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起学《论语》5.7公冶长篇——孟武伯问

一起学《论语》5.7公冶长篇——孟武伯问

一起学《论语》5.7公冶长篇——孟武伯问
一起学《论语》5.7
公冶长篇——孟武伯问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白话】
孟武伯向孔子问到:“子路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啊。

”接着又问。

孔子说:“由啊,具有千乘兵车的
大国,可以让他管理军事,对于他的仁德我却不知道啊。


“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求啊,具有千户人家的大邑,具有百乘兵车的大夫之家,可以让他做宰臣,对于他的仁德我却不知道啊。


“公西华怎么样呢?”孔子说:“赤啊,穿戴好礼服立在朝堂上,可以让他担任行人应对宾客,对于他的仁德我却不知道啊。


【释词】
仁:孟武伯询问孔子的弟子是否是仁人。

不知:孔子回答说不知。

钱穆:仁道至大,仁德至高,孔子不以轻许人,故说不知,犹上章“雍也不知其仁”之义。

千乘之国: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

乘(音shèng),指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可使治其赋:使,使之、让他。

治,管理。

赋,指兵赋,征集军队、车乘、武器、衣甲等,这些军旅之征都可以叫做“军赋”。

治其赋,即管理军事。

朱子:“古者以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


千室之邑:指当时国家的大邑。

百乘之家:指卿大夫之家。

诸侯称国,大夫称家。

宰:宰官,指邑之长(地方长官)、家之宰(卿大夫之主管)。

赤:即公西华,公西氏,名赤,字子华,为人有容仪。

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

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依礼盛服出席朝廷的外交活动,担任行人,接待宾客,应对外交事务。

(行人,主国使之礼,负责朝觐聘问,接待宾客之事。


《周礼》注: “大曰宾,小曰客。

”《说字》:“在腰为腰带,在胸为束带。

腰带低缓,束带高紧。


钱穆:“古人平居则缓带,低在腰,遇有礼事,则束带在胸口,高而紧。

宾者大客,如国君上卿;客者小宾,国君上卿以下。

两字分用有别,合用则通。

公西华有外交才,可使束带在朝,与宾客相应对。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仁之难也。

刘宗周曰:孔门以求仁为学,特开千古道场。

孔安国曰:仁道至大,不可全名也。

《读四书丛说》曰:武伯见圣人专教人行仁,而不知仁之体段,故就门人中举以为问,非泛论人才之谓也。

蔡节曰:夫可使治赋、为宰、与宾客言,此三子之所能也。

以颜子之贤,夫子仅许以三月不违仁,三子犹未
及乎此也。

故因武伯之问,各举其所能者告之,而仁则皆曰不知也。

朱子曰: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

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

徐英曰:孔子于此三人,各就其才分之所近而言之,非有所抑扬于其间也。

张栻曰:仁难言也,而孟武伯遽问子路之仁。

若以为未仁,则子路盖进于此者;若以为仁,则仁之义通上下,而言语其全,虽圣人不敢居也,故但告以不知也。

武伯可以深思自省矣。

……夫可使治赋,可使为宰,可使与宾客言,非是心之存者不能然也。

……知仁之难言如是,则致知力行终吾身焉可也。

钱穆曰:孔子平日讲学极重仁,仁乃人生之全德,孔子特举以为学同修养之最高标准……人求全德,亦不可无专长。

子路、冉有、公西华,虽未具此全德,然已各
有专长。

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教育精神之伟大。

陈祥道曰:颜渊、冉雍得圣人之具体者也,具体则为圣人,而足以名仁,故孔子与之仁。

由、求与赤,得圣人之一体者也。

一体则非成人,而不足以名仁,故孔子曰不知其仁。

《论语点睛补注》曰:子贡与子路、冉求、公西华三子皆瑚琏也,非不器之君子。

器者,能有所偏,量有所限;无偏无限,斯仁矣。

【附录】
《论学小记》曰:夫仁,至重而至难者也。

故曰“仁以为己任”,仁之重也;“死而后已”,道之远也。

如自以为及是,未死而先已,圣人之所不许也。

故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言夫
行恕以终其身,死而后已,不自以为及者也。

故有问人之仁于夫子者,则皆曰未知,盖曰吾未知其及焉否也。

《论语传注》曰:三子日月至仁,夫子知之矣。

而曰不知者,以武伯学浅(观问孝而答以忧疾可见),不可轻于言仁,所谓罕言也。

各举其才以语之者,若曰“子大夫荐贤为国,但当问其长,不必究其微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癸巳论语解》、《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学案》、《论语会笺》、《论语点睛补注》、《论语全解》、《论语传注》、《周礼》注、《说字》、《读四书丛说》、《论学小记》、《禹贡锥指》。

20171030-1031期间所学内容卡片
一起学《论语》课程公告
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时习;尊重文化道统(荐读《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多措并举,解悟经典,感应圣贤气质:诵读原文、抄写原文、了解基础字意词意、领会先贤精义、品味原文并尝试自己解读、了解相关故事、旁通相关经典、与学友交流讨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课,就近参加线下活动……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