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葛洪与陶弘景

葛洪与陶弘景

葛洪与陶弘景
魏晋南北朝道教哲学
一. 葛洪与抱朴子
“玄道合一” “长生成仙”系统论证 长生修炼方法 “合内外、一天人”
葛洪简介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人,生于公元284年 卒于公元364年,年八十一;一说生于公元283年,卒于公元343年,
年六十一。葛洪生于一个笃信道教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葛系是 三国时孙吴的大鸿胪,父葛悌是西晋的邵陵太守,叔祖父葛玄则 是三国时著名的道教徒。
长生修炼的方法
3、屈伸导引
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
4、宝精行气
清心寡欲。胎息而已。
5、金丹大药
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
合内外,一天人(理想人格)
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治国 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治身则身
长修,治国则《真诰》
他在茅山道观中,建有佛、道二堂,提倡佛、 道双修。他在《真灵位业图》一书中,建构了 一套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虽同号真人,真 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万。”
陶弘景《真诰》宇宙生成论:“道者混然,是 生元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 父母,道之奥也。”
养神与养形兼顾
悲哉? 故不见鬼神,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间无仙
人。
“长生成仙”的论证
4. 变化气质,可致长生 泥壤易消者也,而陶之为瓦,则与二仪
齐其久焉。
人之受命,死生之期,未若草木之于寒 天也。而延养之理,补救之方,非徒温 暖之为浅益也。
长生修炼的方法
1. 积善立功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 2、草木药饵 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
1. 历史记载 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
刘向《列仙传》,仙人七十有余。
“长生成仙”的论证
2. 虽有“通理”,亦有特异
谓夏必长,而荠麦枯焉。 谓冬必凋,而竹柏茂焉。
谓始必终,而天地无穷焉。 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
“长生成仙”的论证
3. 认识有限,神仙无限 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
抱卜子简介
葛洪的主要著作有《抱朴子》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论神仙、 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等道教理论和 道术;外篇五十卷,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等,属儒家,是 政治伦理方面的著作。 此外,葛洪尚有《神仙传》、 《枕中书》、《隐逸传》,以及 有关医药等方面的著作多种。
《抱朴子》
玄道合一
畅玄与道意 玄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即所谓“玄者,
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玄”的作用是神通广大的,“乾以之 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
玄道合一
畅玄与道意 “玄之所在,其乐无穷;玄之所去,器
弊神逝。”
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 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 焉。
“长生成仙”的论证
我命在我不在天 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
养神与养形兼顾
游心虚静,息虑无为。 饮食有节,起居有度。 行气、导引 中医防治、中药滋补
融儒援佛,三教合一
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立; 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崇教为善,法无偏执
融儒援佛,三教合一
凡质像所结,不过形神。 形神合时,是人是物。 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 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 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二. 陶弘景与《真诰》
陶弘景,南朝梁代人,生于 公元456年,死于公元536年。 他是一位与国家政治有着密 切联系的道士。他在梁武帝 肖衍夺取齐王朝政权时,曾 派弟子向肖衍进表支持,表 中援引图谶,说明天下必归 梁,得到肖衍的赏识。梁武 帝接位后,每逢国家有征讨 大事时,常派人去茅山向陶 弘景咨询,因而陶弘景有 “山中宰相”之称(见《南 史·陶弘景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