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工作的总结,可以体现作者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的水平。
下面,从通用的技术角度,谈谈学位论文的撰写。
一、题目:应当醒目,突出特色或基础。
特色是指如果同类研究较多,自己的论文在什么方面与众不同;基础是指自己的论文是在什么同类研究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
例如,是否自己的研究可以针对复杂条件(背景、光照等)下的视频?如果可以,则题目中可以增加复杂条件视频的字样。
考虑到研究过程中研究内容可能会有调整,学位论文题目可以与开题报告略有出入。
二、摘要:字数以600-800字为宜。
在简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归纳论文的主要工作,逐条阐述其原理及得到的实验结果。
如果必要,还可对论文工作进行总结。
既要避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的介绍篇幅过多,又要避免自己的工作归纳不清楚(直接后果是答辩时答辩秘书和答辩老师难以概括答辩的评语)。
三、正文:
1、绪论:
选题来源及意义:如果有研究课题资助,可以首先明确指出(既然可以申请到课题,从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论文的选题来源和意义)。
如果暂时没有研究课题,则只能从技术角度简要阐述,这样的研究是必要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可以比学位论文题目在稍广的范围内阐述。
例如,假设题目为基于H.264的压缩域视频水印技术研究,可以简要说明视频水印研究
的现状,指出研究的热点是在压缩域。
H.264是新标准,研究还相对缺乏等。
这样,可以自然地过渡到论文的选题。
然后,在简单阐述论文的研究内容之后给出论文的组织与章节安排。
3、研究基础:一般只写一章,只写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的,在正文中用到或有体现的才需要。
以前面举过的题目为例,研究基础将包括两部分:H.264编码基础;视频水印的基础理论。
本部分不能为凑篇幅写得过多过滥,更不能用往届己经毕业同学的章节直接拷贝(直接后果可能是通不过论文查重)。
4、自己的工作:一般需要两个独立的研究内容,分成两章。
因此,通常来源于两篇小论文,写法也与小论文类似。
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将两篇小论文作为两章,而需要注意避免与研究现状、研究基础中的内容有重复,同时也要避免前后两章之间内容的重复。
此外,与期刊或会议论文相比,学位论文受篇幅的制约相对较小,因此实验结果与分析可以讨论得更多和更细。
5、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对论文工作的评价/总结要客观,既要突出亮点,又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进一步研究展望可以针对论文研究工作的不足,指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也可以来自文献的总结,出现了哪些与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热点。
进一步研究需要有自己的理解,体现对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
三、参考文献:以45-65篇左右为宜,外文或中文文献都不得少于1/3。
近1年的文献至少有5篇以上(表明你开题后还在进行文献阅读),格式务必规范。
这部分相对简单,只要细心完全可以做好的,但往往是答辩和学校论文审查时出现问题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