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酿》教学设计

《酿》教学设计

《酿》教学设计
《酿》教学设计
宁都县第三小学肖艳娟
一、特点分析
《酿》一课是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品格。

二、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先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再让学生把握刘东东心情的变化这条线索,探究刘东东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刘东东心情的变化;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则可以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自得、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
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围绕“酿”字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八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他的仇。

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

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上语文课”到结尾)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想想文章围绕“酿”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体会东东情感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三)、引导质疑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
(1)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2)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

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3)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

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3、指导
(1)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东东的心理有担心、紧张、高兴)
(2)读出这种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
(3)再读东东的心理描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为什么东东会有这样的变化?)
(四)、探究课文内容
A、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

B、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1、东东为什么会感到委屈?
出示: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1)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
(2)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学在一起玩什么?你能用“不是……就是……”说说吗?
(3)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
(4)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2、出示:
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她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想象一下东东听了老师的朗读,他联想到什么?
课件:(填空练习)
听着老师的朗读,东东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听到,听到了,他真想。

(3)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
(4)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3、出示:
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

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
(2)听了刘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刘老师知错就改)
(3)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4、你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然后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六)、作业
请你和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七)、板书设计
尊敬指出错误
东东老师
感谢表扬
懊恼、担心、害怕高兴、自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