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目录1汽车金融行业概述1.汽车金融行业介绍2.汽车金融发展历史3.汽车金融市场介绍4.汽车金融产业链介绍5.汽车金融业务介绍23汽车金融市场参与者分析1.汽车金融市场参与者介绍2.汽车金融市场参与者发展现状3.商业银行4.汽车金融公司5.融资租赁公司6.互联网金融公司7.汽车保险公司汽车金融市场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分析2.社会环境分析3.科技因素分析4.经济环境分析4未来汽车金融发展趋势1.潜力领域2.市场层面3.公司层面1汽车金融行业概述1.汽车金融行业介绍2.汽车金融发展历史3.汽车金融市场介绍4.汽车金融产业链介绍5.汽车金融业务介绍CHAPTER 1汽车金融(Car Finance ),是指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所产生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投资、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相关保险等活动,是汽车制造、流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互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汽车金融在定义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报告中的汽车金融主要是指狭义中的对汽车消费者的消费贷款、融资租赁和车辆保险等汽车消费金融部分。

汽车金融是融通资金过程中产生的金融活动汽车金融行业介绍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汽车保险投资抵押贴现狭义汽车金融广义汽车金融指汽车销售过程中对汽车经销商或者消费者所提供的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

包括汽车消费金融和汽车批发金融。

指汽车行业各个环节内发生的资金融通行为。

包括零部件生产、整车生产、汽车经销商购入库存和一般消费者购买、租赁汽车等。

汽车金融活动示意图广义汽车金融狭义汽车金融汽车消费金融(本文所讨论的)中国汽车金融历经萌芽、爆发、调整、复兴和多元化发展五个时期汽车金融发展历史中国的汽车金融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首先是萌芽期,从1993年北方兵工汽贸提出分期贷款购车的概念开始,中国出现了汽车金融的萌芽。

在1998年,央行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之后中国汽车消费贷款额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汽车金融行业经历了爆发期。

到了2003年下半年,由于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规模盲目扩张及恶性竞争,风险日渐突出,保险公司则由于车贷险赔付率猛增而纷纷撤退,银行则提高放贷门槛,汽车消费信贷急剧萎缩。

2004年3月,保监会叫停了车贷险。

同年央行和银监会也紧急出台《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规范车贷市场,汽车金融行业经历了调整期。

同年8月,中国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宣告汽车金融公司正式入场汽车金融市场,汽车金融行业进入到复兴期。

2008年1月,新一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准入条件、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等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增加了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与零售贷款、批发贷款共同构成了汽车金融公司三大核心业务。

新《办法》还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为汽车金融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汽车金融行业进入到了多元化发展期。

汽车金融发展历史示意图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自2009年至今,中国已连续9年雄踞全球汽车产销量榜首,2017年产量达到了2900万量,销量达到了2887万辆。

汽车金融作为汽车产业链中最有价值和潜力的一环,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金融渗透率较低,但市场潜力巨大。

近些年来,汽车金融在中国保持着相对高速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互联网渠道的兴起、汽车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以及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普及和国家层面对于汽车金融行业的政策利好等。

自2009年至今,中国已连续9年雄踞全球汽车产销量榜首汽车金融市场介绍——新车销量我国汽车金融进入到群雄逐鹿的时代汽车金融市场介绍——市场规模从1993年的北方兵工汽贸提出分期贷款购车的概念开始,中国出现了汽车金融的萌芽。

直至今日,我国的汽车金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时间。

从2001-2003年的商业银行垄断,到2004-2007年的汽车金融公司入场,再到从2008年开始的多元化发展,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经历了数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也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

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的强势普及以及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征信系统的逐渐完善,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在互联网等因素的助力之下,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也逐渐成为参与者,加入到汽车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真正进入到了群雄逐鹿的时代。

截止到2017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1623亿元,根据鲸准自有数据库及数据推算模型估算得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近2万亿元。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2017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有140辆。

目前我国更流行的汽车金融模式是商业银行的汽车信贷及信用卡分期贷款。

大部分人还未具有通过二手车金融或融资租赁等手段来拥有自己的车辆的消费观念。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不及美国的六分之一、德国的四分之一。

更多的人还未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车,对于购买他人已经使用过的二手车或融资租赁一辆新车的消费兴趣不高。

国人的传统购车用车习惯是购买一辆自己心仪的新车,一直用到不能用为止,其中较少涉及租车以及二手车购买及置换的情况。

目前我国二手车的置换率大概在35%左右,根据鲸准自有数据库及数据推算模型估算,在未来的7-8年内中国的二手车置换率达到65%甚至以上时,二手车金融、融资租赁等汽车金融模式在中国会才会拥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才能称得上是拥有成长为媲美美国成熟汽车金融市场的土壤。

