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者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领导者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领导者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于每一名员工真正明确和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执行合力。

1、提高执行力,各级领导要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领导”的职责无非两条,一个是“领”,一个是“导”。

所谓“领”,就是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搞特权,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和带头作用。

所谓“导”,就是要在“领”的基础上,把握方向和大局,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纠正出现的偏差和错误,积极引导广大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企业的发展。

2、提高执行力,各级中层干部要切实发挥“桥梁”作用。

中层干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下级负责;既要吃透上级精神,把领导的意图完完整整地向职工传达,又要结合实际,把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全面地向领导汇报。

好的主管人才要能独立思考及独立行动,只要最少的指示,就能去执行工作。

一位主管的主要责任是,指导他手下员工的活动——他们的工作。

指导就是指示领导,因此好的主管人才,一定要像领导者一样能统御及思考。

3、提高执行力,普通员工要充分发扬“蜜蜂”精神。

普通员工的本职就是落实,就是执行。

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学习意识,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扬“蜜蜂”那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精神,扎实高效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精神。

4、加强制度规范,确保方向正确
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是组织行为的基础。

在管理实践中,制度也是我们作为领导者赖以开展工作的基础,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在强化和提高领导执行力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当其冲,首先必须制订好严密的游戏规则。

否则,整个游戏过程或者是制度执行的过程就可能出现偏差。

5、充分授权,确保机制顺畅
对于领导者的执行力来说,第二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会充分授权,确保部门内部机制顺畅,不要事无巨细都要亲历亲为,甚至是不分主次,区长干局长的活,局长干处长的活,处长干科长的活。

充分授权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和手段。

对于目前的政府管理体制来说,可以使用的激励手段和措施相对有限,比如:物质奖励以及晋升奖励等这些均不在我等之辈掌握,所以很难操纵。

但是,充分授权本身既是对下属能力的信任和尊重,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女性领导的优势与障碍
勿庸讳言,女性领导在工作上有着比男性领导更多的劣势,但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敏锐与细心,是女性领导特有的性别优势。

由于生理上的差别,女性天生比男性敏感,因而具有细致的观察力。

她们往往比男性富于情感,直观能力强,有一种天生的感觉力,对事物的观察力更为细致、敏锐和准确,能感受到男性所不能感受的东西。

延伸到工作环境中,使得女性领导具有敏锐和细心的优势。

这一优势,使女性领导能更多地了解体察下情,敏锐地发现群众和部下的情绪变化,及时觉察工作中的失误
二、关爱与理解,是女性领导独具的情感优势。

女性具有先天性的积极的母亲性格,她们性情温和、谦恭庄重、平易近人,慈爱恩惠,善于理解人、体贴人。

她们的专制思想少,暴躁脾气少,善于听取意见,策略灵活,作风民主。

这种性格体现在领导工作中,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单纯依靠权力和命令等方式进行的领导。

女性领导更注重情感的投入、更关注下属的需求和期望,更能理解、关心和体贴下属,从而能够用情感的正效应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化解组织中存在的冲突、防范危机和风险的发生,培育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

三、柔韧与坚强,是女性领导超凡的品格优势。

自阶级社会以来,长期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使女性处于被动的、从属的社会地位,而这恰恰完善了她们柔韧和坚强的品格。

她们达观坚忍,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比男性更能勇敢地面对灾难、痛苦和挫折。

对于事业,她们更能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努力求索。

她们兢兢业业工作、扎扎实实做事、勤勤奋奋谋政,这种独特的品质,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下属为着共同的事业奋斗、进取。

四、沟通与协调,是女性领导先天的能力优势。

善于言辞,沟通能力强,有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他人情感的感知力,是女性先天的能力。

女性领导在沟通风格、协调艺术、把握对手的方法上表现得比男性更“进退自如、委婉求全。

”她们具有沟通的本能,协调的天赋,懂得如何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和身体艺术等独特的沟通协调技巧来处理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化解各种矛盾。

女性领导的障碍
一、自卑和满足心理
中国是个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传统的包袱很重。

