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3份合集】2020-2021年长沙市某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精选3份合集】2020-2021年长沙市某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O 的直径长10,弦AB=8,M 是弦AB 上的动点,则OM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A .3≤OM≤5B .4≤OM≤5C .3<OM <5D .4<OM <5【答案】A 【详解】解:O 的直径为10,半径为5,当OM AB ⊥时,OM 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得3OM =,OM 与OA 重合时,OM 最大,此时5OM =,所以线段的OM 的长的取值范围为35OM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垂径定理,掌握定理内容正确计算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 .日行千里B .守株待兔C .水涨船高D .水中捞月【答案】D【分析】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详解】解:A 、日行千里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错误;B 、守株待兔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错误;C 、水涨船高是必然事件,故本选项错误;D 、水中捞月是不可能事件,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是不可能事件的判断,掌握不可能事件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设m 是方程250x x +=的一个较大的根,n 是方程2320x x -+=的一个较小的根,则m n +的值是( )A .4-B .3-C .1D .2 【答案】C【分析】先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m ,n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方程250x x +=得0x =或5x =-,则0m =,解方程2320x x -+=,得1x =或2x =,则1n =,1m n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方程解法是解题关键.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直径是弦,弦是直径;②弦是圆上的两点间的部分;③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④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⑤等于半径两倍的线段是直径.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A【分析】根据弦、等圆、弧的相关概念直接进行排除选项.【详解】①直径是弦,弦是不一定是直径,故错误;②弦是圆上两点之间的线段,故错误;③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故正确;④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故正确;⑤等于半径两倍的弦是直径,故错误;所以正确的个数为2个;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相关概念,正确理解圆的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将6497.1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6.4971×1012B .64.971×1010C .6.5×1011D .6.4971×1011 【答案】D【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详解】解:6497.1亿=649710000000=6.4971×1.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科学记数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6.《九章算术》中记载一问题如下:“今有共买鸡,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意思是:今有人合伙购物,每人出8钱,会多3钱;每人出7钱,又差4钱,问人数、物价各多少?设有x 人,买鸡的钱数为y ,依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A.8374x yx y+=⎧⎨+=⎩B.8374x yx y-=⎧⎨-=⎩C.8374x yx y+=⎧⎨-=⎩D.8374x yx y-=⎧⎨+=⎩【答案】D【分析】一方面买鸡的钱数=8人出的总钱数-3钱,另一方面买鸡的钱数=7人出的总钱数+4钱,据此即可列出方程组.【详解】解:设有x人,买鸡的钱数为y,根据题意,得:8374x y x y-=⎧⎨+=⎩.【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根据买鸡的总钱数不变列出方程组是解题关键. 7.如图,若A、B、C、D、E,甲、乙、丙、丁都是方格纸中的格点,为使△ABC与△DEF相似,则点F 应是甲、乙、丙、丁四点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A【分析】令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的边长,从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找到点F对应的位置.【详解】解:根据题意,△ABC的三边之比为25要使△ABC∽△DEF,则△DEF的三边之比也应为25经计算只有甲点合适,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8.△ABC在网络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ACB的值为()A .12B .22 C .32 D .33【答案】B【解析】作AD ⊥BC 的延长线于点D,如图所示:在Rt △ADC 中,BD=AD ,则AB=2BD .cos ∠ACB=222ADAB ==,故选B .9.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方程20ax bx c ++=的根是()A .121,5x x =-=B .122,5x x ==C .121,2x x =-=D .125,5x x =-=【答案】A【分析】根据图象与x 轴的交点即可求出方程的根.【详解】根据题意得25x =,对称轴为2x =∵122x x x +=∴1222251x x x =-=⨯-=-∴121,5x x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图象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0没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 B.k≥-1 C.k<-1 D.k≤-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到关于k的不等式,解出即可.由题意得,解得故选C.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当时,方程的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11.如图1,在△ABC中,AB=BC,AC=m,D,E分别是AB,BC边的中点,点P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PB,PE.设AP=x,图1中某条线段长为y,若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A.PD B.PB C.PE D.PC【答案】C【解析】观察可得,点P在线段AC上由A到C的运动中,线段PE逐渐变短,当EP⊥AC时,PE最短,过垂直这个点后,PE又逐渐变长,当AP=m时,点P停止运动,符合图像的只有线段PE,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对于此类问题来说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12.设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则a2+a+3b的值为( )A.5 B.6 C.7 D.8【答案】C【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a+b=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可得a2=2a+1,然后把a2+a+3b 变形为3(a+b)+1,代入求值即可.