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大补不明智
教学目的:1、通过家长学校授课,教给家长正确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让家长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合理制定饮食。
教学内容:
高考日益临近,考生如何合理饮食的话题,成为家长们讨论的焦点。
最近,“高考前吃素能够提高智商”的相关说法广为流传。
据称,素食饮食会让学生有更聪明、更清晰的头脑和快速的理解能力。
对此,营养专家指出,“素食提升智商”的说法完全不靠谱,对于考生而言,可以清淡饮食,但绝对不是全素饮食。
网传考前吃素能提高智商
为了让孩子在考场上发挥出好状态,家长们想着法子给孩子进补。
而就在近日,一则名为《素食提升智商,高考吃素保持头脑清晰》的帖子,称其实素食饮食会让学生有更聪明、更清晰的头脑和快速的理解能力。
为了“力证”吃素食能够提高智商,上述帖子还援引了不少名人的所谓论述。
如爱因斯坦说:“吃素可以让智慧不被蒙蔽。
”富兰克林说:“素食饮食会有更聪明、更清晰的头脑和快速的理解力。
”
此外,帖子还援引了国内著名中学因高考前让学生戒荤而取得好成绩的成功案例。
“国内重点中学黄冈中学的一些老师应对高考除了通用的方法外,的确另有新招——高考前戒荤。
近年来,每当临近高考,老师便会抛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高考前十天,不许吃肉!理由则是肉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从而影响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虽然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坚决而果断,要求学生和家长紧密配合,严格执行。
”
网上有不少提倡考前吃素的文章,如“高考神菜:素食中的补脑高手”、“给高考学子的素食建议:为健康和成绩都加分”、“高考前夕吃素的好处”。
从网上留言可以看出,不少家长对此深表认同,并打算积极实践。
宜清淡饮食但并非全素
那么,高考前吃素真能够提高智商吗?对此,营养专家指出,“素食提升智商”的说法完全不靠谱,对于考生而言,可以清淡饮食,但绝对不是全素饮食。
据专家介绍,由于高考即将来临,很多考生也开始变得紧张焦虑,这种情绪会导致身体的肠道系统消化缓慢,如果家长们再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肠道系统的负担。
而清淡食物可以减轻肠道系统的负担,帮助更好的消化。
但由于考生处在冲刺及考试阶段,有利于大脑、神经代谢的营养素的摄取也非常必要。
除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外,维生素与矿物质也不可或缺,奶、蛋、鱼、瘦肉、米、面以及各种水果、蔬菜等都应广泛摄取。
据媒体日前报道,有考生的家长在网上看到提倡考前吃素食的帖子后,就每天为孩子准备素食。
孩子刚开始感觉头脑清晰,但是时间久了,其出现浑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现代营养学认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植物化学物质也因为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执行会长王旭峰认为,正确的营养理念是“食物多样、合理膳食、吃动平衡”,摄入五彩斑斓的食物,均衡补充各类营养素。
专家指出,由于每位考生的身体机能、饮食习惯都有所不同,所以考前的膳食摄入也一定要根据考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家长为考生准备的食谱应该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结构多样化,同时口味可以以清淡为主。
考前进补因人而异
高考临近,正如俗话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家长们都想在后勤保障上面做足功夫。
在孩子最紧张、最忙碌、最疲惫的时候,如何合理搭配饮食,让孩子保持良好状态呢?对此,进补避免盲目,应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对考生无论是食补或药补都要合理,要巧补,不然适得其反。
一日三餐安排要合理。
首先,早餐要吃好。
早餐是一天的开始,考生上午用脑较为集中,应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面包、鸡蛋等,防止未到午饭时间就发生饥饿感,血糖水平下降,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影响发挥。
其次,午餐要量足质高。
午餐是一天中营养和能量要求最多的时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应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比早餐量要多,包括肉类、豆制品、蔬菜、米面类、水果等,以满足考生下午的需要。
