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1《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

1.3.1《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

《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要求和意义。

2.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科学方法,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2.增强分析和处理自身成长中遇到困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自我意识。

2.树立自信,努力克服自卑心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怎样正确认识自己难点:人贵有自知之明学习方法:自主探讨分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创景设情一个孩子摔了一跤,觉得痛,便说:“我摔痛了。

”接着又说:“我不怕痛。

”觉得痛的“我”和不怕痛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我”呢?一位著名的作家叹息道:“我获得了巨大的名声,可是我仍然很孤独。

”获得名声的“我”和孤独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我”呢?我在照镜子,从镜子里审视着自己。

审视着自己的“我”和被自己审视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我” 呢?你拉开抽屉,发现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便说:“这是小时候的我。

”你怎么知道这是小时候的“ 我”呢?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是凭什么东西成为同一个“我”的呢?夜深人静之时,你一人独处,心中是否浮现过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阅读感悟:一天,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的谈话。

当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苏格拉底就对他说:“一个希望当领袖的人必须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当然不能。

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连做一个良好的公民都不够格。

”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吗?”苏格拉底继续问并拿出羊皮纸,把“正义” 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羊皮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于是,尤苏戴莫斯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都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对此,苏格拉底运用相反的具体事例,把这些看起来是“非正义”的行为一一予以推倒。

他问道:“作战时,潜入敌方军营,偷窃其作战图是非正义行为吗?为防绝望中的朋友自杀,把他藏在枕头底下的刀偷走,难道不应该吗?生病时儿子不肯吃药,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使儿子很快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尤苏戴莫斯如堕五里雾中。

苏格拉底在破除了对方的成见后,就正面进行诱导,并使尤苏戴莫斯接受了自己的观点。

接着他就指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己”。

思考:为什么认识自己最为重要?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教师:由此可见,正确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板书:正确认识自己)二、学习新知(一)、给“我”画像读名言:(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有人问苏格拉底:世上最难的事是什么?苏格拉底回答道:最难的是认识你自己!世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与你最亲也最疏,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随着年龄额增长,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我们对探寻自己越来越有兴趣。

探索与分享一:我的画像卡1.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我",再邀请同学、父母、老师描述一下他们眼中的"我",制作一张"我的画像卡"(写在课前准备的彩色卡纸上)。

2.将画像卡收集起来交给老师,老师随意抽取一些卡片在投影仪下展示,让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没来得及展示的卡片可以编号,供同学们课后猜测并择时交流结果。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归纳:当描述某一个人时,是从哪些角度进行的。

(以下图表供参考,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像卡设计得更漂亮更有个性)(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为下面知识的引出作铺垫;②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评价。

)教师总结: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这告诉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自己,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更客观地了解自身特点,从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快乐地成长。

(板书:正确认识自己要求多方面看待自己)探索与分享二:读故事品道理故事一: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

由于他的外貌不怎么样,常常被政客所讥笑。

有一天,他的一位政敌遇到他,开口骂道:“你长得太丑陋了,简直让人不堪入目。

”林肯微笑着对他说:“先生,你应该感到荣幸,你将因为骂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故事二:林则徐年轻时性子急躁,遇事不称心就要发怒。

父亲林宾日多次劝告,见效不大。

一年,林则徐将赴外地上任,临行前,父亲给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县官,非常孝敬父母,最恨不孝的犯人,判罪也特别重。

一天,有两个人捆了一个嘴里塞着东西的年轻人来见官,说这年轻人是个不孝之子,不但骂他娘,而且还要打他娘,把他捆住后仍不停地骂,因此用东西把他的嘴巴堵着。

县官一听,火冒三丈,立即吩咐重打五十大板,把那年轻人打得皮开肉绽。

这时,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进来,边哭边诉道“求求青天大老爷做主,刚才有两个强盗来抢我家的牛,我儿子一个人打不过两双手,被强盗绑了去,不知弄到那儿去了,请求老爷赶快替我找我儿子,我就只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儿子呀”县官这才明白,原来打的就是个孝子。

真是一时性急,判错了案。

林则徐明白父亲讲这故事的心意,当场便遵嘱写了“制怒”两字的横幅。

随身带着,时刻警惕自己心情急躁,容易发怒的毛病。

思考:林肯和林则徐是怎么认识自己的?教师归纳:(1)正确的认识自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了解自己,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和自身特点,从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快乐。

(2)正确的认识自己,需要我们认真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二)、画好“我”像正确认识自己,需要我们认真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优势与不足,我们既要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只看到自己的优势的人容易狂妄自大,只看到自己不足的人容易自卑沮丧,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探索与分享三:思考与辩论正方:旁观者清,认识自己需要通过他人的评价。

反方:自知者明,认识自己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评价。

活动步骤建议:①让学生按自己的观点选择一方,正反双方各选出自己的组长。

②各组由组长组织课前收集材料以备课上交流讨论,作好辩论准备。

③制订和公布辩论规则。

④进行辩论。

⑤辩论后各小组总结自己从辩论中得出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

通过填写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这张图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总结:正确认识自己,需要我们正确的对待他人的评价。

认识自己并不是容易的事,他人的评价是从认识自己的重要参考。

重视他人的意见,冷静地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才是我们对待他人评价的正确态度。

通过自我观察和听取他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才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

(板书:正确认识自己要求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设计意图:①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懂得应当综合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来分析自己,这样有助于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

②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过自我观察和听取他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自己。

探索与分享四:比较一下“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有哪些变化和进步。

活动五:比较“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现在的我:过去的我:活动建议:建议学生从多个方面比较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

比如,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等。

教师归纳: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我"比起"过去的我",有了很大的发展。

人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不仅要认识"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还要能展望"未来的我"。

正确认识自己,还需要看到我们自己的发展。

人总是不断变化发展,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能只局限在“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还要能展望“未来的我”。

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限的潜能,要相信自己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只要付出努力,未来的我一定比现在的我更优秀。

(板书:正确认识自己要求我们看到自己的发展)课堂小结: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我们都有着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起信心并付出努力,我们将会塑造出一个真正高贵的自己。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自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了解自己。

(1)正确的认识自己,需要我们认真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2)正确认识自己,需要我们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

(3)正确认识自己,还需要我们看到自己的发展。

随堂检测: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要想正确认识自己,就要()A.完全依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B.自己往往是当局者,但要想正确认识自己还是靠自己C.多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D.自己往往被现象所迷惑,要完全依靠别人来认识自己2.了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以,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

下面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虎看到自己的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就经常瞧不起同学B.小路善于与他人比较,在发扬自己优点的同时,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C.小红的父母是农民,看到大多数同学的父母是工人、干部,自己感到很丢人D.吴名发现自己的个头比其他同学矮,就怀疑自己发育不正常板书设计:给“我”自画像——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地认识自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需要我们认真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画好“我”的像正确认识自己,需要我们正确的对待他人的评价。

正确认识自己,还需要看到我们自己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