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初中语文《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于厅事之东北角 渔人甚异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认 字 识 词贰
“之”字用法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舒缓语气。 助词,表示强烈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的 代词,它,桃化林的奇景 动词,到,往
叁 课文赏析
课 文 赏 析叁
思考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 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 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贰 认字识词
认 字 识 词贰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鸿儒 hóng rú
铭 案牍 西蜀
míng dú shǔ
陋室铭
刘禹锡
认 字 识 词贰
划分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课 文 赏 析叁
思考问题
3、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交往之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日常生活: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课 文 赏 析叁
思考问题
4.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言志。
课 文 赏 析叁
“托物言志”
托物:—— 陋室 (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
谢谢观看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
陋铭室 唐·刘禹锡



CONTENTS














壹 背景知识
背 景 知 识壹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 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 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诗人 · 哲学家
背 景 知 识壹
作品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 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