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省xx县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xx省xx县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重新体认家庭为社会之本戴志勇近日,央视综合、少儿等频道播出动画剧《郑义门》,呈现了“江南第一家”通过礼法治家、用豆子民主选举家长等方式,对一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共同体进行自治的故事。

郑家几百年间出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墨罢官,让“廉政”成为郑家故事的一个“卖点”。

细节难免艺术虚构,但郑家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

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168条,放在今日,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

但譬如基本不让女性与娘家人走动,族人不得“私藏”一文钱,收支由大家族统一管理等做法,今人恐已难以接受。

尤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点出的此片主旨:治国必先齐家。

从百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的肯定家庭,家与国的关系,绕了一大圈,似乎又走回来了。

《大学》将齐家摆在治国之前,首先是因为对治理国家者必须要有极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原本的个人成长与修行场所。

儒家认为,若治国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必然会心中充满杂念,带来治理困境。

而在家庭中,人首先感受世间最自然的父母养育之情与兄弟手足之爱,有人与人之间基于自然的界限与分寸,自然法奠基于此。

良好的家教,是培养合格治国者的基本环节。

中国主流传统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贞定个体价值的思想与工夫,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均有一定差别,可被称为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

它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以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但也将个体从家庭与天地这个根本处,放置在与他人和世界的脉络中,避免原子式个体可能带来的孤独、过度欲望与价值虚无。

这种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出来的个体价值观,光明中正,是治国者的必备心性素质。

齐家对治国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大家族本身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

作为规则的礼法,由外而内地规范族人的行为与思想。

治家的经验才干,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气贯通,而不是相互背反。

正是在这种融“家族规矩”于“个体人格”的生存结构中,“江南第一家”养育出来的郑家子弟,无论出仕理家,皆能立身有本,进退有据,维系郑家几百年于不坠。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可能隔着不小的距离。

一方面,家族中不止是阳光,遇到不负责任的家长怎么办?清末民初,由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与以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在清末以张之洞、劳乃宣对阵杨度、沈家本等人的礼法之争中,曾有过激烈辩论。

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尊长,就是一个核心争议点。

如果像郑家曾推行的那样,将个人财产权利压缩到最低限度,个体人格的保障,也难免受影响。

说到底,家庭是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而不能是障碍。

这种关系,也存在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

今天,类似杨度与后来的一些激进革命者那样,将大家族看成国家的敌人,要将个人从中“解放”出来才能成为合格“国民”的观点,已没有辩驳的必要。

但就像厘清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一样,如何厘清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的关系,让国家成为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是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家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这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大家族被誉为“江南第一家”。

B.郑家重视礼法治家,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共有168条。

至今,这些家规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

C.郑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动画剧,就是因为“廉政”卖点:郑家几百年来无一出仕为官者因贪污而被罢官。

D.这部动画剧《郑义门》在第一集里就点明了此片的主旨:治国必先齐家。

从家与国的关系角度肯定了家庭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家庭是个人成长与修行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教和对家族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有助于培养合格治国者,因而《大学》将齐家放在治国之前。

B.尽管郑家的礼法治家等方式维系了家族几百年来的良好发展,但也有些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家族规矩”可能会使个体人格保障受到影响。

C.齐家与治国有相通之处,处理大家族日常事务,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于其中所练就的经验才干,于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D.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不必遵从群体规则的限制,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家的故事在搬上荧屏之时固然会有一些艺术的虚构,但它却从某个角度引发了人们对于齐家的重视,从而激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个体人格发展的关注。

B.郑家的家规,既对个人自我修养极具实践指引价值,但也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和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

C.个体在接受良好的家教、养成光明中正的心性、汲取家庭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家事贯通于国事和天下事的前提下,就能成为“廉吏”、合格的治国者。

D.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会存在一些矛盾,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让国家为个体发展提供良性土壤,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树画画:求之不得,不求自得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

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至今。

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

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

“我的长相太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

”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

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铃声响过,晃着进门,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

他讲西南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粱》,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

要下课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

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人们的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

”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

老树说。

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

一如过去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老树回答说:“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因为没达到,所以才缺什么补什么。

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

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

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

“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

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二,画排其三。

”又说:“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

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

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

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

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

相关链接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究生曾泽鲲说。

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

只是,他不把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学生喜欢老树的课,老树教授公文写作内容时滔滔不绝,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所以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C.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

D.作者认为对于老树而言,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

5.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

(4分)6.老树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包袱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

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

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

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

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