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承台技术交底

(完整版)承台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单
交底单位: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济青高铁项目二分部第一作编号:
承台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测量放
2.1测量放线
施工前,准确放样承台基坑位置,用白灰撒出开挖线位置并经监理复核,复核完毕后进行基坑开挖。

2.2基坑开挖
166 号墩基坑深度大于5米且开挖深度范围内无水、周边无影响基坑的构筑物时,开挖坡度为1:1 ,转角位置设宽度1.0m~2.0m平台。

根据设计地质资料,本段无挡开挖基坑底位于设计水位线上方,无需考虑降水施工。

基坑底的开挖尺寸以承台尺寸外放1.0 ~1.5 米进行,外放量作施工作业面和汇、排水使用。

在雨季施工时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坑内排水法,即在开挖基坑的四周设置汇水沟,选取基坑一角加深,作为集水井使用,降雨时放置污水泵,集水井尺寸不小于0.75m*0.75m。

基坑开挖时若有降雨,在基坑内部挖设临时排水沟和汇水井,将雨水汇集后使用污水泵抽排出去,防止基坑受到浸泡。

基坑外在离坡顶1.0 米外自然地坪处设置50× 50cm的排水沟作为坑外防水措施,并使用明沟引入施工便道排水沟内,高差受限时,使用污水泵集中抽排。

基坑开挖后,边坡有悬石等危险物时,先进行清理,然后人工才能进行
施工作业,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承台混凝土施工采用定制模板进行施工。

(1)基坑挖土采用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3m且宜沿地层分界线开挖。

第一阶段:使用两台挖掘机同时自一端开挖线处向另一端按坡比开挖,开
挖深度为2.5m,开挖土方直接装车拉运至临时堆土场地。

承台靠近国道方向为钻孔桩防护,防护桩深度为18.0m,有防护桩地段进行垂直开挖。

第二阶段:采用分层法进行开挖,一台挖掘机在基坑内按第一阶段开挖方向沿下层基坑开挖线按坡比开挖,开挖至基底。

挖掘机将开挖土方直接装车拉运至临时堆土场地。

266#墩深基坑防护示意图
(2)挖土过程中测量人员测定标高,保证开挖分层和下层开挖线准确,基坑开挖接近承台底标高是,用水准仪在槽底测设5×5m的放格控制网,并撒上白灰点,以示标记。

(3)开挖时机械挖土、人工修坡,开挖过程中,随时用坡尺检查边坡坡度是否正确无误。

开挖至基底以上30cm时,采用人工清理基底剩余土方,挖掘机清运出基坑,保证基底不被扰动。

(4)挖土之前做好坑外排水, 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做好坑内排水沟及集水
坑。

( 5)雨季施工期间,边坡坡面采用覆盖防雨布的形式进行防护,防雨布使 用 10cm 长铁定配合方木条固定在基坑边坡上,防止雨水对边坡造成冲刷,影响 边坡稳定。

开挖基坑时,弃土应按指定地点堆放,一般距离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
2m , 弃土高度不得大于 1.5m ,以免影响边坡稳定。

基坑开挖完成后立即进入下道工 序施工。

机械开挖时设专人指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开挖准确。

2.3 基坑防护 根据地质情况及现场施工条件,开挖坡度受到现场环境的
限制、基坑开挖 完成后与基坑四周设置防护栏杆,栏杆外露高度 1.5m ,每 2m 设置立柱一根,横 杆分别设置在 1.2m 、0.6m 高度上。

栏杆立柱采用φ 48的钢管,立柱长度 2.0m , 埋入地面 0.5m ,外挂安全网封闭,并挂设安全警示标志及夜间警示灯。

栏杆在 适宜位置设人员出入的活动门, 施工期间由专人负责看管, 施工结束后, 及时加 锁。

基坑防护示意图
3.4 桩头凿除:风镐凿除桩头,凿除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使基桩顶部 露出新鲜、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桩基埋入承台长度及桩顶主筋锚入承台长
度须满 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5 基底处理: 采用基底平铺 10cm 厚混凝土进行抹面找平并作为承台底
安全警示牌
围网 钢管
活动门
承台各部位允许偏差:
砼浇筑完成后,对承台顶面进行修整。

抹平定浆后,再一次收面压光(墩柱处应凿毛),表面用草袋覆盖,养生。

在保证承台模板拆除后,承台混凝土不缺棱掉角的情况下即可拆除模板,并及时回填。

超载作业,严禁随意扩大机械使用范围。

1.7机械在危险地段作业时,设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派专人指挥。

1.8测量人员在高处作业时,系好安全带。

1.9安置仪器避开有高空坠物危险和其它不安全地区。

1.10测量钉桩时,不对面使锤。

钢钎和其它工具不随意抛掷
2、环保要求
2.1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政策,为使环境得到保护,随时准备按受政府有关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查。