【详解】由题意知,a+b=2,a2-2a-1=0,即a2=2a+1,则a2+a+3b=2a+1+a+3b=3(a+b)+1=3×2+1=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难度适中,关键掌握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与代数式变形相结合进行解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BCD的边OB在x轴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经过该菱形对角线的交点A,且与边BC交于点F.若点D的坐标为(3,4),则点F的坐标是_____.【答案】(6,43).【分析】过点D作DM⊥OB,垂足为M,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即可得到点B、D的坐标,进而可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得点A的坐标,进一步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然后解由直线BC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过点D作DM⊥OB,垂足为M,∵D(3,4),∴OM=3,DM=4,∴OD2234+5,∵四边形OBCD是菱形,∴OB=BC=CD=OD=5,∴B(5,0),C(8,4),∵A是菱形OBCD的对角线交点,∴A(4,2),代入y=kx,得:k=8,∴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8x,设直线BC的关系式为y=kx+b,将B(5,0),C(8,4)代入得:5084k bk b+=⎧⎨+=⎩,解得:k=43,b=﹣203,∴直线BC的关系式为y=43x﹣203,将反比例函数与直线BC联立方程组得:842033 yxy x⎧=⎪⎪⎨⎪=-⎪⎩,解得:11643xy=⎧⎪⎨=⎪⎩,2218xy=-⎧⎨=-⎩(舍去),∴F(6,43),故答案为:(6,43).【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以及求两个函数的交点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作出辅助线、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答案】16π【分析】根据三视图可得出该几何体为圆锥,圆锥的表面积=底面积+侧面积(侧面积将圆锥的侧面积不成曲线地展开,是一个扇形.),用字母表示就是S=πr²+πrl (其中l=母线,是圆锥的顶点到圆锥的底面圆周之间的距离).【详解】解: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是圆锥,其中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²42616S r rl πππππ=+=+⨯⨯=故答案为:16π.【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圆锥的表面积公式,熟记圆锥的面积公式是解此题的关键. 15.如图,在△ABC 中,∠C=90°,BC=6,AC=9,将△ABC 平移使其顶点C 位于△ABC 的重心G 处,则平移后所得三角形与原△ABC 的重叠部分面积是_____.【答案】3【详解】由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根据中心的性质可得,G是将AB边上的中线分成2:1两个部分,所以重合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3, 所以重合部分的三角形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9,因为原三角形的面积是所以27,所以重合部分三角形面积是3,故答案为:3.B C G在一条直线上,CE在边CD上,连接AF,若H 16.如图,摆放矩形ABCD与矩形ECGF,使,,DH HE,那么DH与H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为AF的中点,连接,=【答案】DH HE【分析】只要证明△FHE≌△AHM,推出HM=HE,在直角△MDE中利用斜边中线的性质,则DH=MH=HE,即可得到结论成立.【详解】解:如图,延长EH交AD于点M,∵四边形ABCD和ECGF是矩形,∴AD∥EF,∴∠EFH=∠HAM,∵点H是AF的中点,∴AH=FH,∵∠AHM=∠FHE,∴△FHE≌△AHM,∴HM=HE,∴点H是ME的中点,∵△MDE是直角三角形,∴DH=MH=HE;=.故答案为:DH HE【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在Rt△ABC中,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长为_____.【答案】1【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是斜边的长进行求解即可.【详解】由勾股定理得:AB=22=10,68∵∠ACB=90°,∴AB是⊙O的直径,∴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是10;∴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长为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答案】a<2且a≠1.【分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列不等式,解不等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详解】试题解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l=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0,即4-4×(a-2)×1>0,解这个不等式得,a<2,又∵二次项系数是(a-1),∴a≠1.故a的取值范围是a<2且a≠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据方程有两不等的实数根,得到判别式大于零,求出a的取值范围,同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已知反比例函数3k y x-=,(k 为常数,3k ≠). (1)若点(2,3)A 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k 的值;(2)若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每一分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k 的取值范围.【答案】(1)k=9;(2)k<3【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k-3=2×3,然后解方程即可;(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30k -<,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解:(1)∵点(2,3)A 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23k ∴-=⨯,解得9k =;(2)∵在函数3k y x-=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0k ∴-<,得3k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k y x=(k 为常数,k ≠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 ,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 ,即xy=k .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0.福建省会福州拥有“三山两塔一条江”,其中报恩定光多宝塔(别名白塔),位于于山风景区,利用标杆可以估算白塔的高度.如图,标杆BE 高1.5m ,测得0.9AB m =,39.1BC m =,求白塔的高CD .【答案】CD 为2003米. 【分析】先证明ABE ACD ∆∆∽,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 BE AC CD =,从而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解:依题意,得CD AC ⊥,BE AC ⊥,∴90ABE ACD ∠=∠=︒.