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记者和新闻记者的职责:捍卫公共利益。
公共信息的传播者,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历史时刻的见证者,社会问题的发现者,时代进步的观察者。
好记者:坚持正义、报道真相、专业水准、职业操守。
悲天悯人,人文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南方周末)坏记者:歪曲事实、胡编乱造、敲诈勒索、丧失底线……记者笔下是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是人命关天,记者笔下是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是毁誉忠奸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诗人的激情、作家的叙事能力、哲人的思辨能力、法家的公平正义以及婴儿一样的心灵。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对社会正常节奏的破坏。
新闻是人们谈论的话题。
新闻是社会的大脑。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
“新闻者,乃大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发生之事也”(徐宝璜)新闻价值是记者、编辑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是否值得加以报道的一种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点:或是受众最感兴趣之处,或是材料中最有报道价值之处,或是新闻事实中最特别之处,或是最重要之处的事实。
新闻点:就是新闻的亮点、卖点。
一、判断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1、时效性2、新鲜性(反常性)3、接近性(1)地域接近性,关注身边的事;(2)心理接近性,如职业、年龄、利益等等。
“外地新闻本地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利益性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尤其需要注意报道与受众心理的距离,比如报道一项重要政策,就要考虑与老百姓工作、生活的关系,以增加报道的贴近性,否则就会淹没或损害新闻的重要性,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显著性:明星、名人、著名企业、胜地、国家5、重要性:政治(政策)、经济、军事、外交、重大灾害。
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6、趣味性7、人性化: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悲欢离合),越有新闻价值。
越是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各种成功者、英雄主题、坏蛋主题、大团圆等),越有新闻价值。
8、冲突性:事件冲突越大,越有新闻价值1.竞技。
如体育2.论战。
观点各异3.商业竞争。
4.外交斡旋。
5.战争。
9、反差性: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10、服务性:人们期望新闻能指点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第二节宣传价值1、定义:事实本身所含有的有利于新闻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思想主张的素质。
这就是宣传价值。
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宣传价值的事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的事不一定具有宣传价值。
最好就是两者的结合。
·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是一对很难两全的矛盾。
新闻纪律:新闻纪律是新闻宣传领导部门或其他领导部门对一定时期或某一特定事物能否报道、如何报道的具体规定。
怎样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1.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看它是否符合新闻政策。
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2.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不符合新闻政策,这种情况,新闻价值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
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二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
第三章发现与判别新闻1、新闻敏感、新闻线索2、新闻的来源3、发现新闻的思维新闻是怎样发现的?有什么方法?第一节新闻敏感(Sensitive of News)1 .新闻敏感的含义: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发现力是记者最重要的能力!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2.新闻敏感的作用:能“一触即发”,判断某个事实是否可能吸引读者的能力。
能“慧眼识珠”,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要的能力。
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第二节新闻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涵义: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二、新闻线索的作用:1. 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2. 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三、新闻线索的特点: 1.新闻线索比较简略 2.稍纵即逝。
记者反应必须快 3.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4.可信性有待证实、大多反映现象等特点。
第三节新闻来源的途径一、记者亲身观察1、记者亲身观察;2、别人告诉;3、阅读。
阅读书本、文件、会议记录、档案、广告、公告、报纸、网络、电视……最重要:好奇心!!案例:洪战辉的发现;老挝副总理通伦在南宁购物;政协处理桂林一珠宝店事件;师院女大学生在校门口被抢。
“脚板底下出新闻”二、别人告诉1、培养新闻线人,广交朋友;2、交朋友要注意联系,不要“有事是亲戚,无事不相识”。
要求:善于倾听,仔细分析“新闻是用嘴问出来的,是听出来的”三、阅读阅读书本、文件、会议记录、档案、广告、公告、报纸、网络、电视、广播……记者看报刊与一般读者是不同的。