2.2施工前对施工人员除进行技术交底外,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要求交底。

2.3施工场地应经常保持工地清洁,控制扬尘,杜绝漏洒材料。

2.4从基坑中挖出的泥浆不得随意堆放,以防止污染环境,从基坑中抽出的水也不得随意排放。

3、其它施工措施
3.1雨季施工措施
3.1.1加强组织领导,有针对性的进行抗洪、防汛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抗洪防汛意识和警觉性。

3.1.2在雨季、汛期到来之前,开展抗洪防汛大检查,重点检查抗洪防汛方案是否可行,职工住房环境、设备停放地点、材料储存场所等是否安全可靠,排水、防水设施是否齐备等。

并认真执行雨季、雨后两检查制度。

3.1.3积极与当地气象局联系,及时收集气象信息,并向各施工队发布信息
3.1.4项目部成立防汛抗洪领导小组,在雨季、汛期,各施工队在分项目经理部统一领导下,组成应急突击队,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3.1.5坚持值班制度,遇有险情及时组织力量抢修,并及时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

3.1.6汛期加强与其它兄弟单位的联系,互相配合,相互支持。

3.1.7对施工现场及构件生产基地,根据地形对场地排水系统进行合理布
置,以保证水流畅通,不积水,并防止四周水倒流进入场内。

3.1.8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路基碾压坚实,做好硬化处理及满足排水要求,保证雨后正常交通。

3.1.9防汛器材、工程防雨材料、防护用品及抽排水设备准备齐全。

3.1.10机电设备的电闸箱采取防雨、防潮等措施,并安装好接地保护装置。

3.1.11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使其符合规程要求。

3.1.12对不宜遭受雨淋的原材料、半成品采取保护措施。

3.1.13专人负责已施工段及现场设施的防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3.2 夜间施工措施
3.2.1 强噪音和强振动的施工机械在夜间停止施工作业。

3.2.2 加强夜间检查力度,防止发生施工人员因疲劳而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现象。

连续作业施工时要采取相关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3.2.3提前检查供电线路与备用电源状况,并与当地供电部门取得联系,保障现场照明充足。

3.2.4提前检查维修施工设备与机具,确保夜间设备、机具运行状况良好。

提前计划安排夜间施工组织、队伍,确保做到白班与夜班交替作业,避免疲劳与超负荷劳动造成安全、质量隐患。

3.2.5提前计划安排夜间施工的现场安全防护、调度等人员值班计划,确保施工安全与行车安。

五、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1)土方开挖过程中如遇障碍物,报项目工程部核实,提出处理方案,报请监理、业主以及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下步土方开挖。

(2)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排水沟,如遇上层滞水,将其引入临时排水沟,集中抽水,在基坑上口四周砌防水堤。

(3)基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表面修理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土方开挖前,设置位移观测标记,并做好位移观测记录。

基坑周边无既有构筑物时,观测标设于基坑四周,每边不少于3个;基坑周边有既有构筑物如房屋、道路时,观测标向外侧延伸布置不少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 倍,观测标排间距不大于10m。

开挖过程中,需每日进行监测,并作好监测记录上报业主及监理部门。

做好边坡的监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雨后加强监测频率。

(5)预防基土扰动措施基坑开挖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保护地基。

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应预留300mm厚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

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基底应预留一层300mm厚土层不挖厚用人工清理找平,以避免超大开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

根据基坑开挖线位置,适当改移施工便道位置,确保基坑挖好后,机动车辆通过时距离基坑边缘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m。

同时避免在基坑顶行驶机械和车辆或大量堆放材料。

(6)预防基坑泡水措施开挖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在槽底设置集水坑,排水沟,配备足够用的污水泵,及时将沟槽内积水排除。

(7)预防边坡塌方措施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做好基坑四周的降水、排水措施。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

(8)预防边坡滑坡措施加强地质勘察和调查研究,注意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滑坡迹象及地表、地下水流向和分布,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避免破坏地表的排水、泄洪设施,消除滑坡因素,保持坡体稳定。

施工中尽量避免在坡脚处取土、在坡体上弃土或堆放材料。

尽量遵循先治理后开挖的原则。

发现滑坡裂缝,应及时填平夯实;沟渠开裂渗水,要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