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 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 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例题 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 .用明矾净化水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例题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例题3 :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 A .空气 B .石蜡 C .氨水 D .二氧化氮气体例题4 :下列各组分子中, 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 .CO 2 H 2SB .C 2H 4 CH 4 C .Cl 2 C 2H 4D .NH 3 HCl例题 5 :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
例如:(l )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 ,需用氧化剂的是 (填编号)。
(2) 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 (填化学式) (3) 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 2Cr 2O 7+□KI +□HCl →□CrCl 3+□NaCl +□KCl +□I 2+□例题 6 :将 40mL 1.5mo1· L -1 的 CuSO 4 溶液与 30mL 3 mo1·L -1的 NaOH 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 如 溶 液 中 c(Cu 2+) 或 c (OH —) 都 已 变 得 很 小 , 可 忽 略 , 则 生 成 沉 淀 的 组 成 可 表 示 为 () A .Cu(OH)2B .CuSO 4·Cu(OH)2C .CuSO 4·2Cu(OH)2D .CuSO 4·3Cu(OH)2 例题 7 :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 和+5 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 A .I 2O 3B .I 2O 4C .I 4O 7D .I 4O 9例题8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o(NH 3)x Cly (x,y 均为正整数)。
为确定x 和y 的值, 取两份质量均为0.2140克的该化合物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试样溶于水,在硝酸存在的条件下用AgNO 3 溶液进行滴定(生成AgCl 沉淀), 共消耗24.0mL0.100 mol/L 的AgNO 3溶液。
在另一份试样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并加热, 用足量盐酸吸收逸出的NH 3,吸收NH 3共消耗24.0mL0.200 mol/LHCl 溶液。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本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0 N 14.0 Cl 35.5 Co 58.9 )课堂练习1 :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2 :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既溶于自身的结晶水中,同时又吸收热量, 它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能熔化,在日落后又可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可以调节室温,称为潜热材料。
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的有关数据如下:Na 2S 2O 3·5H 2OCaCl 2·6H 2ONa 2SO 4·10H 2ONa 2HPO 4·12H 2O熔点℃ 40~50 29.92 32.3835.1熔化热49.7kJ/相对分子质量 g37.3kJ/相对分子质量 g77.0kJ/ 相对分子质量 g 100.1kJ/ 相对分子质量 g(1) 上述几种盐中,最适合作潜热材料的是、。
(2) 实际应用时最常用的(根据来源和成本考虑)应该是。
3 :维生素 C (简称 V c ,化学式为 C 6H 8O 6)是一种水溶性物质,其水溶性呈酸性,人体缺乏 V c 易得坏血症,故 V c 又称抗坏血酸。
V 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在新鲜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中都富含 V c ,如新鲜橙汁中 V c 的含量在 500mg/L 左右。
已知 V c 与 I 2 能发生如下反应:C 6H 8O 6+I 2=C 6H 6O 6+2HI , I 2 遇淀粉变蓝。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V c 与 I 2 的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哪种物质?(2) 若上述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C 6H 8O 6 和 C 6H 6O 6 均为难电离的有机物分子,HI 的水溶液是强酸溶液)(3) 上述反应能否用于检验 V c 是否变质?4 :向 BaCl 2 溶液中滴入某未知浓度的 H 2SO 4 溶液至反应恰好完全,结果发现:反应前(指未加入 H 2SO 4溶液前)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恰好相等。
则加入 H 2SO 4 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 ( ) A .98% B .75% C .42% D .25%5 :在空气中将氢氧化锌和锌粉的混合物灼烧至恒重,若所得物质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 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锌和锌粉的百分含量。
