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老的、年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有繁茂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把它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曲水旁边。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引出一条溪流作为流觞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
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喜欢面对面聚集在室内,畅谈抱负。
有的人随着所喜欢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生活。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尽管人们取向不一样,有安静和浮躁的不同。
但是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自得,快乐而满足,不知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等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喜欢的事物,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况且寿
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每当我看到古人感慨生死的原因,(发现)像符契那样相合。
我曾经读古人的文章叹息感伤,但不明白于心。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10、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纵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他们感慨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却是一样的。
《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清风缓缓吹拂,水面波澜不起。
我端起酒杯劝客人喝酒,朗颂歌唱《诗经•月出》里的“窈窕”一章。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江面多么辽阔啊,小船像凌空乘风而行,却不知将停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潜藏在深谷中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
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诗,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像苇叶一样漂去,越过宽阔苍茫的江面。
6、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的像大海里的一粒米。
哀叹我们生
7、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想与神仙一起来遨游,环抱明月一起长存于世。
知道(这想法)不可能突然得到,只好把感慨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如果从变的一面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事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
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
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
取用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无穷无尽。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江水总是像那样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只小船,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1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游褒禅山记》
1、有碑仆(于)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以辨认,叫做花山。
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所感叹: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地深入而且广泛。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代典籍没有保存下来,后代的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且慎重选取的缘因。
5、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熄灭了。
”于是便都跟他一起退出来。
6、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大概我们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尚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以至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到达的人便少《鸿门宴》9、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不前),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1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但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结果却未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1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到达,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他笑吗?
《鸿门宴》
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将所有的)珍珠宝器完全占有了。
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掠取,妇女一个也不宠幸,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的方面。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土地都可以占有由你称王了。
4、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
5、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我进入关中,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居民,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的到来)。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明天你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8、不如因善遇之。
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
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要被他所俘虏!
10、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庄拔出剑起舞。
项伯也拔出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刘邦,
1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1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1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