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临床应用知识课件

中药临床应用知识课件


(1)一般中药饭后1小时温服。 (2)镇静安神药:睡前服(晚上)
丹参15g 红枣15只,水煎睡前服
中药服法
(3)健胃药饭后服 (4)驱虫药早上空腹服
如:使君子、鹤草芽(蛲虫肛门给药,透明胶纸粘帖法)
(5)感冒药饭后热服 (6)解毒药适时冷服。
如:了哥王 20g根皮与鸡蛋共煎4小时后吃鸡蛋,治疗 肠癌。

2、妊娠禁忌 3、证候禁忌:即有些病种不能使用的药 物。 4、服药禁忌 四、中药调方 五、中药的煎煮与服法 1、中药煎煮 2、中药的服法
1、 四气五味
一、四气:也称四性,四种不同
的药性。
二、五味:五种不同药味。
① 寒性药:治热病,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如:黄连、黄柏、黄芩、金银花、连翘 特征:伤脾胃,配合健胃药。 健胃药:枳实、砂仁 ② 凉性药:次于寒性药,滋阴清热,解热作用较弱。 如:麦冬、天冬、灯心、沙参、玉竹 ③温性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活血,发汗表。 如:麻黄、桂枝、生姜、羌活、独活、砂仁、 陈皮、藿香 补气药:明党参、白术、太子参 ④热性药: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四肢寒冷,五更泄泻。 如:肉桂、附子、干姜 生姜用于寒型结肠炎。 配方: 生姜 250g 去皮打碎,鸡一只,去皮切碎, 于砂锅中共煮4小时,不盖。 偏凉:苡米(滑大肠)孕妇忌服 ⑤平性药 偏温:白术
如:防风、荆芥、牛蒡子、浮萍
沉:(向内)自汗、盗汗、崩漏、遗精、白 带
如: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龙骨、 牡 蛎
3、 药物归经
归经:是药物对脏腑经络的特殊选择作用。
辛入肺(鱼腥草,用于肺热咳嗽,生姜温,用于肺寒 咳嗽)
黄色痰(热) 白色痰(虚) 清稀痰(寒)绿色痰 (风)
甘(甜)入脾,人参健脾补气;白术、明党、淮山入 脾胃; 酸入肝,健肝,用于肝脏的疾病;五味子, 降低转氨酶; 醋制元胡苦入心;清心火,除烦:川黄连、莲子心、 加灯心草、麦冬。 咸入肾,用于补肾药炮制。盐制杜仲,巴戟


单行:单味药使用(单方)
独参汤:人参10g炖服
二、 中药的配伍,配伍七种情况
相须:功效相同,两药合用,疗效增强的目的。
如:知母与石膏,清热泻火增强。
相使:功效不同,一种药能增强另一种药的作
用。 用。
如:北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 祛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增强北芪补气功效。

相畏:天南星、半夏毒能被生姜克制,降低毒副作
相恶:生姜能制半夏、天南星毒。 相杀:人参不能与莱菔子同用,莱菔子降低人参功

效。

相反:两种合用产生毒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
1、配伍禁忌:中药配合使用,产生毒副作用
甘遂:刺激肠蠕动,引起泻下作用。 甘草:抑制肠蠕动,引起腹部饱胀。 十八反:药理性配伍禁忌。 十九畏:制剂性配伍禁忌。
2、 妊娠禁忌:妇女怀孕期间不可服用的中药。(三个月内不能吃药)
中药临床应用知识
一、中药的性能 1、四气五味 2、升降浮沉 3、药物的归经 二、中药的配伍 三、禁忌 1、配伍禁忌 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作合持顺逆,炮火监莫搏要依。

辛:行气止痛,发散解表,温中散寒。
如:砂仁、陈皮、防风、荆芥、牛蒡子、桂枝、生 姜

甘(甜):补中益气,调和药性,缓气和中。
如:甘草、人参、白术、党参

酸:收敛、止汗、止泻、止血、自汗、盗汗、 崩漏、白带、遗精
如:五味子、五倍子、石榴皮、诃子、芡实、白果

苦: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如:黄连、黄柏、黄芩、龙胆草
Ⅰ、禁用药
破血药:桃仁、红花、苏木、斑蝥 破气药:青皮、三棱、莪术、枳壳、菖蒲 剧毒药:马钱子、甘遂、大戟、商陆
Ⅱ、慎用药
活血药:田七、丹参、川芎、鸡血藤、血 行气药:陈皮、木香、香附、砂仁、藿香、 苍术
3、 服药禁忌:
在服药期间,不能食用的食物,病情 加重,疗效下降,产生毒副作用。
感冒药:忌腥味,油性大 蜜反葱、人参忌葱、蒜、萝卜、莱菔 子 地黄忌龟甲、虾、蟹、葱、蒜、萝 卜
中毒可能性:腹泻、呕吐 解决方法:冷稀饭汤喝
斑蝥:解毒,用冷的绿豆汤 断肠草:中毒,用大量五倍子 跺碎,温开水冲服,再服生理盐水。
(7)补益药上午温服
咸:软坚散结。
如:芒硝、夏枯草、盐

淡味:利水、利尿、退肿。
如:淡竹叶、灯心草、赤小豆
2、 升降浮沉:是药物的作用趋向,是与人体 所产生的病势趋态相对抗的。
升:(向上)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中
气下陷)
如:升麻、柴胡、北芪


降:(向下)呕吐、呃逆、喘息、嗳气
如:藿香、沉香、苏子、降香
浮:(向外)发热(烧)、疹出不透、疹毒内攻
四、 中药调方
审方
调配
复核
发药
五、中药的煎煮与服法
中药煎煮:
每天一剂,共煎两次,第一次煎30分钟(沸后),第二次煎 20分钟,两液合用,分早晚饭后1小时服用。 特殊煎煮: 先煎:质坚、毒性大的中药。先煎20分钟,加入其他中药再煎30 分钟即可。 后下:含挥发油,其他中药先煎20分钟后加入共煎30分钟。 (先用水湿润30分钟) 冲服:贵重药粉,不宜煎煮药粉,将其他中药煎好的药液冲入粉 中搅匀服用。(田七粉) 烊化:胶类中药,阿胶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搅拌溶化后服用。 包煎:用布包着煎,含粘性大的中药。如:车前子与其他中药共 煎 溶化:结晶性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中,搅拌溶解后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