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学领域包括四大部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管理。
2、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为研究对象的科学○2新闻采访学是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像的科学○3新闻采访学是研究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3、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于1923年出版,标志着新闻采访这门学科已开始形成,邵著特别重视以下问题:○1记者地位○2记者资格○3记者访问○4新闻价值○5社会新闻4、1938年出版的王文彬著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著作5、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把学到的关于新闻采访的系统知识用以指导我们的新闻采访实践,搞好新闻报道,做好记者工作。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
6、学习新闻采访学的方法:○1要重视全面的系统的学习○2要重视新闻采访实践○3要重视总结自己的采访工作经验○4要重视研究新闻采访实践中的新问题,关注新闻采访工作的新发展○5要重视比较对照的学习方法7、我国新闻采访学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有哪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答:一、五四时期○1学术研究空气空前活跃,1918年在校长蔡元培的倡导支持下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研究会○2徐宝璜《新闻学》和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当时在新闻实务方面的研究,新闻采访的研究已走在前面,他们许多观点渊源于西方但他们力求结合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来阐述新闻学的一些问题,并注意注入自己的新闻工作经验二、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出版王文彬著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著作,抗日战争时期论述新闻工作的文字有一个鲜明特点,服从抗战需要,为抗战服务。
毛泽东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论述,陆定一同志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党的报刊发表的有关新闻工作问题的社论,不仅是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而且对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研究新闻现象,研究新闻媒体,研究新闻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新闻的理论和实务,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新闻学,是新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8、展望21世纪我国新闻采访学将怎样发展?答: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肯定要继续向前发展,而发展的大趋势将是广、专、深、高,即研究的领域将更加宽广;研究的问题将更加专门化,更具深度,著作水平也将更高,但这种局面不会自动到来,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尤其需要我们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威力,不断开拓创新记者篇1、记者的主要职责是采集、处理、传播新闻信息,是为当前社会的需要服务。
2、为什么要联系报纸的产生和历史条件来考察记者的起源?答:记者是因为新闻传播的需要、伴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欲弄清记者的起源,要同报纸的产生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找到正确答案3、最早记载邸报的是唐代孙可之《读开元杂报》,“进奏院状”便成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了4、1815年8月5日创刊于马来亚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5、记者这种称谓,是从国外引进的,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七八两期刊出的《时事十大新闻汇记》一文。
《申报》1905年首次用“记者”6、记者称谓的演变,经历了那么漫长时间,最后才以“记者”作为规范的称谓和国际上一致起来,反映了人们对记者职业特征认识上的变化,用今天的话来说,这种变化,也是一种国际接轨吧,不仅如此,这种变化,还说明在那个年代办报是一个新事物,我们的前人是怎样在摸索中前进,同时,透过这种变化我们又看到时代的进步,新闻事业的进步7、《德法年鉴》是一个标志,恩格斯称其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而且马克思在创办《德法年鉴》时,他的世界观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8、我们向马克思和恩格恩学些什么?○1他们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以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已任。
○2他们热爱真理,几十年如一日为真理而战斗○3他们热受人民,是人民的忠实代言人。
○4他们尊重事实,重视调查研究○5他们学识渊博,并有专攻○6他们写得既多又快○7他们掌握多种外国语言9、这支新闻大军有哪些基本特点?○1一支有觉悟的能战斗的队伍○2一支受到革命的进步的影响的队伍○3一支在党的领导关怀下成长壮大的队伍10、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队伍大发展取决于哪些因素?如何正确评价西方资产阶级记者的作用?答:取决于○1专业分工○2日报的发展○3通讯社的建立○4电子媒介的崛起○5女性的比例日益增多。
西方职业记者在传播新闻信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不能摆脱这种格局,记者报道也有种种限制。
11、正确认识西方关于记者是“无冕之王”的意义?答: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不能摆脱这种格局,老板认为你工作得好,服务得好,可以给你增薪提职;老板对你的工作不满意,可以炒你“鱿鱼”。
记者报道也有种种限制。
正确认识这些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记者职业的性质12、记者职业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有专业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特约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等类型13、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设置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有专人负责,从而能及时地、多方面地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14、专业记者的特点:专。
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专业记者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编采合一的记者,后一种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5、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像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调遣与指挥。
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称得上是“满天飞”。
特点: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除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之外,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往往落在他们肩上。
机动记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有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16、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历史经验证明,委派特派记者要充分注意到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从特派记者肩负的使命来看,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力都应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7、特约记者和特派记者的区别:特派记者的编制属于编辑部,是社、台的工作人员;特约记者则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以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18、聘特约记者的目的:一、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二、弥补记者力量的不足;三、发现人才,为报道增色。
19、建国后,从人民日报社聘请的特约记者主要是三部分人:一是地方党委或业务部门做实际工作的同志;二是省市报纸的负责人;三是作家20、地方记者两条线索:一从近代报刊发展“防事”、“访员”开始;二先发展地方通讯员,再派记者常驻某一地方。
21、记者站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
目的:为了加强新闻单位同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及时反映当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当地的重大细嫩,开展当地的通讯工作。
22、记者站记者编制类型:○1记者编制属报社。
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一级大报和某些省委机关报,其记者站的记者,编制属报社。
记者站一般配备一至三名记者。
○2记者编制归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各部、委、局新创办的报纸,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的记者站一般由当地有关部门挑选配备,编制属当地有关部门。
○3双轨制。
一部分记者站,仍按原来的体制,由报社派出记者到记者站工作,定期轮换,编制属报社;一部分记者站则采取新的做法,由当地党委指定当地一、二同志为报社驻站记者,编制属当地,组织关系、户口、供给等均当地管辖,报社只在业务上管理和指导,叫做合办记者站。
这两种做法同时在一家省报实行,称作“双轨制”。
23、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三个阶段:清末,在国外延聘记者访事、访员;民国初期,从国内派驻外记者;新中国时期,驻外记者大发展24、有的记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报道,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而且通过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帮助我国政府发展了外交关系。
25、当好驻外记者的要求:当好驻外记者不是一件容易事,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政治和业务素质,驻外记者由于身处异国他乡,又生活在一个并不风平浪静的国际环境中,随时都有可能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比起国内记者来,多了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要十分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要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面前应付自如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等等。
26、专业记者怎样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怎么培养专业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答:专业记者的特点,就是专。
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因此调动频繁,不利于培养专业记者。
作为专业记者本人,则须注意既要熟悉专门业务,又不要陷在专门业务里,而忘记研究全国的政治动向和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27、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记者站工作有哪些新发展?答:改革开放以来,增加了两种新形式一是一些外埠新闻单位,打破惯例,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北京设立记者站,就地方对首都而言可以说是自下而上建站;二是横向建记者站跨省区横向建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站工作的一个突破28、记者共同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
这三项职责,不是记者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由我国新闻媒体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记者在编辑部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也是党和人民对记者的要求29、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原因:记者只有源源不断地供给编辑部新闻,才能保证通讯社正常发稿,报纸正常出版,广播、电视正常播出。
这是新闻媒体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记者要以较多时间、较多精力,放在新闻报道上,完成一定的数量,保证一定的质量。
30、记者的三项职责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
抓住采写新闻报道这一主要矛盾,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这两项任务带动起来。
比如,记者去某地采访新闻,在采访中发现某一重要情况,又不宜公开报道,便可写成内参稿,向上反映;又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同群众接触,就可以利用这个条件开展组稿等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