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6月份生产管理实用技术
摘要从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桃树6月生产管理实用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桃树;生产管理;实用技术;6月份
中图分类号 s662.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18-02
6月份桃树新梢进入旺盛生长期,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这一时期树冠迅速扩大,各类枝条快速伸长,果实膨大加快,常出现树体郁蔽、通风透光不畅、脱肥脱水现象,严重影响到花芽分化,导致翌年产量降低。
1 肥水管理
1.1 施肥
6月桃树树体生长、果实膨大、花芽分化等所消耗的营养多,地下部根系活动活跃。
必须及时补充营养,确保树体的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的顺利完成。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一般在6月中旬进行地下施肥较为适宜,此期施肥以磷、钾肥为主,适当补充氮素肥料,早熟品种施复合肥0.5~1.0 kg/株,中、晚熟品种施复合肥1~2 kg/株;也可采取等量施肥,施入45%等量氮磷钾(15-15-15)复合肥600~750 kg/hm2。
应注意在地下施肥的同时,结合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或钙肥,为果实膨大及花芽分化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防止裂果[1]。
1.2 浇水
6月份桃树树体对水分十分敏感,是桃树需水的临界期。
连续降雨或大水漫灌对桃树的生长和花芽分化均不利,水分过多,枝叶生长过旺,影响坐果,甚至导致裂核,营养生长过快,不利于花芽分化;相反,田间缺水会引起大量落果,影响当年产量,同时也对花芽分化不利。
因此,这一时期如降雨过多,应注意及时排水,如土壤缺水干旱也应及时灌水,但注意不能大水漫灌,或采取浅浇,或采取沟灌[2]。
2 修剪
2.1 人工修剪
除萌抹芽主要针对剪口萌发的无利用价值嫩梢,其目的是节约树体养分,避免树冠郁蔽影响光照,确保树体通风透光,方法是及时抹掉萌芽。
摘心的对象是向上斜生的新梢,目的是促进枝条充实、饱满和花芽分化。
摘心后新梢上着生的副梢可用于培养结果枝组,方法是待向上斜生的新梢长到20 cm时进行摘心。
对于主枝上着生的直立枝,如所处位置有空缺,将其在半木质化时扭梢,削弱其长势,转而培养成结果枝;如直立枝所处位置枝条较密,从基部疏除。
同时疏去衰弱枝、病虫枝、交叉枝[3]。
2.2 化学调控
对幼旺树和不结果旺长树,在6月下旬叶面喷施多效唑200倍液,控制营养生长,减少了营养生长对养分的消耗,起到促进果实
膨大、增糖增色、防止裂果的作用。
3 病虫害防治
6月上旬喷施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农用链霉素800倍液+氟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1 000倍液+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如有蚜虫发生,加上10%吡虫啉乳油3 000倍液。
15 d后喷施阿维菌素2 000倍液+吡虫啉2 000倍液+肟菌酯+戊唑醇5 000倍液+汽巴瑞培钙4 000倍液。
3.1 黑星病
桃树黑星病除危害果实外,也可侵染叶片和新梢。
果实发病时多在肩部产生暗褐色小圆点,逐渐扩大至2~3 mm,后呈黑色痣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
病菌扩展一般仅限于表皮组织。
当病部组织坏死时,果实仍继续生长,病斑处常出现龟裂,呈疮痂状,严重时造成落果。
枝梢发病,病斑暗绿色,隆起,常发生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
叶片发病开始于叶背,形成不规则多角形灰绿色病斑,以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引起落叶。
叶脉发病呈暗褐色长条形病斑。
谢花后20 d至6月底,喷洒2~3次杀菌剂。
常用药剂有5%己唑醇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42%三氯异氰尿酸可溶性水剂3 000~4 000倍液、80%代森锰锌粉剂800倍液、12.5%腈菌唑3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3 000~4 000倍液、50%氟硅唑可湿性粉剂8 000倍液等[4]。
