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更好地配置资源

如何更好地配置资源


最需要特钢的企业不一定能最先到达。
教师:非常高兴能听到同学们深入、细致、辩证的思考。这三个“锦囊”描述的是三种
配置资源的方式———计划、抽签、排队,这三种方式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
如机动车牌照的摇号、在食堂排队打饭等,他们各有利弊,同学们已经帮我总结出来了。
但对于分配特钢资源这个任务来说,大家总体对这三种方式都不是特别满意,接下来我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砥砺前行,不断奋进,铸就了钢铁脊梁;站
在今天,我们又充满自信,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也将奏响新征程
的时代强音。
教学 反思
教师:与“计划”的配置方式相比,这一过程中价格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价格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了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
教师:如果生产普通钢材的企业看到我们的拍卖会现场情景,或看到市场的价格上涨,
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想办法生产特钢。
教师:对,面对市场竞争,一些普通钢材的生产企业会提高技术水平,生产市场需求大
们来看“锦囊四”。
2.2 共同参与———体会市场调节的运作机制
锦囊四:拍卖。每轮竞拍5万吨特钢,起拍价 3000 元/吨,加价幅度单位为 100 元,
每次最少加价 100 元。
教师:锦囊四的方案,谁能获得特钢资源?
学生:价高者得。
教师:为什么有的企业愿意举牌出高价?(完善“需求”概念的定义。)
学生:有强烈的需求和较强的支付能力。
教学 重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手段
教学 过程
1.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优点;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情景模拟法、讨论法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1.1 导入信息———铺垫理论,靠近生活
资源有很多种,比如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甚至清洁的空气。这些资源在一定时
期和范围内总是有限的,或者说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而人们的需求总是多种多样的。比
结语:钢材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工业品,国家的建设、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钢
材。简要回顾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史,有成就,也有挑战,这些成就的取得以及对挑战
的应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钢铁人自强不息、克服困难、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同时,
我们也感受到了在这发展背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在资
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特钢理所应当,要支持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高铁也应重点发展,对
特钢的需求也很旺盛,也应关注。
获得锦囊二的小组学生:建筑公司只需要 10 万吨,如果中签 20 万吨,就浪费了;而最
需要特钢的企业有可能无法获得。谁能获得特钢看运气,比较公平。
获得锦囊三的小组学生:钢铁侠会最快到达特钢企业,但这样其他行业无法得到支持。
特钢企业(供给方)
40 万吨
政府
建筑公司(需求方)
10 万吨
≤5000 元/吨
新能源汽车企业(需求方) 40 万吨
≤6000 元/吨
高铁制造企业(需求方) 20 万吨
≤6000 元/吨
钢铁侠(需求方)
20 万吨
≤5000 元/吨
教师:建筑公司、新能源汽车企业、高铁制造企业,以及慕名而来的钢铁侠,他们都想
学情 分析
《如何更好地配置资源》教案设计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对消费、生产、交换等环 节有了了解,初步理解价格、财政等因素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但对于市场配置资源的 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生活感受,但不能从历史发展、理论 探索与实践层面深入理解市场配置资源。
表3 四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对比
手段
机制
优点
局限性
计划
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 实现目标协调运行 信息失真
消费事先进行计划核定,一
缺乏活力
般不对供需的缺口做出反应
抽签
根据运气和随机性配置资源 较为公平
效率损失
排队
按照“先来先得”的原则决 较为公平 定谁先获得资源
效率损失
市场
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的变 及时、准确、灵敏地 ?
如教材上的漫画———钢材小伙伴很困惑,因为不同的企业需要它们生产自己的产品,
如果某一些企业多获得一些,另一些企业就会减少,我们希望尽量满足更多需要一定的方式来分配这些资源,达到最优的效果。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一经济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如何优化配置稀缺资源。
钢材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从基础设施到家用电器,从飞机汽车到
教师:在我们的拍卖活动中,特钢企业看到价格不断被推高,这反映出了人们的高需求,
企业负责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扩大生产。
教师:回忆第二课的内容,扩大生产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学生:当供给企业看到价格上涨,供不应求,就会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扩大生产;
同理,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降,就会缩小生产,资源流出。
规格长足发展。但是,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钢材
价格连年大幅下跌,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一些高端特钢品
种自给率尚不高。

