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祥解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祥解
1.罗斯福新政——背景
美国大危机
1.罗斯福新政——背景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Herbert Clark
Hoover) ,1929年至 1933年出任美国总统
1.罗斯福新政——背景
富兰克林· 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出生 于美国纽约。1932年竞选总统,
贸易格局;当年12月27日, 22国代表签署《布雷
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
行;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了《关贸总
协定》(后称《世界贸易组织》)。
2.需求管理
需求政策(萨伊定律的缺陷)
价 值 形 式 生 产 实 物 形 式 工资 分配 利润 地租 遗漏 储蓄 货币 政策 供给 需求 财政 政策
(1)扩张性政策
①财政政策:在有效需求不足条件下,
—减少税收:鼓励厂商投资; —增加政府支出:(投资、消费)刺激有效需求。 ②货币政策:在有效需求不足条件下, —降低利息率:减少储蓄,刺激消费和投资; —增加货币发行量:增加流动性。 —货币政策的具体具体形式:降低基准利率;降低存款 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逆回购(买证券);降低再 贴现率。
(2)紧缩性政策
①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增加税收:拟制投资; 减少政府支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减少有效需求。 ②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提高利息率:增加储蓄,拟制消费和投资; ——减少货币发行量:减少流动性。 ——货币政策的具体形式:提高基准利率;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正回购(卖证卷); 提高再贴现率。
古典、新古典经济学主张政府对生产、
交换、消费,需求、供给、价格等给予更少
的干预,以便经济有效率的运作
(3)凯恩斯主义理论
A 1929-1933年大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有效需 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边 际消费倾向下降,边际资本 效率下降,流动性偏好。
B
凯恩斯关于危机的论断
C
凯恩斯对策——需求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张思锋 教授
2013 年 11 月
1 2 3
4
市场经济 政府经济职能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市场经济
1
2 3
市场经济概念
计划配置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
1. 什么是市场经济
由供求规律支配的以价格变动为中心的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方式,被 称为市场经济。
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
数选票获胜。1944年,罗斯福第 四次连任总统。1945年4月12日 因脑溢血逝世。
1.罗斯福新政——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复兴(
Recovery) 、 救济(Relief) 、改
革(Reform),即“三R”新政。
1933年3月-6月“百日新政”。
复兴 (Recovery) 救济 (Relief)
三、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
罗斯福新政
4 供给学派
2
布雷顿森林体系 5
里根经济学——措施
3
“滞涨”时期的美国经济
6
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
1.罗斯福新政——背景
背景—大危机
——1929年,美国一片歌舞升平。夏季三个月,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268上 升到391;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美国财长宣言:“繁荣景象将
改革 (Reform)
1.罗斯福新政——内容 ① 改革并管理金融制度,挽救银行危机:《紧急银行法令》
——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
——财政部负责整顿银行: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无偿
还能力的不健全银行;
——禁止黄金输出; ——缩减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5亿美元 ; ——实施证券实情法、证券交易法、银行法 ; —— 放弃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并贬值。
2. 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资源配置,就是把土地、资本、劳动等 生产要素分配到各类产品的生产、流通 等部门、行业、环节中去。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 计划配置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
(1)计划配置资源
计划——事先的安排 (小农经济条件下的计划。军事计划— —不确定性。简单协作——集体力。工 场手工业。机器大生产条件下的工厂计 划。计划的依据:资源与需求)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1934年实施“以工代赈”计划:举办公共事业,成立民间资源保
护队(18—25岁青年),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 、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先后建设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 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兴建18万个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 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小型工程项目,安排400万人工作,总计用工2300
继久延续!”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 ——股票市值一夜蒸发5000亿美元; ——存货山积、商店关门,工人失业、惨不忍睹。
1.罗斯福新政——背景
背景—大危机
1929——1933年: ——企业破产86000家,银行倒闭5500 家; ——GNP由1044亿降至742亿美元; ——失业人数由150万增加到1700万以上,劳动力总数25%。
1.罗斯福新政——内容 ②调节农业和工业《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
——制订企业生产规模、价格、销售范围,遵循“公平竞争”; ——制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 工作40小时/周,最低 工资12美元/周;支持中小企业。
1.罗斯福新政——内容 ③举办公共工程,开展失业救济:成立公共工程署和民用工程署
(2)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机制 2、竞争
3、帕累托最优
4、四类市场
二、政府经济职能
1
经济学说史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论述
2
需求管理
(1)商业资本时期的政府职能观点
1 2
重商主义主张
柯尔贝尔主义 主张建立强大的海 军,掠夺人口和财 富
政府鼓励出口、限
止进口,运用关税
保护小企业
(2)工业资本时期自由放任主义思想
万。
1.罗斯福新政——内容 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35年,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劳工关系法案》、
《公用事业法案》。
——罗斯福认为社会保险应该负责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
整个一生。
——1939年,美国GDP达到2049亿美元。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
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