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设计者:福建龙岩二中郭小峰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部分第3.3节的内容.几何概型是概率必修章节的收尾篇,共有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它是继古典概型之后学习的另一类等可能概型;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对它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概型的研究,是古典概型的拓广,将古典概型试验结果有限个拓广到无限个;课本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初步学会了用古典概型公式解决概率题,大多数学生对于概率的学习以及概率试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会把一些问题模型化.但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三.设计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旧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新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

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以上理论,本节课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构几何概型的概念以及归纳出几何概型公式,运用实物、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流程如下:→→→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以及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会计算简单的几何概型事件,并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数学应用意识.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及几何度量的寻找,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率.难点:从实际问题的背景中找几何度量.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问题1我们前面都学过哪些求概率的方法?(本节课的问题和题目都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问题2下面事件的概率能否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情景一]教师取一根长度为60厘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使得剪出的两段的长都不小于绳子长度1/3(记为事件A),求此事件发生的概率.师生共同探究:此试验中,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试验结果,剪断位置可以是绳子上任一点,试验的可能结果为无限个,发现不是古典概型,不可以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探索:如图所示,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在中间一段时,事件A发生,于是1 ()3 P A中间线段长度=整条线段长度教师:这个模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情景二]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商场里面的抽奖场景视频, 拿出如图中的两个转盘,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顾客就中奖了;问题3在两种情况下某顾客中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见在图(1)中,顾客中奖的概率为二分之一,图(2)中顾客中奖的概率为五分之三.[情景三]一只苍蝇在一棱长为60cm的正方体笼子里飞.问题4苍蝇距笼边大于10cm的概率是多少?教师实物展示正方体框架,在里面嵌套一个小正方体框架.学生思考并回答该问题.问题5同学们观察对比,找出三个情景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问题6同学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几何概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对回答问题的同学通过摇转盘的形式发给小奖品,场面气氛活跃.【设计意图】三个情景设置让学生发现试验的结果有无限个,因此发现它们不是古典概型, 无法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然后师生探索此问题怎样解决,最后教师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概型.情境一的设计是从长度方面考虑问题,是为了引入概念,情境二、三的设计从面积和体积方面考虑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并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组的讨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用转盘的形式发奖品,让学生亲身体验概率游戏的乐趣.(1) (2)(二)概念形成在问题情景的铺垫下,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概型的概念: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A 发生的概率的计算公式为:A ()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设计意图】通过用表格列出相同和不同点,既体现了数学中类比的思想又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几何概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通过递进式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概念,体验到了探寻数学规律的乐趣,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和对公式的探究,突出教学重点.(三)实际应用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此例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再画龙点睛的分析并求解.解完此例题后归纳求解几何概型问题的步骤:1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几何概型.2如果是,把实际问题中的度量关系转化成长度、面积、体积等形式.3根据几何概型计算公式求出概率.思考延伸: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例1?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他的模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其可行性.例2一海豚在水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m ,宽20m 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超过2m 的概率.变式:一海豚在水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m ,宽20m ,深40米的长方体,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离水面、水底都不超过2m 的概率.此例可让学生将答案做在作业纸上,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解答用实物投影展出,请一些同学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例3: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少?课堂训练:1.某公共汽车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通过,乘客到达汽车站的任一时刻都是等可能的,求乘客等车不超过3分钟的概率.2.如图,假设你在每个图形上随机撒一粒黄豆,分别计算它落到阴影部分的概率.3.在1L 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4.在半径为1的圆上随机地取两点,连成一条线,则其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是多少?【设计意图】实际应用部分有问题,有例题,也有学生的训练,问题7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道例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几何概型的题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几何概型主要是要把概率问题与几何问题完美的结合,几何度量中到底是长度、面积还是体积呢?我们要认真加以判断,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概率问题.(四)课堂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该环节让学生归纳讨论,教师将结果梳理写于黑板上.1.几何概型的特点:无限性、等可能性.2.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3.度: 线段的度是长度;平面图形的度是面积;立体图形的度是体积.【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梳理本节所学知识,以便于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反思,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将来处理工作生活问题的一个很好的习惯.(五)作业布置必做题:教科书P142A 组1,2选做题:教科书P142B 组1,2探究题:1. 平面上画了彼此相距为2a 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为()0r r a <<的硬币任意掷在平面上,求硬币不与任意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2.上网搜索阅读“贝特朗(Bertrand)问题”,谈谈阅读后的感想.注:几何概型在概率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在19世纪,人们一度认为任何概率问题都有唯一的解答,然而Bertrand 在1888年提出的一个问题改变了人们的想法.“贝特朗(Bertrand)问题”:在半径为1的圆内随机取一条弦,问其长度超过该圆内接等边三角形边长(3)的概率是多少?参考:http://www .charlesgao .com/?p=130【设计意图】对课后书面作业实施分层设置,使学生在完成必修教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拓展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符合自身实践的感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分层布置作业使数学教育既面向了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七.教学小结与反思:本节课的几个亮点:1.用实物演示,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做中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颇具特色的情景引入,让学生很自然地把实际问题演变成数学概念,体验到了探寻数学规律的乐趣,符合新课改精神.3.转盘游戏寓教于乐,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4.两次的小组讨论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尝试到了合作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5.例题的设置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几何度量设置题目, 由浅入深,覆盖面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6.例题2的处理让学生来批改解答作业,学会发现错误,发现解题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本节课充分使用了多媒体、实物演示、影片剪辑,声情并茂,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数学课堂如此的生动有趣.8.课后书面作业实施分层设置,使学生在完成必修教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拓展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9.采用问题式教学,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的特色:1.注重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本课时在情境选择、问题设置、作业布置等方面都注重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师生互动,实现了概念的意义建构.2.注重知识的探求与发现,本课时在形成概念、推导公式、实际应用等教学环节中,突出体现了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主线,应用启发式、讲述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课时的教学中,每一个细节都别具匠心,多次渗透了数形结合、随机模拟、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