高速增长转向 中国最薄不锈钢(厚度仅 0.02 毫米的“手撕钢”)实现量
天·未 高质量发展
产,销往德国。这是太原钢铁继 2017 年的“笔尖钢”之后,

又一项自主研发的、可替代进口的产品。
锦囊一
根据政府要求,40 万吨特钢分配给新能源汽车企业,价
格为 3000 元/吨。
锦囊二
通过摇号获得钢材,中签的两家企业各获得 20 万吨特钢,
价格为 3000 元/吨。
锦囊三
钢材出库时,先到钢厂取货的企业可购得所需钢材,售完
即止,价格为 3000 元/吨。
获得锦囊一的小组学生:规定的交易价格过低,特钢企业利润少,影响生产积极性。新
机械设备,都有钢材的身影。今天我邀请大家一起来探究钢材中的“奢侈品”———特
钢,这是一些特殊钢材的总称,这些钢材或强度韧性好,或精度高,因其各自独特而出
众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天、核电、高铁、汽车等许多高端领域,十分紧俏。
1.2 案例与角色信息———合理简化,激发兴趣
表1 课堂学生活动角色信息
角色
供给量/需求量 采购预算
建立
亿吨,居世界第一。
2000 市场在资源配 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市场需求推动钢铁产能产量快速增

置中起决定性 长。2005 年,粗钢产量达 3.6 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突破
2010 作用,更好发挥 3亿吨的国家。2017 年达 8.3 亿吨。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迅
年代 政府作用
速崛起促进了钢铁产品创新和提质,特钢性能提高,品种、
教师:会不会出现不举牌竞价的情况?如果出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学生:会出现。如果“流拍”,下一轮拍卖价格会下调。
教师:这就是市场调节,市场在配置资源。哪些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调节资源配置?
学生:价格,供需。
教师:以及竞争。让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的市场数据。
(三)挖掘与深化
3.1 深化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的产品,这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
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正如亚当·斯密
所说:“在市场上,每个人都追逐私利,但就好像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让追逐私
利的行为自动变成促进公共利益的力量。”
3.2 辩证思考———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从特钢企业获得自己需要的钢材,这 40 万吨特钢该如何分呢?请每位同学选择一个角
色。
(二)参与与对比
2.1 对比分析———计划、抽签、排队方式的优点与局限性
教师:每一组将获得一个“锦囊”,里面有一种配置方案,请大家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讨论,你是否支持锦囊中的分配方案?为什么?
表 2 学生分组随机接到的分配“锦囊”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参与“特钢分配”的课堂模拟活动和讨论探究,了解配置资源各种方式 的运行机制、优点和局限性,既全面、辩证地看待各种配置方式,又能深度理解市场调 节的意义,体会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地位,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 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能力,以及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活动的直观感受,增强对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制、中国改革开放的认同;增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识
四十载改革创新,踏新时代之辉煌征程
表4新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年代 社会主义市场 钢铁行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
1950 高度集中的计 建国初期,资本密集的重工业在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没
年代 划经济体制
有自生能力,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需要高度集中的资源
计划配置制度。1957 年,我国的钢产量达到 535 万吨,比
化、公平竞争来引导资源配 反映供求变化;积极
置。
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推动进步,资源有效
利用
教师: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四种主要的配置资源的方式,共同探讨了他们的优点和局限 性。那么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有何局限性呢? 情况一:“地条钢”是把废钢铁熔化,再倒入简易铸铁模具内冷却而成。其间,既不进 行任何分析化验,也无温度等质量控制,用这种方法炼出的钢,90%以上属于不合格产 品。成品的条钢外观与普通钢没有显著区别,但质量没有保障。 情况二:2005 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出现产能过剩,2017 年我国粗钢产量达 8.3 亿吨, 但钢材消费量只有 7.3 亿吨。 教师:上面两种情况反映了市场调节的一些弊端,这需要政府发挥作用。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可以做些什么?请你提提建议。 学生:去产能。关停、取缔“地条钢”的生产。 教师:感谢各位同学的支招。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不是 全部作用。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人们用“看不见的手” 比喻市场,用“看得见的手”比喻政府,我们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两只手共 同发挥作用。我们将在下节课一起深入探讨,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敬请 期待。 (四)回顾与感悟 七十年砥砺前行,铸共和国之钢铁脊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