受管理水平和法律法规的影响,就会滋生一些滥用职权、权大于法的现象,进而导致会计人员不能充分、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

2.3 职能不清,职责不明,内部审计无所适从审计的最大特征是独立性。

脱离了独立性,审计的其他职能都难以实现和发挥。

现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经济运行中,都是实行自我监督,这种监管方式难以做到公平性和客观性。

在审计过程中企业行政领导人常受个人意志的影响,导致审计的监督职能有失公平。

并且,企业领导人一方面维持企业的经济运行系统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担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这种系统环境中,当这两项发生冲突时,企业领导人往往偏向于维稳系统,将系统的监管职责置于一旁。

2.4 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经营范围就要全方位展开,面对跨行业、跨领域的经营项目,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素养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

因此,只有提高审计队伍的人員素质,完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纷繁复杂的审计工作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

3 治理企业内部审计弱化的对策3.1 重视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形式,是企业对内部员工进行教育、保护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不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约束、加强自我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其自身具备的功能。

3.2 改革现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让企业出资人直接负责审计机构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大的监管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将得到充分地体现。

因为,作为企业的所有者,真正关心的是资本的投入与产出问题、是收益率问题,这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获取经济利益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企业所有者依据财务人员提供的会计报表了解一些经营情况,在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失实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如何考核企业经营者的成绩呢?这时企业出资人通过独立于企业经济运行系统之外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地审计、监督、管理,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所以,改革现行审计体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3.3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企业经营活动复杂性不断加强,造成内部审计的不确定性,因此审计风险成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较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诚实品德、渊博的知识;第二,建立学习型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开辟内部审计的新领域,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其权威性。

3.4 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法律责任对于企业责任,企业董事会和企业管理当局对外承担全部责任,这些责任涵盖了内部控制的建立,目的是要完善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

从内部审计职能来看,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提供服务、强化协助管理。

作为内部审计,一方面代表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行使监督权力;另一方面,通过健全有效性机制对企业内部进行控制。

对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和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会计的职业道德。

3.5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到内部的审计地位和作用的发挥。

健全法律法规和控制信息披露制度,首先,明确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责任。

实行董事会及公司最高领导对内部控制负责制,对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后效果如何,在年度报告中要进行评估和做出保证;其次,明确规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具体内容,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评估,以及评估的依据、程序,最后是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有效性检测等。

与此同时,还要整合外部资源,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和评价等等。

强化资本市场建设,提高市场调节的有效性,坚决遏制“逆向选择”,鼓励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自愿披露,肃清企业内部环境。

4 结束语回顾过去,我们的内审工作喜忧参半,未来我们的内审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