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分析实验指导2012年8月实验一 误差分析实验1.1(病态问题)实验目的:算法有“优”与“劣”之分,问题也有“好”与“坏”之别。
对数值方法的研究而言,所谓坏问题就是问题本身对扰动敏感者,反之属于好问题。
通过本实验可获得一个初步体会。
数值分析的大部分研究课题中,如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特征值问题、非线性方程及方程组等都存在病态的问题。
病态问题要通过研究和构造特殊的算法来解决,当然一般要付出一些代价(如耗用更多的机器时间、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等)。
问题提出:考虑一个高次的代数多项式)1.1()()20()2)(1()(201∏=-=---=k k x x x x x p显然该多项式的全部根为1,2,…,20共计20个,且每个根都是单重的。
现考虑该多项式的一个扰动)2.1(0)(19=+x x p ε其中ε是一个非常小的数。
这相当于是对(1.1)中19x 的系数作一个小的扰动。
我们希望比较(1.1)和(1.2)根的差别,从而分析方程(1.1)的解对扰动的敏感性。
实验内容:为了实现方便,我们先介绍两个MATLAB 函数:“roots ”和“poly ”。
roots(a)u =其中若变量a 存储n+1维的向量,则该函数的输出u 为一个n 维的向量。
设a 的元素依次为121,,,+n a a a ,则输出u 的各分量是多项式方程01121=+++++-n n n n a x a x a x a的全部根;而函数 p o l y (vb = 的输出b 是一个n+1维向量,它是以n 维向量v 的各分量为根的多项式的系数。
可见“roots ”和“poly ”是两个互逆的运算函数。
))20:1((;)2();21,1(;000000001.0ve poly roots ess ve zeros ve ess +===上述简单的MATLAB 程序便得到(1.2)的全部根,程序中的“ess ”即是(1.2)中的ε。
实验要求:(1)选择充分小的ess ,反复进行上述实验,记录结果的变化并分析它们。
如果扰动项的系数ε很小,我们自然感觉(1.1)和(1.2)的解应当相差很小。
计算中你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发现?表明有些解关于如此的扰动敏感性如何? (2)将方程(1.2)中的扰动项改成18x ε或其它形式,实验中又有怎样的现象出现?(3)(选作部分)请从理论上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
注意我们可以将方程(1.2)写成展开的形式, )3.1(0),(1920=+-= x x x p αα同时将方程的解x 看成是系数α的函数,考察方程的某个解关于α的扰动是否敏感,与研究它关于α的导数的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哪些根关于α的变化更敏感?思考题一:(上述实验的改进)在上述实验中我们会发现用roots 函数求解多项式方程的精度不高,为此你可以考虑用符号函数solve 来提高解的精确度,这需要用到将多项式转换为符号多项式的函数poly2sym,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考MATLAB 的帮助。
思考题二:(二进制产生的误差)用MATLAB 计算1001.010001-∑=i 。
结果居然有误差!因为从十进制数角度分析,这一计算应该是准确的。
实验反映了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本质。
思考题三:(一个简单公式中产生巨大舍入误差的例子) 可以用下列式子计算自然对数的底数n n ne e )11(l i m 1+==∞→ 这个极限表明随着n 的增加,计算e 值的精度是不确定的。
现编程计算n nn f )11()(+=与exp(1)值的差。
n 大到什么程度的时候误差最大?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实验1.2 误差传播与算法稳定性实验目的:体会稳定性在选择算法中的地位。
误差扩张的算法是不稳定的,是我们所不期望的;误差衰减的算法是稳定的,是我们努力寻求的,这是贯穿本课程的目标。
问题提出:考虑一个简单的由积分定义的序列...2,1,101==⎰-n dx e x I x n n显然,...2,1,0=>n I n 。
当1=n 时,e dx xe I x /11011==⎰-。
而对于2≥n 时,利用分部积分易得,...3,2,1|111110111=-=-==-----⎰⎰n nI dx e nxe x dx e x I n x n x n x n n另一方面,我们有)1/(11101+=≤=⎰⎰-n dx x dx e x I n x n n实验内容:由以上递推关系,我们可得到计算序列{n I }的两种方法。
(I ):,...3,2,1,/111=-==-n nI I e I n n (II ):2,3,...2,1,,1,01--=-==-N N N n n E E E nn N实验要求:(1)分别用算法(I )、(II )并在计算中分别采用5位、6位和7位有效数字,请判断哪种算法能给出更精确的结果。
(2)两种算法的优劣,与你的第一感觉是否吻合。
请从理论上证明你实验得出的结果,解释实验的结果。
算法(I )中的1I 的计算误差为1e ,由1I 递推计算n I 的误差为n e ;算法(II )中N I 的计算误差为N ε,由N I 向前递推计算)(N n I n <的误差为n ε。
如果在上述两算法中都假定后面的计算不再引入其他误差, 试给出n e 与1e 的关系和n ε与N ε的关系。
(3)算法(I )中通常1e 会很小,当n 增大时,n e 的变化趋势如何?算法(II )中N ε通常相对比较大,当n 减小时,误差n ε又是如何传播的?也就是说比较一下上述两个算法,当某一步产生误差后,该误差对后面的影响是衰减还是扩张的。
