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同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比较——以海尔和索尼为案例分析指导老师:王黔制作人:郭林锋王永林刘玮杨孟辛久林冯继圣范志华目录摘要 (2)引言 (2)(一)研究背景 (2)(二)选题意义 (3)(三)研究不足 (3)一、企业文化宏观环境分析 (3)(一)政治环境分析 (3)(二)经济环境分析 (4)(三)社会文化 (5)(四)国际环境的影响 (6)二、企业文化微观环境分析 (6)(一)硬件分析 (7)(二)软件分析 (8)三、企业文化与环境的适应性 (10)(一)核心价值观变更 (11)(二)企业精神变化 (11)(三)社会责任要求 (11)(四)竞争历程变化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2)附录 (12)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以海尔和索尼为案例分析摘要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凭借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40年后的中国企业也将会成为国际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何将日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化,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宏观研究中国与日本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是对我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海尔和日本著名的索尼的企业文化作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本文所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做某些参考。

关键词:中日企业文化;差异性;海尔;索尼我想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先介绍从海尔企业文化的发展情况介绍以及其竞争力二、分析企业文化的给核心竞争力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以建议四、结论引言(一)研究背景企业文化起源于美国,开花结果于日本。

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凭借着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实现了抢占全球的市场。

这种奇迹令美国也刮目相看。

日本优秀的企业企业管理思想不仅仅是西方的管理思想,也融入了儒家的思想的精华和民族文化的特征。

可以说,日本企业文化结合了东西方优秀的文化的结晶。

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都是硕果累累。

这是值得我国的企业研究学习的。

在日本很多优秀的企业中,索尼公司也是作为当时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之一。

有人说:因为企业文化拯救了海尔,给与海尔不断发展的动力。

作为中国少有成功的国际企业的企业文化典范。

通过对比两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得出它们企业文化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国际知名企业进入中国,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跨国企业。

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因此,通过分析海尔和索尼两个企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我国某些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具有实现指导意义的意见。

(二)选题意义1.从企业发展来看: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企业优秀的文化支撑。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完善,我国很多企业经营管理更具科学性。

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中最核心部分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国际知名企业成长过程离不开企业文化沉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会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

因此,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获得升华,不仅仅带给社会是产品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附加价值。

作为亚洲优秀的企业:海尔和索尼,一个是老牌的文化巨人;一个是后起之秀。

通过分析两个企业的特点,一定能够带来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意见。

2. 从国家发展来看:现代的企业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结合互相交流和碰撞。

全球化的经济带来的是全球化的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企业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计划经济中的管理思想管理。

随着西方科学的管理思想引进,我国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以前的思想和现代的管理思想会摩擦和碰撞。

这样我国的企业会不断改进已有的企业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企业文化也是国家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文化的水平对于促进我国的国家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不足在研究海尔和索尼文化过程中,只是从宏观到微观把握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没有大量的实证案例和其他可信度的数据支撑。

另外,只是能够得出相关企业文化具体的内容的差异性,而不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企业文化宏观环境分析(一)政治环境分析1.国家制度中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处少量合资和私营企业外)都是在国家或者国家职能部门全面制约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国家的政策和计划会对企业进行指令性或者指导性的管理。

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的要求国家倾向的国家意识和国家意志对企业的渗透[1]。

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很多所谓的企业文化掺杂着与政治相关的因素。

企业文化制度的核心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而是一种言语形式的政治表达。

日本是一个自由程度很高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意志不会直接体现的企业文化上。

国家制定的政策只是一个引导性的文件。

只要在法律制度允许下企业可以自由运作自己的企业文化。

因此,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减少大量的政治的因素干扰,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可以根据企业自己的需要自由自主倡导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企业文化。

2.价值观取向在社会主义主义制度下,社会的价值观受到国家倡导的因素影响。

在我国的价值观导向主要是两个核心: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既然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受到政治因素影响,那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管是否真正做到国家倡导的价值观,总会想方设法提及相关内容。

