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眼中的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我眼中的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我眼中的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在我看来,建筑与结构就是两兄弟,谁也离不开谁。

学过建筑史就知道,建筑的每一次进步——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古典到现代工业建筑,都与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而技术的革新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结构的进化,包括结构理论,算法与材料的进步。

因此,没有结构上的更新与探索,建筑的研究无发取得突破,因为建筑的突破意味着空间形式与空间体验的突破,而这必须依赖于新的结构技术。

很简单的例子便是钢结构的出现使大量巨跨建筑如水晶宫等成为了可能。

而建筑本身,作为研究空间与人使用空间模式的学科,也在不断的对结构产生出创新的应用,也推动了结构的发展。

因此,建筑与结构可谓相辅相成。

建筑设计是体现建筑物价值的关键,结构是保障建筑安全的前提。

建筑设计是建筑物的造型、外观、功能的体现,结构是根据建筑来进行计算配置的,建筑和结构发生冲突时以结构为主。

建筑设计人员要掌握大量的建筑专业设计规范和一定的消防、结构知识。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

因此,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应具备有一定的结构方面基础,能与结构设计适当结合,相互调协,使二者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然而,许多建筑设计师,强调创作的美观、新颖、标新立异,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然而这样的建筑设计将会给结构设计带来很大
的困难,作为建筑物本身必须承受起巨大的自重荷载和活载、水平风力、地震力、扭矩力等。

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构思时,不依据基本的结构技术原理和有关结构的受力特征,不征询结构设计师的意见,往往会使结构工程师不能有效地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设计导致结构的不稳定等问题。

通常,一座现代化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一组工业或民用的建筑群,道路和桥梁,乃至城镇的规划和设计,需要有各种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力合作完成。

他们中间有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和环境工程师等。

他们同属土木建筑类学科。

土木工程包括结构、市政建设、道路桥梁、给排水、粘土、建筑经济等。

培养目标是工程师。

如建筑结构工程师他们的任务是使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既能满足生产和生活使用提出的各项要求,又能经受强烈地震、狂风袭击、海水侵蚀以及各种大自然的考验;要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他学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各种力学和结构理论、结构设计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和管理,以及现代化实验技术。

此外还要学习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知识、优化设计、地震工程、防空工事及地下结构等内容。

建筑学培养目标是建筑师。

在房屋建筑和大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过程中,他需要综合考虑许多问题,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技术性能、经济效果、艺术形式等等。

在综合考虑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上,进行城镇布局的规划,建筑平面和空间的组合,建筑立面的处理,选定合适的材料结构形式,拟定声、光、热等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室内外装饰设计等等。

要求具有工程技术、
建筑理论及艺术设计能力等方面的广泛的学习内容。

除具备一般理工科的数理化基础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

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密切配合与合作,是一个建筑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工程师的关系有4个层次:
1、合作即“你做你的设计,我做得我的设计,遇到矛盾,合作协商解决”,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2、结合即“虽然各做各的,但都能懂得对放,主动结合,互相补充”。

结构工程师要懂得建筑设计原理,理解建筑艺术需要,熟悉建筑技术问题,清除本工程的建筑设计思路;同样,建筑师要懂得结构设计原理和结构技术、构造问题,清楚本工程的结构设计思路,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3、融合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

结构工程师要自觉地考虑建筑问题,建筑师也要自觉地考虑结构问题。

实际上,建筑平面和体形是所采用结构体系的反映,而结构选型又受到建筑设计思路和效果的影响。

它们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更高层次的融合关系。

4、统一即“结构工程师就是建筑师,建筑师也就是结构工程师”,两类人才的素质都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

如意大利得太奈尔和西班牙的托罗哈就是此类人物。

让我们每一个建筑师(或者结构工程师)也拥有对方的基本素质。

搞建筑的能对结构的知识和概念运用娴熟,搞结构的对建筑的意图与理念也能有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因此,可以说建筑师好象一个作曲家,而工程师好象一个演奏家,只有两方通力合作,才能奏出最华美的乐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