(4)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实验,针对算法(I )和(II )的稳定性,给出你的结论。
实验二 插值法实验2.1(多项式插值的振荡现象)问题提出:考虑一个固定的区间上用插值逼近一个函数。
显然拉格朗日插值中使用的节点越多,插值多项式的次数就越高。
我们自然关心插值多项式的次数增加时,)(x L n 是否也更加靠近被逼近的函数。
龙格(Runge )给出一个例子是极著名并富有启发性的。
设区间[-1,1]上函数22511)(xx f += 实验内容:考虑区间[-1,1]的一个等距划分,分点为n i nix i ,,2,1,0,21 =+-=则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ni ijn x l x x L 02)(2511)( 其中的n i x l i ,,2,1,0),( =是n 次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
实验要求:(1) 选择不断增大的分点数目n=2,3….,画出原函数f(x)及插值多项式函数)(x L n 在[-1,1]上的图像,比较并分析实验结果。
(2)选择其他的函数,例如定义在区间[-5,5]上的函数x x g x xx h arctan )(,1)(4=+=重复上述的实验看其结果如何。
(3)区间[a,b]上切比雪夫点的定义为 1,,2,1,)1(2)12(c o s 22+=⎪⎪⎭⎫⎝⎛+--++=n k n k a b a b x k π 以121,,+n x x x 为插值节点构造上述各函数的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比较其结果。
实验2.2(样条插值的收敛性)问题提出:多项式插值是不收敛的,即插值的节点多,效果不一定就好。
对样条函数插值又如何呢?理论上证明样条插值的收敛性是比较困难的,但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这一理论结果。
实验内容:请按一定的规则分别选择等距或者非等距的插值节点,并不断增加插值节点的个数。
考虑实验2.1中的函数或选择其他你有兴趣的函数,可以用MATLAB 的函数“spline ”作此函数的三次样条插值。
实验要求:(1)随节点个数增加,比较被逼近函数和样条插值函数误差的变化情况。
分析所得结果并与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比较。
(2)样条插值的思想是早产生于工业部门。
作为工业应用的例子考虑如下问题:某汽车制造商用三次样条插值设计车门的曲线,其中一段的数据如下:思考题一:(二维插值)在一丘陵地带测量高程,x和y方向每隔100米测一个点,得高程数据如下。
试用MATLAB的二维插值函数“interp2”进行插值,并由此找出最高点和该点实验三曲线拟合实验3.1 钢包问题炼钢厂出钢时所用的盛钢水的钢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钢液及炉渣对包衬耐火材料的侵蚀,使其容积不断增大。
经试验,钢包的容积与相应的使用次数的数据列表如下:选用双曲线对数据进行拟合,使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拟合函数,作出拟合曲线图。
实验3.2(曲线逼近方法的比较)问题提出:曲线的拟合和插值,是逼近函数的基本方法,每种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特定的适用范围,实际工作中合理选择方法是重要的。
实验内容:考虑实验2.1中的著名问题。
下面的MATLAB程序给出了该函数的二次和三次拟合多项式。
x=-1:0.2:1;y=1/(1+25*x.*x);xx=-1:0.02:1;p2=polyfit(x,y,2);yy=polyval(p2,xx);plot(x,y,’o’,xx,yy);xlabel(‘x’);ylabel(‘y’);hold on;p3=polyfit(x,y,3);yy=polyval(p3,xx);plot(x,y,’o’,xx,yy);hold off;适当修改上述MATLAB程序,也可以拟合其他你有兴趣的函数。
实验要求:(1)将拟合的结果与拉格朗日插值及样条插值的结果比较。
(2)归纳总结数值实验结果,试定性地说明函数逼近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实际应用中选择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一:(病态)考虑将[0,1]30等分节点,用多项式5++= 生成y+1xx数据,再用polyfit求其3次、5次、10次、15次拟合多项式,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四 数值积分数值实验综述:通过数值积分实验掌握数值积分的实现,理解各种数值积分公式的特性,并能用数值积分求解积分方程和微分方程。
基础实验4.1 Newton-cotes 型求积公式实验目的:学会Newton-cotes 型求积公式,并应用该算法于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求定积分⎰πcos xdx e x实验要求:选择等分份数n ,用复化Simpson 求积公式求上述定积分的误差不超过810-的近似值,用MATLAB 中的内部函数int 求此定积分的准确值,与利用复化Simpson 求积公式计算的近似值进行比较。
4.2 Romberg 算法实验目的:学会数值求积的Romberg 算法,并应用该算法于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求定积分 ⎰15.0dx x实验要求:(1)要求程序不断加密对积分区间的等分,自动地控制Romberg 算法中的加速收敛过程,直到定积分近似值的误差不超过610-为止,输出求得的定积分近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