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秩序规制法课件
▪ 2、构成要件: ▪ (1)主体要件——经营者及具有特殊地位的非
经营者(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 (2)客观行为要件——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 ▪ (4)客观损害结果——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经济法
4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 (一)市场混淆行为 ▪ (二)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的行
有机产品
17
假冒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案件
1992年美国鸿利公司来华投资经营餐饮业,冠以“美 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名称,至今在北京已有20余家连锁 店。其“红蓝白”的装饰牌匾,于1999年11月3日在我 国获得外观设计专利。1999年4月1日,北京馨燕快餐 厅开业,其横幅牌匾打出“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名称 ,牌匾颜色依次为“红白蓝”三色。1999年6月7日,经 鸿利公司请求,北京有关工商部门责令“馨燕快餐厅” 将其牌匾上的字样除去。“馨燕快餐厅”仅将“国”、“州” 两字除去,改为 “美加牛肉面大王”,“国”、“州”两字在 牌匾上的空缺处仍在。为此,鸿利公司遂于2000年5 月12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 2、侵犯知名商品特有权 ▪ 3、名称混同 ▪ 4、虚假表示
经济法
6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商品、同一 种服务或类似商品、类似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 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 ; 2、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3、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
狭义的竞争法仅指反不正当竞争法。
▪ 广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垄断,泛指一切与市场竞争规则相违 背的行为。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商业活动中违反诚实信 用、公平交易等商业道德的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狭义上定义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济法
3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概念及构成要件
▪ 1、概念:经营者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 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 行为。
经济法
11
兰州律师状告“阿里巴巴”虚假宣传案(2006)
阿里巴巴 雅虎网站
兰州九天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无需登录任何网站, 无需知道企业的具体名称, 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相关 产品、服务或行业,就能 弹出企业网站,独占行业 王牌位置。”
28个名称的阿里巴巴 网络实名王牌使用权
贺文龙
2006年将阿里巴巴、雅虎和3721公
经济法
司3家网站及九天公司告上法庭 12
名称混同
▪ (1)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以 为 是他人的产品。 (2)名称混同构成要件: (A)被冒用的对象是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B)未经许可; (C)导致人们对商品或服务来源误认后果(不要 求实际后果)
经济法
13
傍名牌
▪ 2001年6月,先后28次访问中国的法国著名服 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出席了南京国际服装 节。在展厅里,一个高达2米的“意大利皮尔· 卡丹(香港)国际有限公司”的广告牌赫然而 立。卡丹先生摊开双手,一副困惑和吃惊的 样子:“我没有这个公司!”
市场秩序规制法
▪ 反不正当竞争法 ▪ 反垄断法
1
经济法
2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 竞争法(Competition Law),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名称,美国 称为“反托拉斯法”,欧洲称为“竞争法”,日本称为“禁止垄 断法”。
广义的竞争法是指所有以维护公平竞争为目的、调整与市场相关 的所有行业的结构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反不正当竞争 法、反限制性竞争法、反垄断法等;
名商品相混淆” ▪
经济法
8
经济法
9
海豚出版社侵犯《读者》杂志案
国家外文局所属单位。出版《读者 精华本》,采用《读者》名称,内 容设计、封面的样式和风格也与《 读者》杂志相同。
交涉
《读者》杂志社
海豚出版社
要求查处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
经济法
《读者》杂志在全国 非常畅销。
10
▪ 近日 ,大连市 民张女士陪母亲到 医院检查身体,等 候中有人塞给她一 本小册子,乍一看 封面张女士以为是 《读者》的副刊, 待她仔细翻看后才 恍然,原来里面宣 传的都是某一种抗 癌药物。
经济法
14
傍名牌新招奇招
浙江宁波的一家企业将驰名商标“苏泊尔”在香
港注册了“苏泊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的企业名 称,然后以“苏泊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的名义 授权宁海一心金属电器有限公司使用其企业名称,收 取企业名称使用费。宁海一心金属电器有限公司则在 其生产的压力锅产品及包装、装潢上突出使用“苏泊 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使消费者误 认为是“浙江苏泊尔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的公 司生产的压力锅产品。
为 ▪ (三)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的行为 ▪ (四)商业贿赂行为 ▪ (五)虚假宣传行为 ▪ (六)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 (七)低价竞销的行为 ▪ (八)附条件交易的行为 ▪ (九)有奖销售中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 (十)商业诋毁行为 ▪ (十一)串标行为
经济法
5
(一)市场混淆行为第5条
▪ 经营者对其所销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采用假 冒或模仿之类不正当手段,导致或足以导致消 费者误认的行为。
“海尔”、“红双喜”、“雅戈尔、”“杉杉、”“罗蒙”、“苏 泊尔”、“报喜鸟”、“樱花”、等一大批国内驰名、著名
商标和知名企业字号已被不法分子在香港恶意注册
为企业名称或商标。
经济法
16
虚假表示
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 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 解的虚假表示。
经济法绿色农产品来自经济法15▪ 宁波胡某以“香港(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 先后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香喜”、“喜 港”两个商标,其中“香”字和“港”字字体、字型一样, 两个“喜”字字体、字型一样,这两个商标一拿到商标
注册证后,又将其合并一起的压力锅上使用,就变
成了“香喜喜港(香港红双喜)”,达到其“傍”沈阳“红 双喜”品牌的目的。据反映,有人正在以香港雅戈尔 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向商标局申请注册“香雅”、“ 戈尔港”商标。
经济法
7
侵犯知名商品特有权
▪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 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 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 (1)为知名商品 ▪ (2)被仿冒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为知名商品所特有 ▪ (3)经营者的手段必须是擅自做相同或者近似的使用。 ▪ (4)经营者行为能上能引起购买者误认,“造成和他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