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二次函数)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二次函数)

九年级下册新湘教版数学教案—81 课时
(此文件仅含第一章教案11课时)
第一部分 新课部分
第一章 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 1 1.3 不共线三点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3 1.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3 1.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15 1.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5 1.5 二次函数的应用17 1.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 7 小结与复习(1) 19
小结与复习(2) 21 1.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4) 9
1.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 11
第二章 圆
2.1 圆的对称性23 2.5.3 切线长定理41 2.2.1 圆心角25 2.5.4 三角形的内切圆43 2.2.2 圆周角(1) 27 2.6 弧长和扇形面积(1) 45 2.2.2 圆周角(2) 29 2.6 弧长和扇形面积(2) 47 2.3 垂径定理31 2.7 正多边形与圆49 2.4 过不共线三点作圆33 小结与复习(1) 51 2.6.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5 小结与复习(2) 53
小结与复习(3) 55 2.5.2 圆的切线(1) 37
2.5.2 圆的切线(2) 39
第三章 投影与视图
3.1 投影57 3.3 三视图63
小结与复习 65 3.2 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59
3.3 三视图61
第四章 概率
4.1 随机事件与可能性 67 4.2.2 用列举法求概率(2) 75 4.1 随机事件与可能性 69 4.3 用频率估计概率77 4.2.1 概率的概念 71
小结与复习 79 4.2.2 用列举法求概率(1) 73
第二部分 中考复习
代 数
1.1 实数及其运算 1
2.4 一元二次方程21
1.1 实数及其运算 3
2.5 整式方程的应用23 1.2 代数式与整式 5 2.6 分式方程25 1.3 因式分解7 2.6 分式方程的应用27 1.4 分 式9
3.1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的有关概念 29
1.5 二次根式11 3.2 一次函数31
2.1 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13
3.3 反比例函数33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15 3.4 二次函数35 2.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7 3.5 函数的应用37
2.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19
几 何
4.1.1 线段、角、相交线39 4.9 圆的有关性质59 4.1.2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41 4.10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61 4.2.1 三角形的基础知识43 4.11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计算63 4.2.2 全等三角形45 4.12 视图与投影65 4.3 等腰三角形47
5.1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67 4.4 直角三角形49 5.2相似与位似图形69 4.5 尺规作图51 5.2相似与位似图形71 4.6 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53 5.3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73 4.7 平行四边形55 5.4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75 4.8 矩形、菱形、正方形57
统 计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77 6.3概率初步81 6.2 数据的分析79
第一章 二次函数 1
课 时 教 案课题
1.1 二次函数 第1课时 总序第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 月 日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的一般表
达式;学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内容的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严谨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二次函数数学模型和理解二次函数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二次函数数学模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导入一 欣赏一组录像画面:篮球场上同学们传球投篮,田径场上同学们投掷铅球,同学们课余游戏抛硬币,石拱桥的桥拱……
导入二 观察:篮球投篮时,掷铅球时,抛硬币时……在空中运行的路线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线?
导入三 我们已知道,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一次函数y = kx +b (k ≠0)来刻画直线,反比例函数y =kx (k ≠0)来刻画双曲线,那么像前面所看到的曲线,我们又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模型来刻画它们呢?
要刻画它,我们今天还需要学习一种新的函数关系——二次函数.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回顾复习]
1.什么叫做函数?
2.说一说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一般表达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学生回答后,点评.
[讨论探究]
[课件展示]学校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的一段,再砌三面墙,围成一个矩形植物园,如图所示.已知篱笆墙的总长度
为100m .设与围墙相邻的一面篱笆墙的长
度为x (m)那么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 (m 2)与x
之间有何关系?
(1)学生阅读审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设与围墙相邻的每一面墙的长都为x m ,则与围墙相对的一面墙的长为( 100-
批 注
课时教案
第一章 二次函数 3
第一章 二次函数 4
课时教案
第一章 二次函数 5
第一章 二次函数
6
课时教案
第一章 二次函数 7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 时 教 案
课题 小结与复习 第1课时 总序第 1 个教案 课型 复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深刻理解二次函
批 注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决有关数学
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本章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与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运用.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讨论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课题
1.归纳:
(1) 二次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
(2) 画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步骤:
①配方,写成y=a (x-h)2+k的形式;
②写出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对称轴,描出顶点.
③列表(自变量x从顶点的横坐标开始取值),描点和连线,画出图象在对
称轴右边的部分.
④利用对称性描出对称轴左边的对应点,连线.
2.抛物线y=ax2+bx+c(a≠0)的特征与系数a,b,c的关系:
(1) a决定抛物线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
(2) a,b决定对称轴位置: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a,b异号,对
称轴在y轴右侧.
(3) 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位置:c>0,交点在y轴正半轴上;c=0,交点
在原点;c<0,交点在y轴负半轴上.
(4) 抛物线与横轴交点个数由b2-4ac确定:b2-4ac>0,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b2-4ac =0,有两个重合的交点;b2-4ac<0,没有交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举例复习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
例1.已知函数y = (m +2)x24
+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求:
m m
(1) 满足条件的m值;
(2) m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是什么?这时当x为何值时,y随x
增大而增大?
(3) m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什么?这时当x为何值时,y随x
增大而减小?
解:由题意,得:
课 时 教 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