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初稿题目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薛捐捐教育层次本科学号1537001255450 省级电大山东电大专业行政管理市级电大东营电大指导教师徐尊英教学点东营职业学院目录[摘要]、[关键词] (2)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 (3)(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二、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树立新的观念 (4)(一)“有限政府”观念 (4)(二)“有效政府”观念 (4)(三)“社会中的政府”观念 (4)(四)“服务型政府”的观念 (5)(五)“学习型政府”的观念 (5)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 (5)(一)正确定位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6)(二)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 (6)(三)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7)[参考文献] (8)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建立起符合民主、法治要求,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多年以来民心所盼,也是政府自身不断改革和自我完善的一件大事。
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但本质问题是政府对自己在政治体制中所处角色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政府怎样找到自己本来应该承当的角色。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与核心,又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连接点,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管理职能与原来的计划经济社会有了很大不同。
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更多地是管理职能,体现在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自身的调节职能要和政府的管理职能相配合,政府的职能更多地是服务职能。
因此,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政府管理职能体系。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多年以来民心所盼,也是政府自身不断改革和自我完善的一件大事。
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但本质问题是政府对自己在政治体制中所处角色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需要把那些不该管、管不好和管不了的职能分离出去,管理那些属于政府的管理范围,对市场经济社会起到调节、协调,能够发挥市场作用的职能上来。
要通过转变职能,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真正建立起运转高效、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管理体制。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转变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任务,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尤其艰巨,表现在:一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全能型政府职能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的不适应已经成为困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已是迫在眉睫。
二是我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虽然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初步建立,但市场取向的改革任务远未完成。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首先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对我国政府而言,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是体制改革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但是,政府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的定位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明确。
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要求政府在市场开放过程中统筹规划,完善社会保障体制,顺利完成市场开放带来的结构性调整。
我国的政府职能还远没有达到这一要求。
四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特殊的国情要求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既要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要求,又要兼顾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取得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我国的政府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越位”,管了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二是“缺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如服务、监管等职能政府管理的还不够。
解决的办法是“退位”、“正位”,要通过改革使政府严守行政权力的边界,凡市场的事情都应让位给市场做,政府不应该像运动员那样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当领跑。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能通过法律、法规、经济方法解决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用行政手段来解决。
必须要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的问题,要有公正透明的程序。
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政府更应该充当的是“教练员”的角色。
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
从而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调控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统一政策法规,增加透明度。
真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并最终实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二、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树立新的观念政府职能转变涉及政府指导思想的转变问题,在转换管理机制的同时,必须打破人们一些原有的旧观念,在法治理念与政府治理理念上有所突破,树立全新的观念。
(一)“有限政府”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均衡合理的关系。
一方面,政府的权力不是无限的,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通过法律的授予,受到法律的约束,受到公民权利的限制;另一方面,政府的责任也不是无限的,主要责任在于维护社会公正、社会公共安全、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在经济活动中,它通过宏观调控、公正执法和提供公共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发展的成本和风险,但政府不应直接承担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二)“有效政府”观念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是不同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由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而政府机构依靠的则是庞大的官僚体制,由科层之间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决定资源的配给。
如果政府的权利缺乏约束,就会侵害市场机制。
在政府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政府与经济保持一定的距离之后,政府才会充分发挥其支持和增进市场有效运作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行政权和国家所有权都集中归政府行使,使得国家所有权的运作往往借助于行政权力结构的运行系统,为权力进入市场对抗竞争提供了媒介和载体。
因此,在我国,必须破除“万能政府”的观念,确立“有效政府”的新观念。
(三)“社会中的政府”观念在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政府直接面对社会,直接从事大量具体的、微观的管理活动,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事务,而社会事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在不断增加,这样就会使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当社会事务管理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新的权力划分,增加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编制,这样就形成了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恶性膨胀。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本ന上就是国家还权力于社会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处于日益活跃的状态。
适应这种新形势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把政府职能与一般社会职能分开,培养社会自我管理组织能力,提高社会的自律水平,将大部分社会事务还给社会组织(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进行管理。
(四)“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多年来,我国政府“重管理轻服务”,在机构设置上表现为机构过多、过杂和管理权限相互重叠。
政府管理职能过强而服务职能明显不足,表现为很强的“审批经济”色彩。
由于管理职能过分突出,服务职能严重不足导致政府整体效率的低下,政府职能定位混乱,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符合WTO规则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创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体制,使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切实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五)“学习型政府”的观念我们的政府早已习惯于充当社会各界的老师,制造很多文件让大家学习,制造繁重的考核来给各行业评比打分,却经常忽视了自己的学习,忘记了对自身的考核。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任务,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政府。
政府机关应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公务员成为学习型员工,干部要成为学习型干部。
这既是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的需要,也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要通过建立学习型政府,提高政府收集、管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提高政府效能和创新政府管理。
通过全面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使政府能够积极、主动、高效地从危机中学习,树立一个善于学习和反思的政府形象。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决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当前,应以正确定位其经济管理职能和改革审批制度为重点。
(一)正确定位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历经20多年的改革虽有了较大变化,但距市场经济,尤其是距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规则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这就要求政府对自身治理体系进行全面改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定位经济管理职能:一是政府应进一步放权,真正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剥离出去,按国际通行规则,政府应当成为市场的培育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对市场机制的潜力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政府的介入,是为了使市场失灵的范围和程度缩小,使市场机制能够承担更多的配置功能,而不是为了用政府来代替市场。
即使在公共产品、自然垄断和外部经济等领域中,政府也主要应通过制订有关的各种法规,而不是随心所欲地直接干预。
那种靠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干预而“拉郎配”酿成的恶果是引起无休止的经济纠纷和重大的经济损失的原因,现实的教训应该及时汲取。
二是政府制定政策和规章要讲求统一性和透明度,遵循“内外一致,不歧视”的原则,营造“国民待遇”和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三是政府应强化服务观念,增强服务功能,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从大包大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转到规划、引导、监督和服务上来。
营造“开明的政府,宽松的环境”,使企业有更多权力开展对外经贸与合作。
要抓紧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让那些独立的经济载体在市场的大海中搏浪冲击,在生与死的商战中接受考验、增长见识,在世贸规则的约束下去大胆实践,逐步学会运用具有契约性、目标性、高效率的世贸规则保障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