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历史经典题型巩固专练——卷7

2019届高考历史经典题型巩固专练——卷7

经典题型巩固专练——卷71、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

这一记载说明(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2、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西班牙、英国、法国B.意大利、法国、荷兰C.英国、意大利、荷兰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3、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比例是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英国C.大批人口前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布局4、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状年男子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

这一“修正”主要是因为( )A.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需要B.机器生产需要太量劳动力C.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D.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5、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的内容有()①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空前发展②产品销往各地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下表是19世纪中期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

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C.中国茶叶外销增长迅速D.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下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7月3日视察武汉汉阳铁厂时拍摄的老相处。

拍摄该照片的目的是( )A.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忧虑B.展现近代化运动的成就C.鼓舞清军对日作战的信心D.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反思8、阅读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表中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诱导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D.欧洲列强忙于一战9、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造成F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洗劫和破坏②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③官僚资本的压榨④国民党政府大举内债,溢发纸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1905-1908年间,中国共设厂220家,全部资本达7319万余元,规模较大的纺织厂有九家。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实业发展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11、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

这一规定意在()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局面D.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12、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企业则依附于洋人。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清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民族企业的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且先天不足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金有依赖性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发生在煤资源比较丰富的英国北部不完全是偶然的……政治本身的内在价值和贸易的兴起,两者结合使商人的政治力量大大加强,他们对规则加以干预和改变的力量也大大加强,而这些规则的改变就带动了17世纪英国金融和财政制度的改革。

工业革命把英国从欧洲的边缘带入世界的中心,把一个不起眼的阴暗、潮湿的小岛变成了日不落的帝国。

同时,在乔叟与莎士比亚文学中造就的仅六七百年的现代英语,通过殖民等渠道广泛传播最终成为一种全球性语言。

——摘编自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材料三不仅欧美工业化国家大量输进输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阿根廷、印度等许多国家也开始大量输出。

1877年第一艘冷藏船装载牛肉离开阿根廷,1897年阿根廷输出1亿蒲式耳小麦和玉米。

1870-1900年间,印度与欧洲贸易增加了一倍多,真正的世界经济形成了。

——摘编自姚海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及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及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第一艘冷藏船”提供动力来源的发明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还出现了哪些新的通讯工具?材料中“真正的世界经济”形成的积极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兹查有三品衔臣部头等顾问官翰林院编修张謇,创办江苏耀徐玻璃公司、上海轮步公司,集股一百万元以上。

三品衔直隶候补道严义彬,创办浙江通久源轧花纺织厂,集股在八十万元以上。

二品顶戴安徽候补道许鼎霖,创办江苏海丰面粉公司,集股在六十万元以上。

四品衔候选州同楼景晖,创办浙江通惠公纺织公司。

三品衔中书科中书顾钊,创办浙江和丰纺织公司。

——《光绪政要·实业》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绅商与近代经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

(注:绅商指既有功名职衔,同时又经营工商业的社会群体。

材料中的张謇等人便是其杰出代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依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为鼓励哥伦布的探险活动,为其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得益于王权的支持,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最早开展航海探险;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国王支持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并未体现西班牙重视航海人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材料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黄金的漏斗”指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获得的财富用于统治者的奢侈消费挥霍掉了,“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指荷兰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新航路的受害者”指随着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来处在商路中心的意大利逐渐衰落,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比例是1:2,19世纪初上升为2:3”的信息说明工业革命的开展改变了英国的人口比例,故选择D项。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命题人考查的是工业革命。

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出台的背景:政治上,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产生;经济上.工业革命开展后,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C项错误;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才开始推行.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得出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茶叶种植的总体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内销产量总体稳定,外销量大幅增长,说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量茶叶外销,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故B项错误;中国茶叶外销增长迅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打破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场地,表格中中国茶叶外销在鸦片战争后增长迅速,中国与外国资本主义市场的联系就日益紧密,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F段民族资本主义逐渐萧条,源于日本侵华战争的摧残、官僚资本的打压和国民政府不当的经济举措,故①③④正确;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是在1946年之后,故②③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结束,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厂矿、资本猛增,与清末新政中的奖励实业相关,故B项正确;甲午战后,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唐代政治稳定,唐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奠定基础;交通业的发达;唐代开放的对外政策。

特点:商业管理日趋规范完善;出现了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坊;唐代商品产销和流通的诸项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28.(1)原因:煤炭资源丰富;先进的政治制度;贸易的兴盛;官商结合。

影响: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促使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工厂;确立其殖民霸主地位。

(2)变化: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额增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动力: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通讯工具:电报、电话。

作用:有利于世界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

解析:14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一: 晚清绅商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绅商以“实业救国”为号召,抵制外资侵入,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绅商凭借政治背景寻求政府支持,拥有资金和廉价设备。

投资主要以纺织、面粉等轻工业为主,有利于民生摆脱对外资的依赖。

受外资、买办影响,所办企业多采取近代工厂制度及管理模式。

绅商是早期工商资产阶级的原型,官商中介,从学而优则仕到兴办实业,他们完成了近代救亡新儒商的角色转变。

示例二:晚清绅商限制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绅商经营模式保留农业宗法社会色彩,落后腐朽。

延续明清士商传统,抽资置田,导致资本分散,工商业难发展。

企业局限于轻工业和通商口岸等沿海地区。

生产规模小,资金技术人才具有缺陷。

不致力于科技、管理创新,缺少发展潜力。

绅商经营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受宗法思想影响,延续士商传统,对工商业的近代化跨越产生了消极影响。

示例三:晚清绅商既推动又限制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绅商亦官亦商、亦绅亦商的特征反映近代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变迁。

经营模式既保留传统又模仿西方。

绅商既受西方思想熏陶,又恪守传统价值观念。

绅商既与清政府保持联系,又与政府争利,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

绅商在近代与传统的平衡中,通过内部分化组合,孕育产生并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

我们既肯定他们对近代化发展的尝试和勇气,又要批判他们的妥协与退守。

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