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较低,与世界差距较大,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汽车金融市场介绍——千人保有量金融渗透率指的是通过贷款及融资等金融手段购买的车辆占总销售车辆数量的百分比。

在国外发达的汽车金融市场,2017年的平均的金融渗透率能达到73%。

相比之下,2017年中国的汽车金融渗透率则只有40%左右。

究其原因,一方面,金融产品的高利率不利于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除商业银行之外的汽车金融参与者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例如ABS、同业拆借、股东存款等,和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渠道不同,这些参与者的融资成本更高,生成的汽车金融产品的利率与商业银行的产品不具有更多优势,对客户的吸引力相对更低,再加上民众对于商业银行的信任度相对更高,非商业银行的汽车金融产品普及难度相对更高。

而且,汽车金融市场的一些参与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经常会捆绑一些高利润的汽车保险或其他汽车服务在汽车金融产品中,这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民众的信任度,也十分不利于汽车金融的渗透。

另一方面,中国尚不具备汽车金融成长的肥沃土壤。

汽车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一直以70、80后偏多,这类人大部分处于事业的成熟期,加上分期等消费观念还不普及,较少使用汽车金融产品,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汽车金融的普及和发展。

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较国外差距明显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成熟汽车市场来看,汽车后市场是成熟汽车市场的主要利润来源。

其中近60%来自于汽车服务领域,即汽车后市场,剩下的利润一部分来自于汽车制造加销售所占的利润,占整个汽车产业链利润的20%,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汽车零部件生产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产业链利润的22%。

对于成熟汽车市场来说,汽车后市场的利润不仅占比大,且利润率也是汽车行业利润水平最高的领域,其整体利润率可达40%-50%。

而在我国的汽车市场中,主机厂商加上经销商的销售体系主导了汽车市场的话语权,主要的利润集中在了主机厂商,整车制造与销售加上零部件销售的利润可以占到整个汽车市场利润的近90%,相对来说,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占比则较少。

相信在未来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不断驱动下,我国的汽车行业将会越来越成熟,利润分配比例将有更大机会向成熟汽车市场靠拢,而汽车后市场则会占据汽车行业更多的利润,作为汽车后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汽车金融会从中受益,其发展潜力有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激发。

在发达国家的成熟汽车市场中,汽车金融产品收益是汽车行业核心利润点虽然我国的汽车金融渗透率在目前和世界平均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在以下四个因素的推动下,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将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第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动的汽车市场持续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始经历消费升级,汽车市场也将会迎来更大的增长。

随之带来的是汽车更加普及、千人汽车保有量的提高,201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达到了2900万量,销量达到了2887万辆,根据鲸准自有数据库及数据推算模型估算获得,到2030年,中国市场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00辆甚至更多。

汽车需求的增长与普及将会助推汽车金融的快速增长。

第二,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将会更新迭代。

原本具有较为传统消费观念的70、80后将慢慢退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而90后将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拥有更前卫的消费理念,更愿意去通过分期消费来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

随着汽车金融消费意识的普及,汽车消费者对于二手车贷款、融资租赁、汽车相关衍生产品的融资需求日益增长。

将会推动汽车金融体量进一步扩大、汽车金融渗透率继续上升。

中国汽车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四大因素助推其未来爆发式增长第三,未来汽车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灵活度更高。

随着汽车市场品牌竞争加剧和新车的利润下降,经销商逐渐将盈利的重点转向汽车后市场业务。

经销商是目前最主要的客户触达渠道,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等参与者将会与经销商合作推出更多的汽车金融产品来吸引客户进行购买。

南方都市报联合威尔森公司调查了全国六个城市,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北京现代、雪佛兰、一汽大众等品牌的汽车金融渗透率都超过50%,一汽大众的渗透率更是高达62.81%。

汽车金融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汽车营销手段,通过低首付低利率吸引消费者购买,预计未来将与汽车销售进一步融合。

由于互联网高速的发展,导致行业门槛降低,更多的企业进入到汽车金融行业中,不同的汽车金融产品将会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而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也更方便消费者触达到这些产品,让汽车金融产品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第四,是国家层面的支持。

近些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汽车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如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

新规定提高了新能源车和二手车的贷款发放比例,鼓励了用户在购买新能源与二手车的时候更多的使用分期贷款来购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