∵A A ∠=∠,∴ABE ACD ∆∆∽,∴AB BE AC CD=. ∵0.9AB =,39.1BC =, 1.5BE =,∴40AC =,∴0.9 1.540CD =,∴2003CD =, ∴白塔的高CD 为2003米.【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1.学校想知道九年级学生对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了解程度,随机抽取部分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有4个选项(每位被调查的学生必选且只选一项):A.非常了解.B.了解.C.知道一点.D.完全不知道.将调查的结果绘制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两幅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共调查了多少学生?(2)补全条形统计图;(3)该校九年级共有600名学生,请你估计“了解”的学生约有多少名?(4)在“非常了解”的3人中,有2名女生,1名男生,老师想从这3人中任选两人做宣传员,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法求出被选中的两人恰好是一男生一女生的概率.【答案】(1)30;(2)作图见解析;(3)240;(4)23.【解析】试题分析:(1)由D选项的人数及其百分比可得总人数;(2)总人数减去A、C、D选项的人数求得B的人数即可;(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B选项的比例可得;(4)画树状图列出所有等可能结果,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可得.试题解析:解:(1)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6÷20%=30;(2)B选项的人数为30﹣3﹣9﹣6=12,补全图形如下:(3)估计“了解”的学生约有600×1230=240名;(4)画树状图如下:由树状图可知,共有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两人恰好是一男生一女生的有4种,∴被选中的两人恰好是一男生一女生的概率为46=2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以及概率的求法,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2.在⊙O中,AB为直径,C为⊙O上一点.(1)如图1,过点C作⊙O的切线,与AB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CAB=27°,求∠P的度数;(2)如图2,D为弧AB上一点,OD⊥AC,垂足为E,连接DC并延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若∠CAB=10°,求∠P的大小.【答案】(1)∠P =36°;(2)∠P=30°.【分析】(1)连接OC,首先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P=90°,利用∠CAB=27°得到∠COB=2∠CAB=54°,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E为AC的中点得到OD⊥AC,从而求得∠AOE=90°﹣∠EAO=80°,然后利用圆周角定理求得∠ACD=∠AOD=40°,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连接OC,∵⊙O与PC相切于点C,∴OC⊥PC,即∠OCP=90°,∵∠CAB=27°,∴∠COB=2∠CAB=54°,在Rt△AOE中,∠P+∠COP=90°,∴∠P=90°﹣∠COP=36°;(2)∵E为AC的中点,∴OD⊥AC,即∠AEO=90°,在Rt△AOE中,由∠EAO=10°,得∠AOE=90°﹣∠EAO=80°,∴∠ACD=∠AOD=40°,∵∠ACD是△ACP的一个外角,∴∠P=∠ACD﹣∠A=40°﹣10°=30°.【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23.若矩形的长为x,宽为y,面积保持不变,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求矩形面积.(1)请你根据表格信息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函数关系式完成下表x232 1 8y 4 2 22【答案】(1)4yx=;(2)6,2222【分析】(1)矩形的宽=矩形面积÷矩形的长,设出关系式,由于(1,4)满足,故可求得k的值;(2)根据(1)中所求的式子作答.【详解】解(1)设kyx=,由于()1,4在此函数解析式上,那么k144=⨯=.∴4y x =(2) x 232 1 2 8 2 y6 22 4 2 12 22【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表式实际问题,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在此函数上的点一定适合这个函数解析式.24.光明中学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举办首届《诗词大会》,九年级2班的马小梅晋级总决赛,比赛过程分两个环节,参赛选手须在每个环节中各选择一道题目.第一环节:横扫千军、你说我猜、初级飞花令,(分别用123,,T T T )表示;第二环节:出口成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诗词接龙(分别用1234,,,S S S S 表示).(1)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马小梅参加总决赛抽取题目的所有可能结果;(2)求马小梅参加总决赛抽取题目都是飞花令题目(初级飞花令、飞花令、超级飞花令)的概率.【答案】(1)详见解析;(2)16【分析】(1)根据题意画树状图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即可;(2)找到抽取题目都是飞花令题目的情况数,再除以总的情况数即可得出概率.【详解】解:(1)画树状图如下共有12种可能的结果:T 1S 1,T 1S 2,T 1S 3,T 1S 1,T 2S 1,T 2S 2,T 2S 3,T 2S 1,T 3S 1,T 3S 2,T 3S 3,T 3S 1. (2)马小梅参加总决赛抽取题目都是飞花令题目的有T 3S 2,T 3S 3两种情况,由(1)知总共有12种情况,所以所求概率为21=126. 【点睛】本题考查概率的计算,熟练掌握树状图法或列表法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所示,以40/m s 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球的飞行高度h (单位:m )与飞行时间t (单位:s )之间具有关系式.2205h t t =-(0)t ≥解答以下问题:(1)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m ?如能,需要飞行多少时间?(2)球飞行到最高点时的高度是多少m ?【答案】(1)能,1或3;(2)20m【分析】(1)当h=15米时,15=20t-5t 2,解方程即可解答;(2)求出当2205h t t =-的最大值即可.【详解】解;(1)解方程:215205t t =-2430t t -+=,解得:121,3t t ==,需要飞行1s 或3s ;(2)222055(t 2)20h t t =-=--+,当2t =时,h 取最大值20,∴球飞行的最大高度是20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根据题意建立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6.己知抛物线20y ax bx c =++=与x 轴交于()() 1,0, 3, 0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0,3C -,顶点为D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点D 的坐标;(2)判断BCD ∆的形状.【答案】(1)顶点()1,4D -;(2)BCD ∆是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点A 和点B 的坐标设函数解析式为两点式,再将点C 的坐标代入求出a 的值,最后再将两点式化为一般式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BCD 三点的坐标分别求出BC 、CD 和BD 边的长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设()()13y a x x =+-,将()0,3C -代入解析式得:33,1a a -=-∴= ()()21323y x x x x ∴=+-=--()222314y x x x =--=--∴顶点()1,4D -(2)()3,?0B ()0,3C - ()1,4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