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方法点拨] (1)x -t 图象描述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及出发点等信息,注意x -t 图象不是运动轨迹.(2)v -t 图象能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位移大小和方向,但没有出发点.(3)遇到特殊图象根据图象形状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转化为常见的形式,从而确定运动情况.1.(x -t 图象)(多选)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 、B ,A 在西B 在东,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 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 路牌向B 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 ,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 .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图中t 2=2t 1,由图可知( ) 图1A .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两倍B .第一次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C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D .小鸟和汽车在0~t 2时间内位移相等2.(v -t 图象)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2 3.(特殊图象)t =0时刻一质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时间t 内相对初始位置的位移为x .如图2所示,x t与t 的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t =2 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A .8 m/sB .6 m/s 2C .4 m/sD .2 m/s4.(a -t 图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确的是( )图3 5.如图4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P (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0,x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t 1B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x 2t 1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x 1-x 2t 21D .0~t 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x 1-x 2)t 1图46.如图5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的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和x -t 图象(速度与位移的正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 图6A .t =0时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B .物体甲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t =t 1时开始做匀减速运动,t =t 2时刻后做匀速运动C .物体乙先做减速运动,t =t 1时开始做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t =t 2时刻后做匀速运动D .t =t 1时物体甲开始反向运动,而物体乙的运动方向不变 7.运动质点的v -x 图象如图6所示,图线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向右的一条抛物线,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C .质点在3 s 末的速度大小为30 m/sD .质点在0~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5 m/s8.某同学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后,绘出了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a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 =0时刻初速度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该物体在t =4 s 内位移一定不为零的是( )9.有一质点从x 轴的坐标原点开始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a 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x 表示质点的位移,其中正确的是( )图710.(多选)如图8所示是滑块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 图9A .在t =1 s 时,滑块的加速度为零B .在4~6 s 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3 m/sC .在3~7 s 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3 m/sD .在t =6 s 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11.(多选)甲、乙两辆玩具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9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 .乙车在0~10 s 内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C .在0~10 s 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D .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 点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 m/s12.(多选)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当下落到距离地面适当高度时打开降落伞,最终安全到达地面,空降兵从跳离飞机到安全到达地面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10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10A .空降兵在0~t 1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B .空降兵在t 1~t 2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C .空降兵在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2v 2D .空降兵在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2(v 1+v 2) 13.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的平方t 2的关系图象如图11所示,则该质点( )A .加速度大小恒为1 m/s 2 图11B .0~2 s 内的位移为1 mC .2 s 末的速度是4 m/sD .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答案精析1.BC [设A 、B 之间的距离为x .