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指南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指南

颅脑损伤康复指南【概述】1.概念:颅脑损伤是由于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所致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丧失、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具有发生率高、伤情复杂严重、导致的功能障碍多以及多发生于青壮年的特点。

导致颅脑损伤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伤、暴力打击伤、火器伤等2.临床分类:按损伤方式:开放性和闭合性按损伤机制及病理改变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分别是:(1)脑震荡:这是一种很轻的原发性脑损伤,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无明显结构上的变化。

意识丧失历时数十分钟,同时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双瞳孔放大或缩小全身松弛、生理反射消失。

清醒后上述表现消失,而出现头痛、头昏、眩晕、轻度恶心、呕吐等,并有逆行性遗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2)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昏迷时间可为数小时数日、数周、数月不等,同时伴有立即出现的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失语、偏盲、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发作等。

生命体征变化也与损伤程度有关,轻者只有短暂的脉搏快弱、呼吸浅慢、血压偏低等征,而重者可因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骤停而死。

(3)脑干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致命性损伤,一般是指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在内的损伤。

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分为原发性脑干损伤和继发性脑干损伤(多由脑疝造成)。

1)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一种特殊部位的脑挫伤,重者多短期内死亡,轻者保持相对稳定。

表现为伤后立即陷入深度而持久的意识障碍,昏迷达数周或数月,并表现出严重的生命体征紊乱,也可出现去大脑强直发作。

常伴有双瞳孔对称性散大或缩小或不等大,光反射消失或迟钝,也可有眼外肌麻痹。

2)继发性脑干损伤:常为脑疝所致,脑疝有颞叶沟回疝和小脑扁桃体疝之分。

颞叶沟回疝常为意识障碍逐渐恶化,并出现病灶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光反射迟钝以至于消失,对侧肢体瘫痪加重。

如未加控制,将出现频繁的去大脑强直发作,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小脑扇桃体疝直接压迫延髓,常有剧烈的头痛,以枕后或前额为显著,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并有血压升髙,脉搏徐缓而洪大,一般无意识障碍,甚至有临死前数分钟内神志清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39楚。

颅内血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命的继发性脑损伤,依照部位不同而分为:状和体征在伤后一段时间内逐渐出现,呈进行性发展。

依部位不同而分为:1)硬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表现为伤后典型的中间清醒期,即昏迷一清醒一再昏迷。

体征有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2)硬膜下血肿:血肿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根据病情的连续又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而以前两种常见。

常伴发于脑挫裂伤,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昏迷,并且持续时间一般较长,随着血肿的形成和扩大,昏迷有进行性加深,生命体征显示颅内压增高的特征性变化。

3)脑内血肿:血肿于脑实质内,主要是脑挫裂伤所致由于对冲伤或直接撞击伤造成额、颞叶脑挫裂伤,血肿位于额颞叶内,与硬膜下血肿同时并存,若为凹陷性骨折致脑挫裂伤引起的血肿,不一定有硬膜下血肿。

临床表现基本同硬膜下血肿。

【诊断要点】1.外伤史有明确的头颅或全身复合伤病史,对嗜睡或昏迷患者应注意询问可靠证人。

2.神经学检查(1)昏迷:外伤后立即昏迷:脑震荡昏迷不超过20min,伤后遗忘小于lh,无神经体征。

脑挫裂伤昏迷在20min以上,伤后遗忘大于lh,有神经体征,脑水肿,肉眼可见解剖性的破坏。

脑血肿昏迷在20miri以上,伤后遗忘大于lh, 有神经体征,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穿刺液呈血性。

外伤后先有短暂意识障碍,以后清醒,继之又出现昏迷多为硬膜外血肿,同时有颅内压升高,脑穿刺液呈血性。

数日或数月后出现昏迷,多为硬膜下血肿,有颅内压升高,脑部症状,瞳孔一侧散大。

(2)脑干反射角膜反射;睫脊反射(ciliospinal R):刺激颈部皮肤,瞳孔放大;瞳孔对光反射;前庭眼反射:昏迷患者转动头部眼睛始终向上凝视,表明脑干无损。

(3)颈强直。

(4)去脑僵直。

(5)瘫痪: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患者可表现偏瘫、四肢瘫或交叉瘫。

3.鉴别诊断: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和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见下表。

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4、辅助检查(1)CT检查:可鉴别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还可了解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脑室、脑池系统的变化以及中线结构有无移位等。

(2)MR1检查: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及临近中线部位的病变较CT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对脑水肿、脑出血、脑肿胀等均表现为高信号,图像不如CT 直观易辨,因此,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不如CT。

(3)X线平片:所有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是开放性损伤,应常规摄头颅正位与侧位片。

(4)腰椎穿刺:了解颅内压及脑脊液含血情况,是否并发颅内感染。

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41(5)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检查对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硬脑膜下积液等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并可作为监测、了解脑的恢复情况的参数。

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脑诱发电位适用于颅脑损伤的康复期。

【康复评定】1.脑外伤严重程度评定(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评定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判断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并对预测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GCS总分为15分。