6 :Fe 3O 4 可写成 FeO ·Fe 2O 3,若看成一种盐时,又可写成 Fe (FeO 2)2,根据化合价和这种书写方法,若将 Pb 3O 4 用上述氧化物形式表示,其化学式可写成 ,看成盐可写成 。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 2 43 A .一个氮原子的质量就是氮的相对原子质量 B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 1.99×10—23g C .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 40g8 :(1) “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上述两种说法哪种说法正确?还是两种说法都正确,两种说法都不正确?简述其理由。
(2) “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上面两种说法哪个正确?为 什么?(3)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化合物都属于两性化合物”的论述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做简要分 析。
课后练习:1. 在测定液态 BrF 3 导电时发现,20℃时导电性很强,说明该化合物在液态时发生了电离,存在阴、阳离子。
其它众多实验证实,存在一系列有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类,如 KBrF 4 、(BrF 2)2SnF 6、ClF 3·BrF 3等。
由此推断液态 BrF 3 电离时的阴、阳离子是( ) A .Br 3+和 F ˉ B .Br F ˉ 和 F ˉ C .BrF +和 BrF ˉ D .BrF 2ˉ 和 BrF 2+2. 在反应 FeS 2 + CuSO 4 + H 2O → Cu 2S + FeSO 4 + H 2SO 4 ( 未配平 ) 中,当有 7mol 电子发生转移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被氧化的硫原子与被还原的硫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7:3B. 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7:3C. 产物中 FeSO 4 的物质的量为molD. 产物中 H 2SO 4 的物质的量为 4mol 3. X 和 Y 两种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反应通过下列步骤进行:X+Y=Z ,Y+Z=W+X+V ,由此做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X 是催化剂;B .Z 是催化剂;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Y=W+V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Y+Z=W+V 。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B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D .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则此物质中必定存在阴离子 5. 某元素的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它同价态的溴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N ,则该元素在这两种化合物中的价态是 ( ) A. B . C . D . 或6. 用下列方法制取 O 2:①KClO 3(MnO 2)受热分解,②Na 2O 2 加水,③H 2O 2 中加 MnO 2,④KMnO 4 受热分解。
若制得 相 同 质 量 的 氧 气 , 反 应 中 上 述 各 物 质 ( 依 编 号 顺 序 ) 的 电 子 转 移 数 目 之 比 是( )A . 3∶2∶2∶4 B . 1∶1∶1∶1 C . 2∶1∶1∶2 D . 1∶2∶1∶27. 据权威刊物报道,1996 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 H 3 分子。
请回答:(1)H 3 和 H 2 是:A .氢的同位素B .氢的同素异形体C .同系物D .同分异构体(2)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对上述认识正确的是:甲认为上述发现绝对不可能,因为 H 3 的分子违背了共价键理论3 2 3 乙认为宇宙中还可能存在另一种氢单质,因为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必然会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丙认为如果上述发现存在,则证明传统的价键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继续发展 丁认为 H 分子实质上是 H 分子与 H+离子以配位键结合的产物,应写成 H +8. 有四种化合物 W (通常状况下是气体)、X (通常状况下是液体)、Y 和 Z (通常状况下是固体),都是由五种短周期元素 A .B 、C .D 、E 中的元素组成。
已知:①A.B 、C 、D 、E 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 A 与 D 同主族,C 与 E 同主族,B 与 C 同周期。
②W 由 A 和 B 组成,且 W 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 A :B =1:1;X 由 A 和 c 组成,且 X 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 A :C =1:1;Y 由 C 和 D 组成,属离子化合物,且测得 Y 固体中原子个数比 C :D = 1:1;Z 由 D 和 E 组成,属离子化合物,且其中阳离子比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
由此可推知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 W : X : Y : Z : 9.称取 m g Na 2CO 3,正好与 20 mL HCl 全部反应生成 CO 2、H 2O 和 NaCl(1) 这种 HCl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 若上述 m g Na 2CO 3 中混有 K 2CO 3,那么这种 HCl 的实际浓度比(1)中的值要(大或小)10. 化合物 E (含两种元素)与 NH 3 反应,生成化合物 G 和 H 2。
化合物 G 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81,G分子中硼元素(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8)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40%和 7.4%。
由此推断:(1) 化合物 G 的化学式为; (2) 反应消耗 1 mol 氨,可生成 2 mol 氢气,组成化合物 E 的元素是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