由t 2=2t 1,结合图象可知,小鸟与汽车相遇时,汽车的位移大小为x 4,小鸟的位移大小为34x ,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小鸟飞行的总路程为64x =1.5x ,选项C 正确;小鸟在0~t 2时间内的位移为零,而汽车在0~t 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x ,故选项D 错误.]2.C [物体冲上斜面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然后返回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该过程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由于斜面光滑,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上滑与下滑运动距离等大,A 、B 错误;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g ,C 选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符合事实,D 选项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不符合事实,故C 对,D 错.]3.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已知初速度为零,得x =12at 2,转换得x t =12at ,匹配图象,图象的斜率等于12a ,则a =2 m/s 2,根据v =at 得t =2 s 时速度为4 m/s ,故C 正确.]4.C [在0~1 s 内,a 1=1 m/s 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直线,1 s 末速度v 1=a 1t =1 m/s ,在1~2 s 内,a 2=-1 m/s 2,物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但要减速,2 s 末速度v 2=v 1+a 2t =0,2~3 s 内重复0~1 s 内运动情况,3~4 s 内重复1~2 s 内运动情况,则C 正确.]5.B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过P 点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率,所以t 1时刻的速率为v =x 1-x 2t 1,A 项错,B 项正确;由加速度定义可知a =v -v 0t 1,但因初速度未知,故加速度无法确定,C 项错;0~t 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x 1t 1,D 项错.]6.D [由v -t 图线及x -t 图线中斜率的意义可知,物体甲在0~t 1时间内沿正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t 1~t 2时间内沿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t =t 2时刻后做匀速运动,物体乙在0~t 1时间内沿负方向做减速运动,t 1~t 2时间内做匀速运动,t =t 2时刻后静止,B 、C 错;t =0时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t =t 1时物体甲开始反向运动,而物体乙的运动方向不变,A 错,D 对.]7.C [由题图可知,图线满足v 2=10x ,由运动学公式v 2-v 20=2ax ,可得v 0=0,a =5 m/s 2,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末的速度v 3=at 3=15 m/s,0~3 s 内的平均速度v =v 0+v 32=7.5 m/s ,选C.] 8.C [A 中在t =0和t =4 s 时,物体的位移均为零,选项A 错误;在v -t 图象中图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大小,在0~2 s 内物体位移与2~4 s 内的位移的矢量和为零,所以物体在4 s 内的位移一定为零,选项B 错误;C 中物体在0~1 s 内做加速运动,1~2 s 内做减速运动,2 s 末速度为零,2~3 s 内做加速运动,3~4 s 内做减速运动,4 s 末速度为零,物体一直在沿同一个方向运动,所以位移一定不为零,选项C 正确;D 中物体在0~1 s 内做正向加速,1 s 末速度大小为v ,位移为x ,物体在1~2 s 内做正向减速运动,由可逆性可得2 s 末的速度为零,位移为2x,2~3 s 内物体做反向加速运动,3 s 末速度大小为v ,位移为x,3~4 s 内物体做反向减速运动,4 s 末速度为零,位移为零,选项D 错误.]9.B [根据v -t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0~1 s 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Δv Δt =2-01-0 m/s 2=2 m/s 2,1~2 s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Δv Δt =0-22-1m/s 2=-2 m/s 2,同理分析,2~3 s 质点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 m/s 2,3~4 s 质点反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 m/s 2,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12at 2,易知每一时间段的质点的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x -t 图象为抛物线,故选项C 、D 错误.] 10.BD [在t =1 s 时,滑块的加速度为2 m/s 2,A 错误;在4~6 s 时间内滑块的位移为4 m +2 m =6 m ,所以平均速度为3 m/s ,B 正确;在3~7 s 时间内,滑块的位移为8 m +2 m -1 m =9 m ,所以平均速度为2.25 m/s ,C 错误;在t =6 s 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D 正确.]11.BCD [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甲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 错误;乙车在0~10 s 内位移大小为8 m ,则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 ,B 正确;图线交点表示相遇,C 正确;乙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 ,P 对应乙车的位移中点,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P 对应的速度大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0.8 m/s ,D 正确.]12.BD [若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其在v -t 图象中是斜直线,而题图中0~t 1时间内是曲线,选项A 错误;在t 1~t 2时间内,空降兵的速度向下,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在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小等于空降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选项B 正确;在v -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小等于空降兵的位移大小,若在0~t 1内空降兵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此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12v 2,其对应的位移比实际运动对应的位移小,故空降兵在0~t 1内的平均速度v >12v 2,选项C 错误;若在t 1~t 2时间内空降兵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此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12(v 1+v 2),其对应的位移比实际运动对应的位移大,故空降兵在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2(v 1+v 2),选项D 正确.] 13.C [根据x =12at 2,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12a ,则12a =22 m/s 2,a =2 m/s 2.故A 错误;0~2 s 内的位移x 1=12at 21=12×2×4 m =4 m .故B 错误;2 s 末的速度v =at 1=2×2 m/s =4 m/s.故C 正确;质点在第3 s 内的位移x 2=12at 22-12at 21=12×2×(9-4) m =5 m ,则平均速度v =x 2Δt =5 m/s.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