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急救技能培训

基本急救技能培训


确定意识状态
+ 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 应在5~10s内完成。
+ (1)方法:抢救者可轻拍 或轻摇患者的肩部,双耳 高声喊叫:“喂,你怎么 啦?”;如你认识患者, 则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
+ (2)严禁摇动患者头部, 以免损伤颈椎。
二、启动EMSS
+ 单人急救者发现患者对刺激无 反应、无呼吸、无脉搏,应拨 打急救电话启动EMSS,嘱携 带除颤器,立刻返回患者身边 行CPR
:airway),人工呼吸 (B:breathing),建立有效循环(C :circulation)和除颤、转运等环节,概括为CPR的 ABC步骤。
CPR基本步骤
1
判断反应
2
启动EMSS
3
检查脉搏
4
胸外按压
5
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6
人工呼吸
7
电除颤
一、判断反应
判断患者意识通过 动作或声音刺激, 如拍患者肩部或呼 叫,观察患者有无 语音或动作反应
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基础生命支持(BLS)
A、开放气道(Airway control):主要措施有仰头抬颌,清除异物及分 泌物, 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 B、呼吸支持:(Breathing support)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氧气面罩、人 工气道给氧、呼吸机的应用 C、循环支持:(Circulation support)胸外心脏按压 D、除颤(Fibrllation treatment
+ 两个以上急救人员在场,一位 立刻行CPR,另一位启动 EMSS
呼救
+ 一旦确定患者意识丧失,立即 大声呼救,招呼最近的响应者。 方法:大声叫“快来救人 啊!” 。
+ 注意点:如在院外,向急诊医 疗救护系统求救时,应讲清事 故地点、回电号码、患者病情 和治疗简况;绝不可离开患者 去呼救。
安置体位
+ 又称室颤。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不协调的 颤动;心电图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 频率在200~400次/分。若颤动波波幅高而且频率 快,即粗颤,较易复律;若波幅小且频率慢,即细 颤,则复律的可能性小,多为心脏停顿的先兆。
心脏停博(ventricular standstill)
+ 又称心室静止,即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 活动能力,心电图上呈一直线,或偶发P波。
基本急救技能培训
急救不需要高深的理论; 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急救人人有责; 全民普及就有可能起死回生; 急救无医疗和护理之分; 共同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正确而规范的操作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急救技术应全民普及;
心脏骤停的类型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T)
心电-机械分离 (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
+ 心电图呈缓慢(20-30次∕分)、矮小、宽大畸形的 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 也常不能获得效果,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表 现,易被误认为心脏仍在跳动。
室颤多发生于急性心梗早期或严重的心肌缺血
Ⅱ期:高级生命支持(ALS)
E、药物与液体(drug and fluid) F、心电监测(Electrocardingraphy)
Ⅲ期:长程生命支持(PLS)
G、估计可救治性(Gouging) H、意识的恢复(Human mentation
基础生命支持
+ BLS是CPR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 BLS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畅通呼吸道(A
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上如木板, 使头、颈、躯干无扭曲,保持 在一个轴面上,卧床病人去枕 平卧,解开衣领腰带有利于血液 回流,以保证脑组织血供。将 双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
如果患者面朝下,翻动患者 时务使头、肩、躯干、臀部同 时整体转动,防止躯干扭曲。 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颈部。
三、检查脉搏
1968年复苏标准颁布以来,脉搏 检查一直是判定心脏是否跳动的金 标准 + 1岁以上的患者,颈动脉比股动脉 要易触及 + 方法:患者仰头,急救人员一手按 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 到气管正中即喉节处,旁开两横指 可触及颈动脉 + 评价时间5—10秒.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 心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为危急的征象,心 脏骤停后,血流运行立即停止。由于脑组织 对缺氧最敏感,所以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意识 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 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急的临床症状。
具体表现:
u 心音消失。 u 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u 3秒即有头晕症状,15秒出现晕厥、意识丧失或抽
时,是冠心病猝死的常见原因,其复苏成功率最 高.
心脏停博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缺氧、酸中 毒、休克等。
心电-机械分离,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结果, 常为左心衰终末期的表现,也可见人工瓣急性功 能不全、张力性气胸和心包填塞。
+ 以上三种类型,虽在心电和心脏活动方 面各有特点,但共同的结果是心脏丧失
有效的收缩和泵血功能,使血液循环停 止而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最基
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

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

VT,及药物治疗等

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自主

呼吸
国际CPR指南
强烈呼吁:
以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为核心。
生命之链
近年来,特别提出了保证心跳骤停患者 存活的生命之链的概念,即尽早呼救 、 尽早心肺复苏、尽早除颤、尽早高级生 命支持。
搐 u 30-40秒瞳孔散大,1-2分钟瞳孔即散大固定。 u 呼吸断续、叹息样,后即停止;(60秒呼吸停止) u 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u 4--6分钟大脑就出现不可逆损害。
時间决定生命
+ 据统计,若能在心脏骤停4分钟内进行CPR,8分钟内进行 心脏除颤,存活率可达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
面对生命,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心脏骤停后,复苏术开始的迟早 是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有意识 丧失和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 消失这两个诊断征象,心脏骤停的 即可以成立,并应立即进行初步急 救,即CPR。
什么是CPR ?
+ 心肺复苏术(CPR)就是当发生心跳骤 停时,为恢复心跳与呼吸而采取的紧急 急救措施。但成功的心肺复苏是要在迅 速恢复心跳、呼吸的基础上,恢复脑功 能,即所谓心肺脑复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