3.2 桃蛀螟
桃蛀螟以幼虫蛀食桃果,造成流胶,果实变色脱落或果内充满虫粪,不堪食用,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6月上旬是桃蛀螟蛀果为害的关键时期,可用h8 4 000倍液、3.2%甲维盐+高氯微乳剂1 000倍液、5%啶虫隆1 000~1 5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也可通过套袋措施防治危害。
果实套袋对阻隔桃蛀螟的危害效果好,建议有条件的桃园可通过套袋控制桃蛀螟的危害。
3.3 桃潜叶蛾
桃潜叶蛾以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内,造成弯曲迂回的蛀道,叶片表皮不破裂,从外面可看到幼虫所在位置。
幼虫排粪于蛀道内。
在果树生长后期,蛀道干枯,有时穿孔。
虫口密度大时,叶片枯焦,提前脱落。
6月中旬后,桃潜叶蛾1代成虫大量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5.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等。
试验表明,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40%毒死蜱浮油1 500倍液防治桃潜叶蛾的卵和幼虫效果良好,且具有高渗透作用。
3.4 桃粉蚜
以成虫和茧虫群集叶片为害,被害叶增厚,叶色灰绿,叶面尤其虫体集中处常有大量蜡质白粉。
6月上中旬仍应注意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乳油3 000倍液、0.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等药
剂防治。
3.5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危害桃果,被害果一般在幼虫蛀果后不久从入果孔处流出泪珠状的胶质点,胶质点不久就干涸,在入果孔留下小片白质蜡质膜随果实的生长,入果孔愈合成小黑点,周围的果皮略呈凹陷。
“猴头”果幼虫在发育后期,食量增大,并排粪于果实中,形成所谓豆沙馅,使果实完全失去食用价值,造成严重损失。
5月底至6月初降雨量超过2 cm或浇地后就会形成桃小老熟幼虫出土高峰,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喷施地面,或桃园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15.0~22.5 kg/hm2与细砂土225 kg混匀撒入树盘,然后浅锄混土。
再需强调的就是喷药时一定要避开高温天气,不要随意加大用药浓度。
4 及时收获
4.1 采收期的确定
进入6月后,早熟品种陆续成熟,桃果的风味、品质和耐贮性与成熟度关系极大,故应适时采收。
由于桃果实有后熟期,采摘过晚果实已完成后熟过程,果肉变软,不仅风味不好,易受机械伤害,极易腐烂,也给运输、贮藏带来困难;果实采摘过早,会降低后熟后的风味,且易受冷害。
果实的采收成熟度既要根据果实本身生理成熟度判断,又要根据采收后的用途、市场的远近、加工和贮藏条件等决定。
采收后立即销售的可以在完熟期采收;如果市场较远,
需长途运输或进行长期贮藏,要在桃7~8成熟时采收;当天加工的果实,可9成熟采收;需待一段时间加工的果实,可在8成熟采收。
采收时间以在天气晴朗、气温较低的早晨为好,采摘后及时入库。
阴雨天会增加果实病害,最好停止采收。
4.2 采收方法
目前,鲜食果品仍旧是手工采摘。
采摘的顺序是先上后下、由外而内。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
桃果在树上成熟有先有后,同时采收会使果实整体品质差异过大,为提高优质果率,应分次精心采收。
一般品种分2~3次采摘,少数品种可采摘4~5次。
首次主要采收树冠外围、上部个大、着色好的果实;然后再采摘树冠内膛、中下部的着色较好的果实。
分期采摘时,要注意不要碰伤或碰掉留在树上的果实。
采摘时要剪手指甲,准备好盛果容器,将果实带果柄一起采下。
指甲伤和无果柄都会给果实造成伤口,增加病菌侵入的机会。
不准用手压果面,不能粗暴强拉果实,一般每一容器(箱、筐)盛装量以不超过5 kg为宜,太多易引起机械损伤。
将采下的桃果立即装入周转箱,运往分级包装场地。
5 参考文献
[1] 胡彦彪.桃树优质丰产栽培周年管理简明技术[j].农业科
技通讯,2011(7):212-214.
[2] 陈延惠,李洪涛.桃树快速成形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1):34-35.
[3] 王洪玲.桃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10(3):44.
[4] 邓可业.庭院桃树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