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招远市人民政府2017年6月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2)第一节 招远市概况 (2)第二节 现行规划目标与实施情况 (3)第三节 资源承载力分析评价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9)第四节 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12)第二章 规划调整完善总则 (14)第一节 目的与依据 (14)第二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6)第三节 工作任务 (18)第四节 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19)第三章 规划调整完善目标 (21)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1)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总体格局 (22)第三节 规划调整完善目标与指标 (23)第四节 调整完善前后主要指标比较 (24)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7)第一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 (27)第二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7)第三节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9)第四节 调整完善地块压覆矿产资源情况 (29)第五章 规划空间管控优化 (31)第一节 城市发展定位和总体格局 (31)第二节 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32)第三节 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36)第四节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39)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44)第一节 土地用途分区 (44)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47)第七章 中心城区规划调整完善 (51)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方向 (51)第二节 规划调整方案 (51)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53)第八章 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 (56)第一节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调控 (56)第二节 省批街道土地利用调控 (56)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69)第一节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安排 (69)第二节 土地利用重点项目安排 (70)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3)第一节 落实规划目标责任制 (73)第二节 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74)第三节 完善规划经济保障措施 (75)第四节 完善规划技术保障措施 (76)第五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调节机制 (76)附表 (80)前 言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安排部署,提高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6〕2号)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省国土资发〔2016〕10号)等要求,编制本规划调整完善方案。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采用2014年现状数据,规划调整完善的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招远市行政区内的全部土地,面积为143232.00公顷。
第一章 规划调整完善背景第一节 招远市概况招远市由山东省直辖,烟台市代管,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位于东经120°08′~120°38′,北纬37°05′~37°33′之间。
东接栖霞市,西靠莱州市,南与莱阳、莱西两市接壤,北以龙口市为邻,西北濒临渤海,海岸线长13.5公里。
东西最大横跨43.0公里,南北最大纵横距51.0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143232.00公顷。
招远取义“招携怀远”,蕴含“召唤远方客人,广纳八方英才”的理念。
全市辖罗峰、泉山、梦芝、温泉、大秦家5个街道和辛庄、蚕庄、金岭、齐山、毕郭、玲珑、张星、阜山、夏甸9个镇。
共724个行政村,38个居委会,总人口56.81万。
招远市地处胶东丘陵地带,境内山丘连绵,沟壑纵横。
山地占总面积的32.91%,丘陵占总面积的38.43%,平原占总面积的22.86%,洼地占总面积的5.80%。
地势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偏高,东北部的罗山山脉主峰海拔759米,有“势压登莱百万峰”之说。
河流流域面积1280.37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界河、大沽河等。
中型水库有城子水库、勾山水库和金岭水库。
招远市矿产十分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锌、石英、石墨、花岗岩等矿产资源。
全市以盛产黄金而著称,黄金资源遍布全境,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素有“金城天府”之称,是全国产金第一大县级市,2002年1月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都”。
招远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所在的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京津地区共同构成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门户,成为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
招远市东临烟台港、北靠龙口港、大莱龙铁路,南靠青岛港、胶济铁路,15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2个国际性机场,境内有5条省级干线穿过。
正在拟建的龙青高速、通用机场,为招远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巩固了招远市在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区位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第二节 现行规划目标与实施情况一、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招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10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全市辛庄、蚕庄、金岭、齐山、毕郭、玲珑、张星、大秦家、阜山、夏甸10个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11年2月经烟台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规划范围为全市辖区内全部土地,面积为143232.00公顷,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主要控制指标包括:(1)现行规划,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3376.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0637.00公顷,通过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量不少于1200.00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1436.7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842.00公顷。
(2)现行规划,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709.5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012.33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5651.0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不超过3697.2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514.00公顷。
(3)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55平方米以内。
二、主要规划实施情况(一)主要规划指标实施情况1、耕地保有量及占补平衡现行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为43376.00公顷, 2014年耕地面积44972.76公顷,超出现行规划指标1596.76公顷,较好地完成了耕地保有量任务。
2006-2014年间,招远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198.4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490.66公顷,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补充耕地义务量的规划指标。
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现行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0637.00公顷,2014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1034.28公顷,超出现行规划指标397.28公顷,确保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3、建设用地总规模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709.53公顷。
2014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7354.33公顷,超出现行规划指标644.80公顷,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异常紧张。
4、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现行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012.33公顷。
2014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13908.78公顷,超出现行规划指标896.4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空间严重不足,形势紧迫。
5、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现行规划,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5651.00公顷。
2014年全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4628.73公顷,与现行规划指标相比剩余1022.27公顷发展空间。
6、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现行规划,人均城镇工矿面积控制在155平方米。
根据《招远市2015年统计年鉴》得知招远市2014年全市城镇人口26.85万人,城镇工矿规模4628.73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72平方米,高于现行规划指标。
(二)重点项目实施情况1、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情况分析与评估(1)土地整理复垦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全市2006-2015年共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4个,建设规模为29万亩,项目总投资13063万元。
2)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情况根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规模、潜力、性质和实施难易程度等,在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内确定重点项目。
2006-2014年开工实施1个大项目,项目情况如下:大沽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总规模3338.98公顷,新增耕地299.29公顷,项目总投资1.25亿元。
(2)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招远市增减挂钩工作从2009年开始,经省政府批复3个批次,共计32个村庄9个工矿,其中:实施项目共计14个村庄,9个工矿;其中有18个村因村委换届等各种原因,造成项目无法启动实施,予以撤销。
14个村庄包括:灵山蒋家、西沟、下东庄、道东、埠上、北截、年头宋家、西城子、腾家、南泊子、陈家庄、庙子夼、河南、东寨里。
9个工矿包括:后夼村工矿、东王家庄工矿、山后冯家工矿、西上庄工矿、台上工矿、后孙家工矿、李格庄工矿、西曲城工矿、小丁家工矿。
2、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旅游等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情况等分析和评估1)规划目标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布局和土地利用空间现状。
结合能源、交通和水利等各个行业的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规划安排交通项目2个。
2)实施评估重点建设项目按规划开展实施。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南水北调招远段、龙青高速、潍坊至烟台快速铁路、通用机场、大莱龙铁路等重点交通建设工程。
三、取得的成效(一)有效保护了耕地与基本农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明确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范围,树立起一道法定的保护屏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探索生态基础设施用地的管制制度,耕地保护的力度大大加强,有效地实施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
(二)促进了招远市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土地不仅是自然资源,更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空间,也是经济发展环境的主体。
规划实施期间,通过规划宏观调控,供给引导需求,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为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有效地引导城乡建设及重点工程的集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确定了城乡建设发展规模和范围,对各项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和用地规模实行了全面调控,城市、城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拓展必须符合土地规划的规定,改变了建设用地随意发展、分散布局、缺乏总量控制的格局。
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引导城乡建设集中发展、集约利用,促进了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有效地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
随着规划的实施,对期间各项用地进行整体安排和布局,并制定了具体的管制规则,各业用地的规划、调整、用地审批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定,土地利用规划开始成为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