但避免进食过饱,影响下午的精神状态。
再次,晚餐要清淡易于消化,减轻疲劳感,维持晚间清醒而活跃的头脑继续复习功课。
可摄入油脂偏少的食物,多吃蔬菜,适当进吃五谷杂粮,如小米、燕麦、糙米、玉米、红薯等,因这类食物富含丰富B族维生素,可以调节考生的精神状态,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紧张情绪。
如果晚上加餐,要以不增加肠胃负担为限,最好在睡前1-2小时,以利于睡眠,如牛奶、酸奶都是不错的选择。
“进补避免盲目,应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对考生无论是食补或药补都要合理,要巧补,不然适得其反。
进补要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用不同的补法,如脾胃虚弱,胃纳差、消化不良、易腹泻者,可用山药、陈皮、茯苓、莲子、砂仁、鸡内金等调理。
有些家长偏好给考生服用各种参类来益气提神,但要根据自身体质适量食补,补过头可能会出现不欲寐、不思食、腹胀、口疮、咽痛等症状。
而对于经常熬夜、容易上火、口干口苦者,可以用10g西洋参煲汤,或2-3片泡水喝,以益气养阴清热。
党参、太子参虽然性味相对平和,如加入淮山、莲子、芡实、薏米、百合、红枣等广东补凉类食材同服以降低热性就更好了。
确实属于虚寒体质的,可用人参、高丽参以大补元气。
进补要因时制宜,高考在夏季,气候炎热,过于热性的食材如羊肉、兔肉、黄鳝等不宜多食,而百合、木耳、沙参、玉竹、麦冬、石斛、雪耳等凉性补品就比较适合多服用。
赤小豆、扁豆、薏米、芦根、淡竹叶、荷叶等消暑健脾利湿的食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不少的家长都普遍存在着一些营养误区,比如认为大鱼大肉就是营养、吃饱又吃好就是营养合理,因此给孩子供给的油脂食品就会过多,特别是那些高热量的洋快餐,学生长期食用,会造成性早熟、肥胖等症状。
同时,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中,家长不懂营养结构的知识,常常是卖了鸡蛋给去孩子买方便面,结果得不偿失。
考前饮食,应当走出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考前进补是最有效的
许多家长都将服用保健品视为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贪多求快,希望通过保
健品可以达到迅速补充营养的目的。
考前临时进补不妥。
营养和知识一样,要靠平时的积累,等到考前才注意要吃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
其实,保健品决非万能,而且并非所有的考生都适合“享用补品”,保健品也有因人而异、适不适合的问题。
考生和家长不要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会产生“特异功能”,如果考生不吸收、不适应的话,还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与家长的意图适得其反。
如果确实愿意给孩子吃一些补脑方面的保健食品或者保健药品,一定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要滥用,要适可而止。
误区之二:肉类唱主角考前学习紧张,消耗大,营养一定要跟上
不少家长担心自家孩子营养不良,变尽花样,遍求良方,佳肴美味供应不绝,甚至不惜整天以大鱼大肉伺候考生。
如果考前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肠胃并不一定习惯,弄不好,反而导致腹泻、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现象。
而且吃得过杂反而容易造成肠胃疲劳,而吃的过饱,食物在肠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脑内血液供氧减少,会导致大脑迟钝,思维不敏捷。
此外,考前饮食以鸡鸭鱼肉唱主角也并不明智,清淡低脂才是正确之道。
大脑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类,而非脂肪。
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不了。
所以、适当提高血糖,有利于复习考试。
低脂,则是因为夏季过食油腻会伤脾胃。
考前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
误区之三:食谱变化大有的家长喜欢在大考前夕为孩子准备特别的饭菜
事实上,考前大换食谱是考生饮食的大忌。
原因在于,食谱变化大,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
日常的生活规律最好不要改变,当保持平常饮食。
尤其考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
考前要少吃容易产气、产酸的食物,如韭菜、地瓜、碳酸饮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