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②其人已心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圭寸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
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
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
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二、指“告别”。
《木兰诗》:“言词”、“文词”。
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内文正怀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件事说明范仲淹(三)王安国直言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
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 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 “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 ”平甫曰: “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 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 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 不若远佞人也。
”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
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
③晏元 献:即晏殊,字元献。
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
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
⑥放 郑声:排斥郑声。
《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
”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 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
【文化常识】“王荆公”及其他。
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
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 故 世称颜鲁公。
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尔 ②遽 ③正色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况自为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不若远佞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
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
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 贤,号刚峰。
③宦囊:做官的俸禄。
④金:银子。
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文化常识】“户部”及其他。
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
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 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 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 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
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
【思考与练习】1、 解释:①卒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3、 选择:“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没有朋友。
4、 理解: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五)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
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平,悔 不穷回。
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 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
②朝士:朝中官僚。
③参政:此指做参知 政事。
④罢朝:结束朝会。
②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常识】“参知政事”及其他。
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畐护目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过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佯___________________④遽 ______________ ⑤犹 __________________ ⑥复 _______________2、翻译:悔不穷问(六)梁鸿尚节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推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
因为执勤不解。
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
②毕:此指读书结束。
③上林苑: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东。
④耆老:老人;耆,老。
【文言知识】说“尚”。
“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
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 中的“尚”,指“推崇”,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
所谓“尚文”、“尚武”,即指重视文、重视武。
“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的人不自己夸耀功劳。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豕________________ ②他___________________③恒 ________________ ④让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①曾误遗火②悉推豕偿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③愿以身居作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称鸿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王安石待客1 .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3•胡饼的四傍。
(二)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
3•之当以[之]还汝。
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
(三)王安国直言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四)海瑞清廉1 •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五)吕蒙正不记人过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
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
(六)梁鸿尚节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
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
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
(一)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过了中午,萧氏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
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
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
萧氏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二)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
适逢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三)王安国性格正直,嫉恶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