临床上根据GCS计分和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分为:①轻度:13〜15分,昏迷时间20min以内;②中度:9〜12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至6h;③重度:<8分,伤后昏迷时间在6h 以上,或在伤后24h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h以上。

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h以上。

重度脑损伤的患者中,大约10%有出现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

PVS是大脑广泛性缺血性损害而脑干功能仍然保留的结果,其诊断标准如下:1)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2)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3)有睡眠-觉醒周期;4)不能理解和表达言语;5)能自动睁眼或刺痛睁眼;6)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活动;7)丘脑下部及脑功能基本正常。

以上7个条件持续一个月以上。

(2)Galveston定向力、遗忘检查:主要检查受伤后记忆丧失至恢复记忆所需时间及情况,可作为受伤严重性的参考,对结果作出重要的预测,是评定外伤后遗忘(PTA)的客观可靠方法。

恢复时间<60min为轻度,1〜24h为中度,1〜7d为重度,>1周为很重。

根据回答10个问题的正确与否评分。

75〜100为正常;66〜74为边缘;<66为异常。

(3)残疾分级量表:主要用于中度和重度残疾的颅脑外伤患者,目的是评定功能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共有8项,前3项(睁眼、言语反应、运动反应)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简化形式,反映残损;第4〜6项(认知水平在进食、如厕、洗漱修饰方面的表现)反映残疾;第7项(功能水平)和第8项(就业能力)反映残障。

该量表的最大特点是评定简单,约5min即可完成。

2.认知功能检查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意识改变、记忆障碍、听力理解异常、空间辨别障碍、失用症、失认症、忽略症、体象障碍、皮层盲和智能障碍等。

Rancho Los Amigos认知功能评定是描述脑损伤恢复中行为变化中常用的量表之一。

从无反应到有反应分为8个等级:I级:没有反应患者处于深睡眠,对任何刺激完全无反应;Ⅱ级:一般反应患者对无特定方式的刺激呈现不协调和无目的反应,与出现的刺激无关;Ⅲ级:局部反应患者对无特定方式的刺激呈现不协调和无目的反应,与出现的刺激无关,以不协调延迟方式(如闭着眼睛或握着手)执行简单命令;IV级:烦躁反应患者处于躁动状态,行为古怪,亳无目的,不能辨别人与物,不能配合治疗,词语常与环境不相干或不恰当,可以出现虚构症,无选择性注意,缺乏短期和长期的回忆;Ⅴ级:错乱反应患者能对简单命令取得相当一致的反应,但随着命令复杂性增加或缺乏外在结构,反应呈现无目的、随机或零碎的;对环境可现现出总体上的注意,但精力涣散,缺乏特殊注意能力,用词常常不恰当并且是闲谈,记忆严重障碍常显示出使用对象不当,可以完成以前常有结构性的学习任务,如借助帮助可完成自理活动,在监护下可完成进食,但不能学习新信息;Ⅵ级:适当反应患者表现出与目的有关的行为,但要依赖外界的传入与指导,遵从简单的指令,过去的记忆比现在的记忆更深更详细;Ⅶ级:自主反应患者在医院和家中表现恰当,能自主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很少差错,但比较机械,对活动回忆肤浅,能进行新的学习,但速度慢,借助结构能够启动社会或娱乐性活动,判断力仍有障碍;Ⅷ级:有目的反应患者能够回忆并且整合过去和最近的事件,对环境有认识和反应,能进行新的学习,一旦学习活动展开,不需要监视,但仍未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能力,如抽象思维,对应急的耐受性,对紧急或不寻常情况的判断等。

3.言语障碍失语症:可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波士顿失语症检查法或西方失语症检查法评定构音障碍:一般采用弗朗蔡构音器官功能性检查法评定。

吞咽障碍:可以采用临床吞咽检查法、透视录像吞咽检查法以及内镜下吞咽检查法评定。

4.运动障碍肌张力及痉挛:可采用临床肌张力分级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

肌力:可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有条件也可以作等速肌力测定。

平衡:可采用平衡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Tirmetti能力量表)评定,有条件可以用平衡测试仪检测。

步行能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表现进行分析,也可以用“站起-走”计时测试、6min或lOmin步行测试评定;有条件可以采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

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43整体运动功能:如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感知功能:可根据患者存在的情况采用相应的评定方法予以评定,如Alben 划杠测验、删字测验(Diller测验)等。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常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评定,有条件也可以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HM)。

【康复治疗】1.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无特殊禁忌的所有颅脑损伤患者都是康复治疗的对象。

禁忌证:体温>38°C,症状继续进展的患者,可以延迟开始康复或暂停康复治疗。

2.临床处理主要为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脑循环、支持疗法以及预防并发症。

(1)一般处理: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

昏迷者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

存在疼痛症状的患者,可给以镇静止痛药。

高热时给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昏迷者或呕吐者,可静脉补充液体能量。

(2)减轻脑水肿1)脱水:通过渗透性药物或利尿药物进行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

常用脱水剂有人体白蛋白、甘露醇、呋塞米等。

2)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