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管理教案

供应链管理教案

教案2009 ~2010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供应链管理授课班级08级物流1、2班主讲教师赵凡【课题】第1章供应链管理概述1.1 供应链概述【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后,使学生说出供应链的涵义,描述供应链的运营过程,说明供应链各合作企业的相互关系以及物流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其他各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1、供应链的概念、演化过程、模式和特征;2、供应链中的物流环节的地位作用以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关系;3、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的关系;4、供应链模式的选择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

【教学难点】供应链和物流的关系问题【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提问教学法【教学过程】引入:看课本第1到6页,第1页案例并提问1、指出沃尔玛公司供应链的物流节点?2、指出沃尔玛公司供应链的其他链节点?3、请简述沃尔玛公司的供应链运作情况?4、指出沃尔玛公司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新课:1、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一词源于英国的“Supply Chain”,也有人称为“供应连锁”。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表述:“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供应链研究的演化过程供应链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至今,受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其的认识与研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内部流程特点:认为供应链是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到用户的过程,只注重企业自身的利益。

第二阶段加强外部合作特点:认为供应链是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进入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注意到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合作伙伴的操作一致性和相互的关系,注意到了企业的外部联系和外部环境。

第三阶段供应链整合特点:供应链扩展为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和价值增值的过程,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结构,注重核心企业前向和后向的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以及与用户的关系。

图1-1 供应链研究的演化过程3、供应链的结构供应链是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有一个核心企业)的网链结构模式。

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4、供应链的特征(1)用户的需求性——供应链的运作有赖于用户的需求拉动。

(2)复杂性——组成供应链节点的企业数量多、类型多、层次多、跨度大。

(3)动态性——供应链的节点、合作关系随市场需求、业务的变化而变化。

(4)交叉性——各个节点企业可以交叉地成为其他供应链的成员。

5、供应链的基本类型(1)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采购、生产产品、储存原材料及产品、销售产品等环节组成的网络。

外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运输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2)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稳定的供应链是由相对稳定的、单一的市场需求组成; 动态的供应链是由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市场需求组成。

(3)、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参考书第五页图)供应链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呈平衡状态;当用户需求超过供应链的容量时,就会呈倾斜的不平衡状态。

(4)推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推式供应链的出发点是从原材料到产成品及市场;拉式供应链的出发点是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

图1-5 “推式”供应链模式(4)推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拉式”的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是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管理见图1-6:图1-6 “拉式”供应链模式小结:本节学习了供应链的概念、演化过程、模式和特征;供应链中的物流环节的地位作用以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关系;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的关系 ;供应链模式的选择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教学后记:【课题】 1.2 供应链发展的社会动力供应链发展的基础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领会物流与供应链的含义;2.熟悉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模式。

【教学课时】 4课时【教学重点】供应链管理模式选择【教学难点】供应链的应用价值【教学形式】讲授法调查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一)结合本章所学过的知识,在老师布置思考题,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调查当地某个物流企业:1.该物流企业的物流经营管理基本情况2.该物流企业供应链运作的基本情况3.该物流企业供应链运作是如何进行管理的?4.其他情况新课:导出所要讲授的中心内容:使学生懂得供应链的运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的配合和合作,物流企业要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供应链的管理,同时学会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如何使供应链协调地运作和寻求优化的解决方案。

物流企业物流业务运营状况(30分钟)1.物流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介绍世界各大物流公司和中国知名物流企业及广西本土知名物流企业)(1)物流企业业务范围;(2)物流企业的合作企业的情况;(3)企业的品牌;(4)企业的服务项目;(5)企业的产品价格;(6)企业的人力资源等。

2.企业供应链运营和管理的范围供应链上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合作伙伴等各个因素的综合管理以及运用网际网络的整体解决方案。

3.供应链管理的效果和价值供应链管理的业绩效果如产品从供应商及时有效地运送给制造商和最终客户,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等。

4.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别对中职人才综合素质和技能的要求等。

(二)物流企业影片观摩(40分钟)在企业各个部门经理的引领下现场参观企业储存、配送和运输的运营情况1.本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介绍,如货源企业、中间商、货主等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各个因素的全过程的管理,以需求为核心因素,做好以下供应(Suppi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四个方面合作伙伴的协调和管理。

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每到一个作业部门的详细介绍。

经理在分析时可以用部门的现场的实际操作、资料或图片配合讲解小结(10分钟)(1)该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

(2)该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效率和效益;(3)学生观后感。

【课后作业】请画出所参观的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结构图,并加以简单的解释。

【教学后记】【课题】 1.4 供应链管理的形成1.5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教学目标】掌握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学习以后各章打下良好基础.【教学课时】 4课时【教学重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教学难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教学形式】讲授法调查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含义是指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关系。

既在一定时期内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获利益的一种协议关系。

引入:(2)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从供应链管理实践上看,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关系模式向现代物流关系模式转化。

新课:一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在供应链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建立中,评价和选择是关键的问题,要做好几件事情:一是全面考虑合作伙伴的综合营运能力;二是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伙伴;三是进行战略伙伴需求分析和制定选择标准;四是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选择;五是采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选择。

二供应链中的网络节点要点:供应链的网链式结构模式由许许多多的节点企业(合作伙伴)组成,它们互相联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以确保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三制造商供应链节点制造商供应链节点包括供应商的仓库、制造商的工厂、销售商的商店、仓库、零售商店等;如是外包物流还应包括第三方物流商的仓库、中转仓储、配送作业点等,它是由制造商销售量确定的业务点,即根据产品销售市场的定位、各地的销售量确定业务点。

四销售商供应节点销售商供应节点是根据销售量的分布状况以及采购、配送、信息等因素来决定的节点。

如配送中心就是典型的节点。

五第三方物流供应节点能够解决供需双方物流业务的无缝链接,提供全程化、个性化、和公共型的服务,有全国物流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客户销售点三个层次组成,其典型的结构是物流中心。

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在其运作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物流节点是其中十分重要的节点,无论是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在各自的运营中,都离不开拣配和运送的商品配送的物流环节。

物流节点是贯穿始终供应链网络的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结论:物流是供应链网络的重要节点小结: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1 必须能全面考虑合作伙伴的综合运营能力2 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3 进行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和制定选择标准4 采取适当的选择方法5 采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选择【课后作业】课后练习P21 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教学后记】【课题】第二章客户关系管理2.1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后,使学生说出现代物流的内涵,描述现代物流的产生及演变过程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在关系.【教学课时】 4课时【教学重点】客户关系管理【教学难点】客户关系管理产生及演变过程【教学形式】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提问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解释物流中的客户关系管理新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国家经贸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建议》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物流定义(CLM)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1)物流过程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上。

物流不再是单个的功能部门,而是整个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过程和货物配送到达用户的环环相扣的运作和管理,竞争也上升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物流技术专业化物流作业广泛应用了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了效率。

(3)物流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渗透至物流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利用信息优势开展全球性的经营活动。

(4)物流活动社会化突出表现在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中心的迅猛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