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主要重大成就。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Dialetics of Nature。
目的:阐述辩证法的客观性。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即其生产力功能。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观四大起源: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物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与演化4.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科学哲学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萨特尔《存在与虚无》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潜意识逻辑实证主义:爱因斯坦、海森堡科学哲学证伪主义:波普尔Popper历史主义:库恩Kuhn5.公认的观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实践哲学本体论自然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知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维知识——辩证逻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五、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作用1.地位:独立层次——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o2.作用:(1)对哲学产生的作用:a.提供理论依据;b.提供丰富营养;c.强化哲学对科学的指导(2)对科学的作用:a.提供认识的原则;b.有利于人们善于利用和创建新的研究方法;c.根据已有科学理论和有限事实提出假说,保证还不成熟的学科持续前进;d.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前史——自然科学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背景:1873年5月30 恩给马写了封信,以批判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庸俗唯物主义:★★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新康德主义: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怀疑论,不可知论。
认为万物皆为上帝所创,认为社会主义为永恒的准则,不可能成为社会制度的实现。
一批自然科学家(生理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一种分泌物。
2.《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过程:第一阶段:1873—1876年,《自然辩证法》包括:论文10篇、杂轮169个、计划草案2个第二阶段:1878—1883年3.《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自然性。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①《反杜林论》旧序[《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辩证法》: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自然科学家必须掌握正确的哲学思维,保证研究工作沿正确道路前进,避免犯种种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错误。
②《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第三部分:导言:辩证法、论文:《辩证法》、杂论:[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
按运动载体分五类: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生产方式第五部分: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运动的量度—功》《潮汐摩擦》《热》《电》、[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探讨了各门具体学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想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4.《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第四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于学习方法(略)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简述)2.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论述)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o5.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方法论的巨大成就。
第一节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观一. 探讨世界本原——元素论:1.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水是本原。
“科学之祖”阿那克西曼德:“无限多”、“科学抽象论”阿那克西•米尼:“气”万物本原,量变——质变2.赫拉克立特:“火”万物本原、“?火说”、“万物皆流、无物常在”、“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3.“八卦”学说:《易经》——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兑。
阴阳二进制4.“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二. 原子论:1.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L-D):要点:①提出了原子和虚空的概念。
原子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停运动。
虚空≠虚无,是大量原子的存在;②原子的特性: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在本质上午差异,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
③用原子的运动解释万物的形成。
原子在运动中发生了偶然的偏斜相互摩擦。
聚合,事物形成;离散,事物消失。
2.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伊氏是对前人的继承,差异点是伊氏是对前人的发展。
要点:①始原子和结构原子。
原子是构成万物的基础。
进一步提出原子有结构,但不可分割。
②原子特性:A.B.(同L-D的A.B.点)C.承认数量特征差异,进一步提出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性质的不同。
③用原子运动解释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
伊氏运用吸引与排斥,矛盾,重力原因和其他力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生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纳入必然范畴之中。
3.卢克莱修的原子论:功绩在于运用了原论揭示了自然现象。
著《物性论》三. 宇宙论(天体论):四. 古代自然观的特性: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产生与演化。
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自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反映,将本原与状况间实现了统一。
诸如“八卦”“五行”学说。
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
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之一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并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咎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二者关系。
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
3.猜测性:不清楚事物现象间的内在联系,用理解的或幻想的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o第二节古代科技成果与方法论成就一. 数学与方法论:思考题: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明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同时运用和完善了一系列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实验方法解析方法。
成就最丰富的还是数学方法。
1.毕达哥拉斯学派:2.苏格拉底:“学园派”佯谬法(悖论):助产法:3.欧几里得几何学:《几何原本》,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建立科学体系。
体系壮观、内容丰富、推理严谨、逻辑性强。
4.阿基米德的成就二.力学与方法论:1.杠杆原理: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1.简述近代初期天文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
2.简析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3.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的贡献。
4.结合19世纪6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第一节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战争一.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在意大利兴起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3.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二.《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想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Comperhiens (1473-1543)1543年5月23日,《天体运行论》2.日心说的内容: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行②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一周。
地球也自转,每转一昼夜;③月亮是地球的卫士;④离太阳近的天体运行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体运行周期长。
3.意义:①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解放了人类的思想,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公开向宗教神学发难,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愚昧无知,对宗教神学是一沉重打击,超越了科学自身的范围。
”②“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日关系重新正立过来,把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整个科学的独立开了先河。
”4.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①布鲁诺宣传捍卫日心说:Bruno ,1584年,发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
1600年2月17日遭火刑o②伽利略宣传发展日心说:Galelie(1562-1642),1632年发表《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三.《人体构造论》从医学领域想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维萨里(比利时)Vesarlius,2.赛尔维特(西班牙)Servet,1543年发表《基督教的复兴》提出血液在心肺小循环理论。
当年遭火刑。
第三节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发展与形而上学自然观一.方法论的突破:1.实验科学的兴起:2.归纳方法重新振兴:培根:求同法、差异法、共变法穆勒:求同差异法、剩余法3.演绎法逐渐完善:笛卡尔——四法则:①清晰明白法则;②分析法则;③秩序法则;④完整性法则。
二.具体成就:1.天文学——天体运行规律:椭圆运动定律面积定律和协定律2.力学: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3.数学:常量变量,微积分(解决瞬时运动、切线、曲线所围面积及长度、极值问题)对数解析几何——笛卡尔4.物理学:热、光、电、磁5.化学:波义耳、拉瓦锡6.生物学:物种分类人为分类法:林奈自然分类法:布丰自然发生说物种由来预感说渐成说三.形而上学自然观——自然界绝对不变1.特性:①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把人解释为机械②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分析现象解决问题③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2.产生原因:②方法局限:分门别类地分析客观事物,分析方法占了主导地位,片面孤立的观点在所难免,久而久之上升到哲学的道路。
③阶级原因: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寻找哲学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在阶级统治力量的维持下该自然观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