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合群众文化资源 优化群众文化服务

整合群众文化资源 优化群众文化服务

整合群众文化资源优化群众文化服务——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和引导、管理群众文艺团队的思考
苏州市吴中区沪剧团姚建华
群众文化,通常是指人们在工作时间之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主要是指街道、社区一级的群众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工作。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手段之一。

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近阶段以来,我们常熟市锡剧团按照上级部门部署的开展“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的调研活动和平时我团辅佐群众文化阵地、团队的一些经验,就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如何引导、管理群众文艺业余团队方面,谈一点思考与认识。

一、各地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和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目前的现状:
1.文化活动建设阵地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建了一批乡镇街道文体中心,少则几千平米,多则上万平米,还有包括一些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 配套的文化活动阵地硬件建设堪称一流。

国家、地方财政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空间,对此,人民群众更是欢欣鼓舞。

但是,根据我们观察和了解,许多文化阵地普遍存在着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赶新潮、比有无、少管理,还有部分文化阵地闲置空置率很高,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平时烦于管理,一锁了之,造成了资源的
极大浪费。

2.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方面:近几年来,各地基层的各镇、街道、社区各种门类、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业余团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团队生存、活跃状况、作用方面,以及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方面,参差不齐,悬殊比较大,其它大部分团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团队的特色建设和规范管理;组织形式杂乱无章、人员流动性较大;有的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流于公园、新村空地;缺乏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对团队建设的培育引导和业务指导,有自生自灭的发展趋势,发展空间狭隘。

二、加强社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 形成制度化管理。

鉴于目前现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1.充分利用基层镇、街道和社区的场、馆、站、室等文体设施资源,加大对社区居民开放,尽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居民文体活动需求,改善有些业余团队无固定活动场所的窘境,使之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文体设施资源其应有的为民所建、为民所用的功能和作用。

2.制订相应的文体活动阵地开放使用管理制度,使之规范使用、安全使用。

必要时与业余团队负责人签订安全使用责任书,明确安全、卫生、公物爱护等相关义务和责任。

专业团体、群艺馆、文化馆等主要业务单位,平时要有组织地定期开展各自的业务排练活动,在场地使用、环境卫生、安全用电、器材爱护等方面相互协调并有专人管理,效果甚好。

三、加強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的引导和管理,培育一批较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业余文艺团队
加强业余文艺团队的建设,说大了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说实在的就是社会和谐的一个坐标。

做好基层业余团队的建设工作,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1.目前各地各门类的业余文艺团队都不下近百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前期摸底统计,对各门类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团队进行豋记造册,包括团队名称、团队组织者(负责人)、基本队员人数、团队艺术门类、长年开展活动的基本情况等。

2.通过摸底统计对各地业余团队的数量、门类、分布状况进行汇总梳理,形成馆、站、社区管理网络。

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和特色提出业余团队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业余团队在团队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上下功夫。

3.加強业余文艺团队经常性管理和业务指导,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全年分类组织召开各业余文艺团队负责人1-2次会议,让其了解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年度文体工作活动计划,让各团队有的放矢地开展创作排练工作,给优秀节目有参与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相关演出活动。

年底时,召开各团队全年活动情况工作交流会,团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对较优秀的团队并在年度群文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团队给于适当的经费奖励。

加強业余团队建设的引导和管理,旨在通过引导,让业余团队在团队建设上明确发展方向,通过管理,让业余文艺团队感觉有组织有依靠,通过交流,让业余文艺团队在业务水平上看到成绩的同时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四、利用社区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业余文艺团队的作用。

1.业余文艺团队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要发动各镇、街道、社区等各阶层的文化名人、文体骨干、退休老干部等组建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辖区单位、社会团体、各类文化培训场所等社会资源,建立社区文艺志愿者服务机制。

2.利用社区文艺志愿者志愿服务来积极引导街道、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利用社区文艺志愿者来参于文体活动的管理,利用社区文艺志愿者来提升业余团队的业务水平,并逐步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演出”的社区文化氛围,以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定期举办各门类的比赛和演出,做大做强文化品牌。

1.大力培育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源头与核心,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

定期举办各门类的比赛和演出,着力打造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文化糸列活动。

多年来,很多地方每年都要组织的文化三下乡、广场文化月月演、广场文化周、青歌赛、戏曲大奖赛、百团大汇演等文化糸列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也是活跃在镇、街道和社区的业余文艺团队及文艺爱好者的一个展示平台。

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2.因地制宜发展社区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是指已在基层社区形成,并为社区群众喜闻乐见、自觉参与的文化项目。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社区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依托。

许多社区业余团队在改革开放的文化大潮中,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丰富节目内容,长年活跃在基层社区,广受社区居民的喜爱。

3.加強沟通与联络,做好各团队之间的信息互通。

为基层文体团队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责成相关部门编印《社区文体活动信息》等刊物,印发各类文体活动开展的信息,鼓励街道社区文学艺术爱好者编写稿件,通过信息汇编来展示街道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使之成为各镇、街道和社区群众文化沟通交流的纽带和平台。

总而言之,加强和改善街道、社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 是群众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 加強业余团队建设的引导和管理, 是群众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障, 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是培育群众文化品牌、提升群众文化品位、塑造群众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

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的过程,就是弘扬正能量、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提神鼓劲、激发干劲的过程。

通过文化活动来凝聚人心,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氛围,是基层群众文化的任务之所在。

群众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