甚至有些企业为了显示企业文化崇高性,把企业价值观取向与国家的倡导的一致。

这种价值观取向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很明显是与企业的本质相矛盾的。

在日本的社会制度中政治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小。

企业的运行体制与国家的制度是完全不同的。

企业预期的目标和计划较少受到政府的力量干涉。

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自主按照个人意向来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日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对于员工的更多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制度。

不管企业的建设出于什么目的,都要求符合员工的要求。

3.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不同的价值观引导下,对于员工的利益取舍出现了极大的分歧。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倡导的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当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冲突时,为了集体的利益,员工需要具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

企业的发展需要可以牺牲一少部分人的利益来获取企业乃至社会更大的利益。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可能考虑了主要大部分的人的利益,忽视了少部分人的利益需要。

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

两者是利益相对补充而存在的。

企业既要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

当企业的文化与员工的发展不匹配的时候,员工可以自主选择发展的方向。

员工的付出与企业的回报建立在心理契约当中,当单方面破坏心理契约都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这种行为员工不会更多考虑集体利益,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问题。

(二)经济环境分析1.经济制度我国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称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这种经济制度的特点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规律两者共同调节市场的运行。

许多市场的活动都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指导。

其中国家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包括:行政、法律等手段。

因此,企业必须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

良好的政府关系可以使企业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和企业发展的道路更加平坦。

日本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

一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需要按照经济规律运行。

企业在运作中需要关注的法律。

所有的企业只要按照法律的要求经营,就不会受到政府强大的政治力量干预。

政府的作用更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充当一个监督者的角色。

所以,政府的力量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影响的力量相对较少。

企业在发展中可以更多考虑与企业发展相关因素,减少了外部因素的干扰。

2.企业属性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我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国有企业中。

许多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

在这种压力下,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如何为国家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是最先考虑的问题。

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也会享受到部分利益。

当市场经济的特点要求与政府的利益取向冲突时,企业首先考虑的不是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而是从政府的政策要求出发。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企业文化的利益取舍出现盲目的行为。

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理解和认知错觉。

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归资本家所有。

日本的企业家族企业的特点也显著。

平等、公平的观念已经深入员工的观念中。

为了缓和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促进资本家企业发展,企业就会考虑员工的需要,更大满足员工的需要。

因此,这种关系是企业与员工互动的关系。

3.经济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注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注重关系的建立。

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社会资本的要求。

这些关系主要包括:企业私人与政府私人关系,企业私人与政府组织的关系,企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前面两种关系都是与私人关系确立的可能会导致企业一些不透明的交易发生。

一旦被揭露,企业的社会形象将会受到严重损失。

后面一种企业是可以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加以充分利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日本企业中,企业不仅仅是注重依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也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三)社会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界定,不同学者的定义不一样。

本文将会把划分为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中国和日本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属于亚洲的儒家文化圈。

但是日本也在自己的文化中融入了自己本身民族文化的精华。

外来文化主要是指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等一系列的管理思想。

下面将会具体分析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中国和日本具有明显影响意义的“忠、仁、、自强不息、守法”。

1.儒家思想影响对于儒家文化中的“忠”对中国和日本的企业影响都深远。

对中日企业文化共同之处:忠——“臣事君以忠”,是下属对上司的一种自我道德约束。

它的员工忠实与本企业,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二是企业本身要懂得回报,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

不同之处为:中国还要强调忠于祖国和社会。

日本强调维持其内部的主从关系,强调企业、公司、社团的雇员。

“仁”是企业对人的核心的理念。

“仁”有多种的解释:“仁者爱人”“以人文本”“人本主义”“人尽其才”。

这几个说法都是关于一些对于人的理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那就是如何对待员工和下属的态度。

相对于国内的人本理念和实践。

中国人性化的理念很多情况下都是停留在理论上,现实中较少的企业做到了人性化。

日本的企业文化最为精华部分集中在“人本”的理念上[2]。

日本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创造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环境,创立激励的机制,关心员工的生活和终身职业规划。

“自强不息”是中国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3]。

创新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基础薄弱、缺乏相关技术和能力支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思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