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翻译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 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 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 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 陶(今山东定陶)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 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 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 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 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 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 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 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着称,孔子对其 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 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 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 人远也。”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 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 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 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 共着《论语》120篇。又独着6篇,谓之 《敬简集》。
雍也,仁而不佞
• 一个人的仁德固然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言论,但是 对于一个有仁德的人来说,能言善辩应该不是一 个缺点,而是一个优点。因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 往往也是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在今天的信息 社会里,这样的特长尤其可贵。一个人不善于表 达,就算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也算是他的一个缺点。有仁德的人不但不会因为 能言善辩而变得不仁德,或许还能使他一个人的 仁德成为更多人的仁德。 Nhomakorabea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 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 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