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意识和旧观念成了一种文化模式,不仅为男性所肯定,也被女性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中国妇女》杂志曾做过一个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在对待“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态度上,有42.93%的人持同意态度。

这当然也包括女性的态度。

这些传统的文化模式和旧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女性对自身的估量,并沉淀为女性的一种深层的自卑心理意识,这正是女性领导干部成长的最大障碍。

二、依赖心理
依赖性是千百年来女性在夫权社会积淀而形成的天然弱点。

新中国的社会制度给了女性崇高的法律地位和充分的人权保障,但作为整体的女性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意识,在主体意识上习惯于把自己视为“女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她们在潜意识里与男性同样认可男性为社会的主导、主宰,缺乏独立意识,在“我不能”的阴影下放弃了开发自我潜能的努力,生活领域更加私人化、附属化。

三、成功恐惧心理
开拓创新和不断地迎接挑战是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是领导者的职业素质,但这一点与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有较大的反差。

社会对女性领导干部是十分挑剔的,性格热情活泼,活动能力强,被人说成“疯”;工作有了成绩,显得太出众,常常是众人议论的中心。

社会舆论的严酷使女性难挡流言蜚语,出现了成功恐惧。

领导尤其是正职在履行决策、协调人际关系等职能时,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一些女性对从政有一种畏惧心理,潜意识里避免成功。

她们即使担任了领导职务,大多是“让我参政”或“选我参政”,很少要求竞选参政的。

多数女性期望能在大机关工作,既享受较高的社会地位、舒适的工作环境、较好的福利待遇,又享有时尚的都市生活、温馨的家庭生活,造成“机关热、社会冷”。

四、退缩心理
女性领导干部往往比男性显得缺乏勇气、魄力和斗志,造成这种社会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领导干部缺少强烈的心理动机,比较消极被动,在心理上就已经认定自己难以应付激烈、紧张的挑战和竞争,自然影响了其实际水平和作用的发挥。

现实社会中,相当多的女性领导干部抱负不高,她们将领导工作视为一般性的事务性工作,按部就班,勤勤恳恳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给领导、同事和群众留下一个任劳任怨的良好印象。

对于开拓性工作、创新性工作、挑战性和风险性强的工作则潜意识地回避,失去了许多取得成功的机会。

五、内疚心理
有人说,女性领导要有所作为,得比男性领导多付出“三分汗水、五分勇气、七分毅力、十二分艰辛”。

这话的确道出了中国女性领导干部成长的艰难性。

社会对女性提出了多重角色的要求,导致了女性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她们常常因角色身份处理不当而顾此失彼,陷入事业和家庭的两难。

在工作中,她们与男性一样奋力拼搏,要求自己做出比男性更优异的成绩,以求得社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在生活中,又极力使自己成为贤妻良母,为家庭尽职尽责。

然而,由于领导工作的复杂性,它要求领导干部花费极大的精力和时间,工作和家庭难以两全其美。

于是,在多重角色的冲突中女性领导干部产生了内疚心理,认为自己是个好领导,但不是好妻子、好母亲。

而传媒对女性参政形象和家庭关系的负面宣传,不仅增加了参政女性的心理压力,也影响了女性参政的家庭支持。

即使家庭成员很理解、支持她们的工作,她们也不会在忙完工作后心安理得地回家休息,养精蓄锐。

她们往往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洗洗涮涮到深夜,以减轻内疚心理。

这种内疚心理,使女性领导于部在多重角色的冲突和价值观的矛盾中苦苦挣扎,影响了女性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女性参政的后劲,使年轻一代对女性参政望而生畏。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女性领导者相比于男性领导者有一些心理劣势,同时也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善于沟通的协调力,敏感的直觉感应力等等。

女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心理的优劣,准确评估自我,扫除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扰,树立起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冒险精神和竞争精神,用辉煌的政绩回应人们对女性领导干部的审视和疑惑,向社会昭示:女性在政坛,可以与男性并驾齐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