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试题:初级实务1在定量研究的准备阶段,建立研究假设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研究假设“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越强,服务对象积极改变的可能性越大”是( )。
A.差异式假设B.因果式假设C.条件式假设D.乘数式假设【答案】C【解析】定量研究建立研究假设阶段,假设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假定。
研究者可以根据实践经验、考查信息、资料回顾等方法,提炼所需探讨的变量关系。
研究假设通常可以采用条件式和差异式两种形式。
条件式假设,如“社会工作者应变能力越强,服务对象积极改变的可能越大”;差异式假设,如“男女失业者在得到同样的货币福利后,其求职行为有所区别”。
研究者应该根据实际研究的目标,提出合适的研究假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定量研究准备阶段中的建立研究假设,研究者可以根据实践经验、考查信息、资料回顾等方法,提炼所需探讨的变量关系。
2在社区工作的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 )。
A.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B.做好人员、资金、支持体系等准备C.发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D.进行社区教育,提高居民参与意识【答案】A【解析】在社区工作的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社区基本情况和社区需求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区工作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在准备阶段需要根据对社区的基本情况与需求的科学分析来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3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中的“增进公众福利、维护社会正义”的内容体现了( )。
A.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B.社会工作者与自己所处的工作机构的关系C.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D.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答案】D【解析】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注意理解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的主要内容。
4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目标之一。
下列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
A.网络成瘾B.就业服务C.老人服务D.婚姻指导【答案】A【解析】社会工作认为,社会问题是指那些非纯生理性的问题,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它包括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等各种原因而产生的问题。
社会问题不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与人们的希望相违背的现象,而且与人们对它的认定有关。
随着社会的变迁,也会产生一些新的、以前从未遇到的问题。
这样,被人们认识到的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就向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
无论如何,社会问题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现象,它不利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中的社会问题定义,注意区分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中的两种社会问题的定义。
5在小组工作的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不仅需要处理小组成员的离别情绪,还需要( )。
A.鼓励成员互相尊重与关怀B.重新建构小组关系C.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D.协助完善小组规范【答案】C【解析】在小组工作的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主要是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帮助组员保持他们获得的小组经验。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小组工作中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根据此阶段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来理解社会工作者在此阶段应开展的工作。
6社会服务机构通常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为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 )。
A.营利性机构B.企业C.学校D.非营利组织【答案】D【解析】社会服务机构通常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者、半专业的服务人员、辅助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注意理解其非营利性。
7将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是( ),一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二是积累经验,以建议修订社会政策。
A.单一的B.不可逆的C.双向的D.复杂的【答案】C【解析】关于社会工作行政,基德尼夫(Kidneigh)认为,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一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二是通过服务积累经验,以建议修订社会政策。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将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的特点,可从定义中来理解其特点。
8在朝鲜族中,老人地位很高,平时老人的饮食是单独制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儿子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吸烟或饮酒。
这种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标准是( )。
A.内省经验标准B.统计学标准C.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D.行为适应性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如果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被视为有偏差的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几个常用标准的适用情境。
本题侧重点在各划分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的适用情境。
9下面对于结婚的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B.结婚双方只要有一方达到法定婚龄即可结婚C.男性的法定婚龄为20周岁D.女性的法定婚龄为22周岁【答案】A【解析】结婚双方必须都达到法定婚龄才可结婚,目前我国的规定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结婚的必备条件,理解掌握结婚所需的两个必备条件。
10某社区居住了多位精神疾病康复者,社区社会工作者为此招募了6位居民担任志愿者,开展结对服务。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为志愿者仔细讲解了精神疾病康复者的一些特征,如担心复发、害怕环境吵闹影响睡眠、情绪容易波动。
这属于社会工作者对志愿者( )的培训。
A.服务理念和价值B.服务实务知识C.服务实务技巧D.服务信心提升【答案】B【解析】志愿者训练包括知识、技巧和态度三方面的灌输和交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让志愿者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了解机构政策目标和理想使命,促进志愿者个人目标和机构目标达成一致;二是根据服务岗位的要求,对志愿者进行实务训练,包括相关知识、技巧和态度,以确保服务质量达到应有的水平;三是通过训练提升志愿者的服务信心,帮助他们挖掘潜能,促进志愿者个人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志愿者管理中程序的训练部分,理解主要训练内容。
11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中的“恪守公私分明”的内容体现了( )。
A.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B.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C.社会工作者与自己所处的工作机构的关系D.社会工作者以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答案】C【解析】恪守公私界限,做到公私分明,体现了社会工作者与自己所处的工作机构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的内涵。
12某社区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不少住在临街一楼的居民做起了大排档生意,经常因噪声、油烟、垃圾等问题与楼上的居民发生纠纷。
社会工作者组织楼上楼下的居民开会协商解决问题。
会议结束时虽然双方未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但彼此加深了了解,并同意继续磋商。
这次会议的结果是( )。
A.既实现了任务目标,又实现了过程目标B.仅实现了任务目标,没有实现过程目标C.没有实现任务目标,仅实现了过程目标D.既没实现任务目标,也没实现过程目标【答案】C【解析】地区发展模式的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目标:(1)任务目标,即完成实际的工作或解决一些特定的社区问题;(2)过程目标,即希望通过社会工作过程达到的目标。
如建立各种社区支持网络,增加居民的互动和交往,改善邻里关系,重建居民与团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居民认识参与的重要,并愿意承担责任,使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及投入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区发展模式的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在地区发展模式中,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注意理解二者的内容与地位。
13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功是( )。
A.社会工作者的素质B.社会工作者的学历、C.专业助人方法D.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答案】C【解析】专业助人方法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社会工作者区别于一般助人者的明显之处。
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不只是指在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而且指社会工作者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它们作为一种知识被社会工作者共享,并有效地支持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的要素,科学的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14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工作积极介入救灾及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在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关于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行政力量,即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和权力解决问题,维持社会稳定B.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C.维持社会稳定是其直接目标D.通过提供服务而直接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答案】B【解析】社会工作的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与一般行政管理有所不同,行政管理倾向于用行政力量,即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和权力解决问题,维持社会稳定是其直接目标。
社会工作则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社会工作通过服务而间接地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注意区分社会工作与行政管理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不同点。
15张某夫妇反映12岁的儿子小明到处闯祸、无法管教,他们认为儿子是受了朋友的不良影响,禁止儿子再与他们交往,并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
A.找小明谈话并质疑他的行为B.到社区了解小明朋友的情况C.了解张某夫妇和小明对问题的看法D.教给张某夫妇管教小明的技巧【答案】C【解析】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教养模式,不同的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正因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和家庭有关系,因此,社会工作者应首先了解张某夫妇的教养方式以及小明本人的看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家庭教养模式对个体的影响,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和家庭有关系,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服务对象时也要对其家庭状况给予重点关注。
16宿舍管理员发现小高多次将同学的书偷偷扔到垃圾箱里,希望社会工作者帮助小高。
根据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中,适当的是( )。
A.告诉小高的班主任B.告诉小高的家长C.分析小高行为的成因D.批评小高的行为【答案】C【解析】按照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社会工作者应该对服务对象尊重与包容以及对服务对象保密。
社会工作者可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享与服务内容有关的个人感受和经验,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并提供尽力解决问题的建议,但社会工作者不得直接或间接迫使服务对象接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更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同时,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可根据案例来理解尊重与保密原则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