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学位论文指的是完成一定学位必须撰写的论文,那么,位论文写作有什么方法与规范呢?法学学位论文的写作步骤在论及写作步骤之前,先谈两个问题:一是法学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一篇合格的法学学位论文应具备哪些要素或者说应符合哪些要求?我认为,我国法学位论文所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乃是学术规范化问题。

具体表现在:1、在选题确定上不具有规范性。

有时失之过大,有时过于空泛,有时过长,有时文不对题,有时故弄玄虚。

2、论文往往缺乏主题,主题思想不规范。

一篇论文,看不到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要表达什么见解,或者要提出什么问题。

3、在文献总结上不规范。

4、在格式上或论文的完整性上不规范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如前言、导论、结束语、结论,分段落等。

5、在注释上不规范。

一是根本不注释或只有很少注释;二是注释本身不合乎要求;三是注释内容单薄。

6、在行文用语上生拼硬凑,佶屈聱牙,令人难以读懂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上述不规范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原创性问题,由此所导致的结果是:专著不像专著,论文不像论文,教科书不像教科书。

只有克服上述不规范现象,法学学位论文才能达标,也才有资格被评为优秀论文,尤其是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与之相应,一篇好的学位论文的标准应当是:1、选题好;2、格式符合要求;3、观点明确、正确;4、资料新颖、翔实。

5、逻辑结构严谨。

6、结论有说服力7、文笔流畅,语言水平较高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上述标准其实都是我们论文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写论文评语时惯用的公式型语言。

一篇思想严密而坚实的论文,是规范性论文写作所期望的理想。

一篇好的规范性论文,必须具备可理解性和说服性,而这两种特性又是相辅相成的。

上述问题的避免以及上述要求的达到,都归结到一点,这就是:撰写法学学位论文要讲究程序和步骤,这是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写论文具有严格的程序性或步骤性,也可以说是程序正义决定实体正义,程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当然这个程序不是法定的,而是一个经验性的程序,有的步骤可以省略或合并,有时前后的顺序可以颠倒。

北大著名的王力教授认为,写论文分三个阶段: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准备;论文的撰写。

台湾宋楚瑜在《如何写学术论文》中提出,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汇报有十个步骤:1、选择题目;2、阅读相关文章;3、构思主体与大纲;4、搜集参考书与编制书目;5、搜集资料,做成笔记;6、整理笔记,修正大纲;7、撰写初稿;8、修正初稿并撰写前言及结论;9、补充正文中的注释。

10、修缮完稿。

可见,写论文是有步骤的,这个步骤也是有先后的逻辑关联的。

撰写法学学位论文,更加强调这种步骤的科学合理性,甚至于,有的步骤是法定步骤,比如选题和开题汇报的撰写,这就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先行通过,然后才能动笔撰写。

在撰写的过程中也分为好几个步骤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这个步骤形象点说,类似于路标,晚上行走在悠长的道路上,如果没有路标作为指引,则极有可能会迷路,而这种迷路有时自己并不知晓,而更多的时候则采取“间接故意”或“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重复劳动,这其中有许多劳动都难以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尤其是,由这种“信天游”的方式所形成的所谓文章,最后修改起来也往往显得无从下手。

可以说,不讲步骤的论文创作,就是不讲方法的论文创作;不讲方法的论文创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

(二)选题(1)选题的重要性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因为它决定你的论文能否写得顺利;资料是否足够;提出来的问题是否能够回答;能否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将来能否公开发表等等。

法学学位论文的选题是法学发展的“哨所”,选题怎么样,不仅关系到这篇论文能否写成功,同时还涉及到有限的资源是否能够被优化配置到法学发展最需要的“刀刃”上。

这里面就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有一种学术道德性,同时更需要有一种社会敏感性。

如果图省事而选一个非常热的题目,自己又没有新意可以贡献出来,那么,选这样的题目写学位论文,难免有浪费稀缺资源甚或欺世盗名之嫌。

举例言之,我们民事诉讼法学上的学位论文写作,于博士论文而言尚追求“空白填补性”,因此最大的问题不在选题,而在写作。

但硕士论文就不同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选题。

比如简易程序的改革、再审制度的改革、审前程序的改革等等,已经翻来覆去不知有多少人写了这样的题目,非学位性的学术论文也已汗牛充栋了,再选这样的题目究竟能作出多大的贡献呢?“什么是你的贡献”,这句话应当经常在我们的耳边响起,作为我们治学的警示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2)选题的原则那么,应当如何选题呢?选题之时应当考虑若干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演变成了选题的原则。

掌握这些原则,就能选出一个好题;选出一个好题,论文的写作就占据了一个优势。

所以,选题是重要的,同时又是需要有智慧的。

一定意义上说,单纯地看他的选题,就能够测出此人的学术水准如何。

有学者认为,选题应当考虑这样几个因素:1、选那些同现实关系紧密一些的问题;2、选那些自己比较熟悉和有较多体会的问题;3、选那些社会上或学术界争论较多、亟待解决而自己又有一定认识的问题;4、选那些自己积累资料较多,而且具有一定见解的问题;5、选那些与本学科建设关系密切的问题。

