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祝福PPT公开课课件1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祝福PPT公开课课件1
祝福
鲁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及作品; • 2、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 3、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扫清阅读障碍; • 4、划分层次,理清课文结构。 • 5、倒叙的手法,及其作用。
• 教学重点: • 1、划分层次,理清课文结构。 • 2、倒叙的手法,及其作用。 ຫໍສະໝຸດ 教学难点:理清祥林嫂的行动轨迹,以展
1936年 10月 19日 因 肺 结 核 病 逝 于 上 海 , 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 虹 桥 万 国 公 墓 。 1956年 , 鲁 迅 遗 体 移 葬 虹 口 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祝福》写于1 924年,是作者的第二 个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1 91 9年的辛 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 治,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 务,整个中国仍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压迫下,反动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仍然 紧紧的桎梏着广大人民,妇女受害尤为深 重。1 91 9年的“五四”运动,响亮的提出了 “反对封建主义”“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 妇女解放的问题也成为思想解放的流弊和 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 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也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所以鲁四老爷对 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不 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解题:“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
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 每年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
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 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 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 并祈求来年“幸福”。
妇女的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 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 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 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 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 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祭祀:对祖先的崇拜
故事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鲁迅这一时期以 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 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 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 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 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 迅 ( 1881~ 1936) , 中 国 文 学 家 、 思 想 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 江 绍 兴 人 , 1881年 9月 25日 诞 生 。
1918年 , 首 次 用 “鲁 迅 ”为 笔 名 , 发 表 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 》 , 奠 定 了 新 文 学 运 动 的 基 石 。 1918年 到 1926年 间 , 陆 续 创 作 出 版 了 小 说 集 《 呐 喊 》 、 《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 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坟》、等专集。其中, 1921年 12月 发 表 的 中 篇 小 说 《 阿 Q正 传 》 ,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 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 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 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 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示其悲惨的命运。
• 教学方法:读文与讨论相结合。
一、导入新课:
•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 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 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 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 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 小说-——《祝福》。(板书)
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 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 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浸透了封 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 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 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 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 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三、倾听课文示范录音,积累字词(注意正音)
字音积累
钝( dùn )响 寒暄( xuān ) 朱拓( tà) 间( jiàn )或 悚sǒng 然 踌蹰( chóu )( chú)不更 gēng 事 谬 miù种 淡 dàn 然 俨(yǎn)然 脸颊( jiá) 雪褥rù 瑟( sè)瑟有声 尘芥( jiè)堆 形骸( hái ) 沸反盈yíng 天 贺家墺( ào ) 絮絮( xù) 呜咽( yè) 驯( xùn )熟 桌帏( wéi ) 讪讪( shàn ) 咀嚼 jǔ jué 渣滓( zhā)(zǐ) 瞥( piē ) 拗( niù)不过 蹙cù缩 门槛( kǎn ) 窈 yǎo陷 惴惴zhuì歆享( xīn )( xiǎng ) 牲醴( shēng )( lǐ ) 蹒跚( pán )( shān )
贞节 :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 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 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 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 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 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 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臣要绝对 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 “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 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