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
11
第二节、药物的配伍
❖中药配伍 ❖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
.
12
❖ 药物配伍(七情)
❖ (一)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例如用 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 气、治疗虚脱等。
❖ (二)相须:就是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 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的疗效,如石膏、 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 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14
一、配伍禁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岌攻乌。 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岌反乌头;
❖ 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 ❖ 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丹参,玄参,
沙参,细辛,芍药反藜芦;
.
15
二、妊娠禁忌
❖ 禁用: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 牵牛,斑蟊,水蛭,虻虫,麝香,三棱, 术,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水银,轻粉, 雄黄等。
.
10
❖ 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用药也必须 有温(治寒症)、清(治热症)、补(治虚症)、 泻(治实症)等区分。但是发病脏腑经络又是不一 致的,如热性病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 火.... 等, 在用药治疗时,虽然都需要根据“疗 热以寒药”的原则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然而还应 该考虑脏腑经络的差异,鱼腥草可清肺热、竹叶可 清胃热、莲子心可清心火、夏枯草可清肝火,就是 由于它们归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三)相使: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 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水肿,用黄耆配合 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 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 更快地消除等。
.
13
❖ (四)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 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 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
饭后服:抗风湿药、消食药。
特殊时间:安神药、缓下药、涩精止遗 药、截疟药、急性病。
.
22
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
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
❖ 1. 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 脉浮等表症者。
❖ 2. 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 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
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
❖ 慎用:破血,活血,通经,行气,祛瘀以及 辛热的药物,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 王不留行,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 天南星等。
.
16
三、服药饮食禁忌
❖一般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 辛辣之品。
.
17
第二节、煎服方法
.
18
一、煎法
1、一般煎法:
❖ 器皿:以沙锅,搪瓷锅为宜,忌用铁器。 ❖ 火: 先用武火(大火)烧开,后用文火煎
❖ 病位在里者,宜清热、泻下或温里、利水等沉降药,不宜用解表 药等。如肝阳上逆的头痛,误用升散药,反而造成肝阳更为亢盛 的情况。
.
9
四、归经
❖ 指每种药物对人体脏腑经络具有的选择性 作用,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 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酸味药多归肝经,苦味药多归心经, 甘味药多归脾经,辛味药多归肺经, 咸味药多归肾经。
❖ (五)相杀: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 反应。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等。
❖ (六)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 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 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 (七)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 剧烈的副作用。
.
❖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可补益,和中,调 和药性,缓急止痛。
❖ 酸味:能收、能涩,可收敛,固涩。
❖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可通降,清泄,燥 湿、坚阴。
❖ 咸味:能下、能软;可软坚、散结、泻下。
.
6
❖ 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具有一 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
❖ 由于气有气的作用,味有味的作用,必须将气和味 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例如,紫苏性味辛温,辛能 发散,温能散寒,所以可知紫苏的主要作用是发散 风寒;芦根性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热,所以 可知芦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生津。
.
4
❖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针对病 情适当应用了。一般是,寒凉药,大多具有 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 病症。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 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
5
二、五味
指中药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 辛味:能行能散;可发散,行气,活血,开窍、 化湿。
煮。 ❖ 时间:
.
19
时间
❖ 分类 第一煎 第二煎
解表药 普通药 滋补药
20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15分钟 25分钟 50分钟
.
20
2、特殊煎法
❖ 先煎
❖ 后下
❖ 另煎
❖ 包煎
❖ 烊化
❖ 泡服
❖ 冲服
.
21
二、服法
一般药物:日服一剂,可分2-3次空腹温 服。
饭前服:补益药、驱虫药、攻下剂、治 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
中药学基础知识
井研县中医医院药剂科 2016年1月
.
1
第一节 药物的性能
.
2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
3
一、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中药寒、热、 温、凉四种药性。
寒凉性药物多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 作用,如黄芩等;
温热药多有温里散寒,助阳通脉等作用, 如附子等。
平性药:寒热之性不大明显,作用比较 平和的药物。
❖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 止呕,不可用瓜蒂等涌吐药
❖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芪、党参、升麻、 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
❖ 病位在表者,宜发表而不宜收敛,因表症须发汗解表,当用紫苏、 生姜等升浮药,而不能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止汗药;
.
7
三、升降浮沉
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趋向。 ❖升是升提; ❖降是降逆; ❖浮是上浮发散; ❖沉是下行泄利。
.
8
❖ 升降浮沉,既是四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 这是它的重要意义。因为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 的不同,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 选用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