这种观点并且认为,选题本身也要有准备。

选题要有选题的根据。

首先必须广泛射猎和浏览有关的资料。

这是选题的根据。

这就是博观约取的意思。

就一般而言,这种宏大叙事式的题目往往有点脱离实际,愿望虽好,但条件不具备,还是达不到目的的;那么,不妨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由近及远,逐步积累,一旦条件成熟,便水到渠成了。

这就叫做小题大做。

提出选题的原则包括:1、选题应依志趣;2、对于所选题目应有相当准备;3、题目宜切实,不宜空泛;4、题目宜新颖致用;5、避免争论性的题目;6、避免高度技术性的题目;7、避免直接概括的传记;8、避免做摘要式的论文;9、题目范围不宜太大。

笔者管见以为,法学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注意这样几个关键之点:其一,选题要有关联性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位论文不能跑题,不能逾越你所从事的学科研究的畛域,而选其他学科的题目。

比如说,你是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那你就要选民事诉讼法学范围内的题目,而不能选到民法领域去、法理领域去甚至选到哲学、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去。

举一个破产法方面的例子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在破产法范围内选题,比如选破产原因、破产能力、破产和解、破产管理人、破产分配程序等等都是适当的题目,但如果选破产重整为题,就要慎重划定范围了。

因为破产重整这个题目极容易滑向经济学领域。

再比如,选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一个适当的题目,但是如果选客观真实观的哲学贫困,就容易偏题了,因为这主要涉及到哲学问题了。

凡是有关联的都可以选,反之没有关联性的,就不要去选了,否则不仅会被推倒重来,而且即便勉强写来,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其二,选题要有重要性有了关联性还仅仅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选择法学学位论文还要看有没有重要性。

没有重要性的题目,虽然也有关联性,但也不能去选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比如说我们民事诉讼法学中有非常多的纯技术性问题,比如民事诉讼法的地域效力、期间的计算、转交送达、诉讼费用的计算规则等,相对来说就不是很重要,材料也不太好找,实践中争议也不大甚至根本就没有争议。

这就说明此类题目不具有重要性。

重要性与时代的需要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要将学位论文放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不是非要找到一个人们怎么想也想不到的题目。

像我所说的一些枝节性、技术性问题,可以由实践部门的法官、律师们发表一些短文来解决。

其三,选题要有前沿性某一个学科的论文题目实际上是成体系的,它们构筑在一起恰好就是本学科的最大外延。

但是,这个体系中有的题目已经滞后了,或者说是“老掉牙”了,而有的题目则属于学科发展的最新问题。

比如说,民事诉讼法学中,原来有一些题目是新颖的,但现在已是老题目了,作为学位论文不能再选了。

在制度或程序层面,诸如论普通程序的特征、简易程序的特征、一审与二审的区别、二审与再审的区别等,这些题目在20年前可以选,因为那时候的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总体上属于注释法学范畴;但现在不能再选这种实定法上的题目了,要注重题目的理论性和制度变革性。

再如,香港的硕士生,前几年一再选两地的司法协助问题研究,现在再选这样的宏观题目,已不适合了。

选题的前沿性是具有开拓性的题目,比如诉权滥用及其规制,这个题目当下而言就具有前沿性;早十多年选诉权保障的题目具有前沿性,但现在就未必了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当然这个题目还可以细化,细化了也还是有前沿性的。

比如诉权的宪法保障、诉权的经济保障、诉权的程序保障等,就具有前沿性了。

再比如说,举证责任的分配这个题目,10年前是较好的题目,现在就显得有些滞后。

但假如研究证券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医患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等,便具有了前沿性。

因此,所谓前沿性,一定意义上可以兑换为深入性。

其四,志趣性。

作者对该选题要感兴趣,否则选题即便符合上述特性,也不适合选。

杜威(John Dewey)说过:“好奇心的产生,是由于研究者对事物之观察与材料之累积所引起的,也就是研究者对问题产生兴趣。

好奇心属于纯粹求知的性质,为积极求知的能力”。

可见,兴趣是能力的源泉。

在法学论文选择上,我们即便在通常的学术刊物上也能看出,各学者的选题风格是不同的。

有的偏重于抽象思辨,比如论民事诉讼文化、谈诉讼体制构架等等,还有的则比较垂青于具体而微的选题,如参与分配制度研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等等。

所以选题一定要适合作者的兴奋点或兴趣点。

有人可能对执行程序感兴趣,有人则可能对证据制度感兴趣,还有人可能对法院办案的具体流程感兴趣,有人对涉外程序感兴趣,有人则对西部法院办案的特别惯例感兴趣,这是不一而足的。

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最主要的是你听课或读文章著作的时候是否特别留意某个课题。

同时,还要看你现在从事的或将来希望从事的工作类型。

对在职的同学来说,注意将论文与工作需要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也是事半功倍的选择。

其五,适中性对于法学学位论文的选择来说,题目过小和题目过大都是应当避免的倾向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比如论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特征等这些题目便偏大,不容易把握,如果让一些大家来写,可能会比较适合,因为他们可以高屋建瓴地发表自己的概括性看法。

但对硕士论文来说,这些题目就要求考证得非常精细,篇幅显然过大,难度因此而增加。

题目过小也不好,比如目前将送达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比较适合,但如果仅仅写直接送达或留置送达一种方式,就显得过小,对制度性变革不会带来明显效果。

我们说小题大做,这里的“小题”,是针对宏大叙事式的大题来说的,而不是果真是越小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