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创新设计总复习高中化学专题一 第1讲

2019创新设计总复习高中化学专题一 第1讲

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胶体【2019·备考】最新考纲:1.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理解常见不同类型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3.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最新考情:本讲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变化、胶体,在江苏高考中单独考查的机会不多,主要在选择题中某选项中或填空题某空中出现。

预测2019高考将延续这一命题特点。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梳理]1.物质的组成(1)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①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a.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无机化合物⎩⎪⎪⎪⎪⎪⎪⎪⎪⎨⎪⎪⎪⎪⎪⎪⎪⎪⎧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碱⎩⎨⎧按水溶性⎩⎨⎧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提醒:(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 2CO 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

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 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 2O 2。

[题组诊断]物质的组成1.(2014·江苏化学)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下图。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解析A项,水能发生部分电离:H2O H++OH-,是弱电解质,正确;B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错误;C项,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H2O2,错误;D项,等质量的冰的体积大,所以密度小,错误。

答案 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碱石灰、王水、液氨均为混合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D.胆矾是纯净物,水泥是混合物解析A项,液氨是纯净物;C项,如MnO-4、AlO-2含金属元素Mn、Al,但它是阴离子。

答案BD3.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是()A.《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氢氧化钙B.《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C.《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

草木灰为辅。

……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解析A项,“清白”指CaCO3,不是Ca(OH)2。

答案 A物质的分类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名称分类高分子化合物弱电解质纯净物混合物解析纳米碳管为碳的单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胆矾是CuSO4的结晶水合物,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错误;“84”消毒液是NaClO的水溶液,为混合物,C错误;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D 正确。

答案 D5.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

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误。

答案 D6.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错误;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

答案 C【易错警示】正确理解“一定”“不一定”,规避概念失分点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④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的溶液。

⑤一个一元强酸分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强酸(如NaHSO4)。

考点二物质的变化[知识梳理]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题组诊断]物质的变化1.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解析活性炭除味是利用其具有强吸附性,属物理变化,A项正确;热碱水除油污是由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属化学变化,B项错误;高锰酸钾可吸收氧化催熟水果的乙烯,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可保存水果,属化学变化,C项错误;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物理变化,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氧化,属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 A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解析 火药为硫、硝、碳组成,使用中发生化学反应S +2KNO 3+3C=====△K 2S +N 2↑+3CO 2↑,A 错误;酿酒是利用粮食中淀粉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发生化学变化,B 错误;转轮排字利用物理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C 正确;铁的冶炼是将铁矿石转化为铁单质,化合态到游离态,必然涉及化学变化,D 正确。

答案 C 【归纳总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 晶体的熔化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知识梳理]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 性 质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 不能 不能 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或沉淀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3.Fe(OH)3胶体的制备(1)方法: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名师助学: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

[题组诊断]胶体的性质1.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C.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D.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解析A项,淀粉溶液属于胶体,错误;B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而不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项,胶粒也能透过滤纸,二者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而用渗析法分离。

答案 C2.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 m的颗粒物,下列有关PM 2.5说法不正确的是()A.PM 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PM 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 2.5污染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PM 2.5污染解析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而PM 2.5的颗粒物的直径接近于2 500 nm,B错误。

答案 B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因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A项正确;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和氯化钙,B项错误;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 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C项正确;Z中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