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7-1 热电偶结构图 热电偶定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2.学会对热电偶定标;
3.应用热电偶测温。
二、实验仪器
灵敏数字电压表,保温杯,电加热罐,温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
早在19世纪初,人们就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图7-1所示),如果在两个接头端存在温度差,则回路中就会产生电
流。
这种现象就称为温差电现象,这两种不同
金属组成的电路称为热电偶。
产生电流的电动
势称为温差电动势。
温差电动势的产生机制,
限于篇幅,在此不再多讲。
但从实用的角度出
发,热电偶的一些特点和性质我们却是应该掌
握的:
1.一般来说,任意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回路都可以构成一对热电偶。
只要两个接头端有
温度差,回路中就有温差电动势,进而会产生温
差电流。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把非电量的温度转化为可以用仪表检测的电学量。
)
2.各种不同的热电偶都有其特定的温差电动势的变化曲线。
换言之,只要确定了组成热电偶的金属材料,则其温差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就是一定的,与热电偶的体积、导线长短等因素无关。
(由于有这一特点,实际应用时热电偶的测温探头就可以做得很小,因而探头的热容量也就很小,测温就非常灵敏。
)
3.由于各种不同热电偶的温度特性不同,故不同的热电偶有其不同的适用温度范围。
根据不同的测温环境,使用者可以查找有关资料,选择合适的热电偶进行测温。
4.一对热电偶所产生的温差电动势一般都很小,只有零点几至数十毫伏。
须用很灵敏的检流装置才能检验出来。
但若把大量的热电偶串联起来,组成温差电堆,其产生的温差电动势和温差电流就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特别是用某些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热电偶,有些地方已把它用来制成热转换效率较高的温差电堆发电装置。
Ⅲ基础物理实验–81 –
四、实验内容
本实验将要研究的是一种最容易做成的热电偶——铜铁热电偶的性质。
见图7-2,这种热电偶当其一端置于0℃的温度中,而另一端的温度在0℃~100℃范围内变化时,其温差电动势与温度差的关系近似成直线关系。
(温差在100℃以上时,变化关系将逐步弯曲,不再是直线)。
图7-2 实验接线图
实验中,一面用一支普通的温度计测量热电偶测温探头处的温度,一面用一台灵敏的数字电压表测相应的温差电动势。
最后根据测得的温差和温差电动势绘制铜一铁热电偶在0℃~100℃范围内的温差电动势曲线图。
操作步骤
1.按图7-2将实验仪器连接好。
电加热罐里装有煤油。
检查电加热器的电热丝和温度计、热电偶的高温探头等是否都浸在煤油里。
温度计不能紧靠电热丝,而热电偶的探头要和温度计的头部靠拢,以使两者温度尽可能一致。
2.将热电偶中间的断开处与灵敏数字电压表两端连接,选择数字电压表的灵敏度为最高档。
3.将热电偶的低温探头浸在保温杯的0℃冰水混合物内,使低温端维持恒温。
4.记下电加热罐中的初始温度t0,将热电偶回路接通,为便于数据处理,记下此时
回路的温差电动势。
5.打开稳压电源的开关,给电加热罐升温。
调整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为2~3A。
6.监视电加热罐中温度计的变化,并不断上下搅动加热罐中的搅拌器,以使温度上升均匀。
温度计每升高5度,记下回路的温差电动势。
7、当温度计读数到达90℃左右时,关掉稳压电源的开关,停止加热。
最后记下此时回路的温差电动势。
五、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铜铁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曲线图。
以温度为横坐标,温差电动势为纵坐标。
(在图中温度低于t0时的曲线为低端外延曲线,应用虚线表示。
)用图解法算出该热电偶的温差电系数:V/度。
根据所绘制的铜铁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曲线,分别求出37℃、50℃和70℃的温差电动势。
2、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判断图7-2中回路的电流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图中上半部分金属为铜,下半部分为铁,且T1<T2≤100℃。
注意事项
1.加热罐通电升温时,为使整个装置升温均匀,应不断上下搅拌加热罐中的搅拌器。
2.为减小测量误差,数字电压表应尽可能调到灵敏度最高的档位。
3.为便于作图,每次温差的测量点宜取在5°或10°的整数倍位置。
六、问题讨论
1.当热电偶回路中串进了其它的金属(比如测量仪器等),是否会引入附加的温差电动势,从而影响热电偶原来的温差电特性?如果不影响的话,你是否能从理论上给予推导证明?
2.试简要说明温差电动势的产生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