记者读报,不能只注意报道了那些新闻,更应该思考:哪些报道不够?还可以从那些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去报道?第四节发现新闻的科学思维所有的思考必须围绕下面进行关键词:关心谁关心、与谁的利益最相关?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事实?这些事实与他们的利益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个事实有多个角度可以报道?能想到多少角度?一、比较思维比较中找亮点,横比和纵比1、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比较哪个最重要,哪个次要。
2.同一事物比不同角度,这是能挖掘出事物深藏价值的有效方法。
3、反差大的对比:对比的方法有多种:数字上的比较,事实上较大的反差,都能给人清楚的印象。
尤其是反差较大的对比材料,会给人强烈的冲击。
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指以一个新闻目标(或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展,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发现更多的角度和侧面。
三、逆向思维找角度逆向思维,遇到事情,倒过来想想,从另外一个方向反思。
不要简单化、平面化,突破老一套模式。
1、换质法:别人报道过,变成性质相反的主题。
“事事惊动书记怎能得了?”素质教育好--减负不补课(正);减负后小学生到哪里去?(反);热烈欢迎大熊猫,动物是不能惊扰的。
2、换位法:凡事都有上下、左右、前后、正反之分,当别人“执一端”报道时,我们可以考虑“另一端”来报道。
逆向思维的培养,要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克服惰性思维,多问为什么。
多多看报纸评论版有利于思维的培养。
3、知识点:以上发现新闻的思维方法,实际上与新闻的主题和角度紧密相关。
新闻的主题和角度就是记者面对事实,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比而做出来的。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新闻角度——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和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切入点。
小结:发现新闻应具备的素质“七多”——多留心、多交朋友、多提问、多思考、多联系、多比较、多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四章新闻选题一、选题考虑的因素1、定位:你办给谁看?(政府官员,上层人士、市民、农民)2、你追求的是什么?(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公益)3、新闻价值二、新闻选题的不同标准1、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方针政策、政治气候选题。
(P114)要求:吃透“两头”弊端(P115-118):刮风式。
乱扭角度。
(所以的成绩都是在XX政策、活动指导下取得的。
)2.以“受众需要”、新闻价值选题:热点、焦点。
小悦悦事件3.问题型的选题三、选题可行性1、报道的效果2、能找到采访对象的可能性3、记者是否有能力完成4、采访的成本四、选题在采访后的命运判断流程:标准——新闻线索——假设报道思想——采访——第一种情况:符合原来设想——原来主题第二种情况:不符合原来设想——修正报道思想——新的主题。
第五章采访方案你要组织一场重大晚会,你怎样做计划?你要到一家重要单位进行面试,你怎样准备?结论:采访前的准备意义重大:1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2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3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4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5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下述几类采访更要做好采访准备1.采访高级领导干部、知名人士、国际要人2、采访重要会议3、采访特殊事件4、采访重大典型5、去陌生的地方或者国外采访。
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1. 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2. 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党的方针政策以及贯彻情况;干部和民众在一定时期内的思想情况;工作中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各条战线冒出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
3.多方面增长知识、广泛积累资料临时准备:采访方案, 采访方案包括采访计划和采访提纲。
一、采访计划1、明确采访主题:就是你报道角度和目的。
2、确定采访对象:A. 选择最熟悉情况、最有资格回答问题的人。
如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
(选对合适的采访对象是成功的一半)如:单位找主管领导、主要负责人B. 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C. 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重要)D. 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代表性)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3、了解重要事实:受众最想了解、必须知道的是哪些事实?发生了什么事情?时间、地点?如何发生的?原因?后果?影响?意义(5 W1H)必须多提为什么。
必须要回答受众所有的疑问。
这就是采访重点!4、收集重要材料:文件、讲话稿、统计数据、新闻通稿、调查报告、日记、照片、图像、名片、介绍……对报道有用的材料都要收集5、看哪些新闻现场:记者一定要深入现场,通过自己亲身观察和感受,如实报道。
坚决反对不到现场的采访作风!6、背景资料的准备:背景资料,决定你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1)进一步研究与此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2)研究媒体对此事情报道的情况(3)宏观背景材料(历史、地理、文化、社会)7、采访的时间、地点、方式、次数、报道形式、体裁、角度何时?何地?准备采访多少次?正面采访,侧面采访,暗访?文字报道、图片报道、音频报道、视频报道、网络报道……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分析……8、为采访而进行的交通、物质等准备(突发情况应对方案)。
采访物质方面的准备:带好记者证、采访本、名片;多准备几支笔相机充好电、内存条;摄录机准备好带子、电池;要注意防潮;随身带一张地图;车票、船票、飞机要准备好;去远地方要带足衣服;准备常用药;有必要时,办公室放一套装备的皮箱,可以马上出发。
二、采访提纲围绕采访目的设计问题1.采访的问题涉及哪些方面?(范围)2.重点的问题是什么(具体)问题分为几类?每一类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把问题分为几条主线,排列出一个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