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

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

2H 2O 2===2H 2O+O 2 ↑MnO 2氧族元素1.复习重点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元素 氧(O )硫(S ) 硒(Se ) 碲(Te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45化合价 -2-2,+4,+6-2,+4,+6-2,+4,+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与H 2化合难易 点燃剧烈反应加热时化合较高温度时化合不直接化合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H 2SO 3 H 2SO 4H 2SeO 3 H 2SeO 4H 2TeO 3 H 2TeO 4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2.1.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 ① 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4Na+O 2=2Na 2O②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③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2NO+O2=2NO24FeS2+11O22Fe2O2+8SO2④与有机物作用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2S+O2=2S↓+2H2O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d.苯酚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2=2H2O+2I2⑥吸氧腐蚀(如:铁生锈)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物质名称臭氧氧气物理性质通常状态气态气态气味有刺激性臭味无味熔点/℃约—251 约—218沸点/℃约—112 约—183颜色气态呈浅蓝色,液态呈深蓝色,固态呈紫黑色气态无色,液态呈浅蓝色,固态仍呈浅蓝色标况密度g/L 2.143 1.429溶解度mL/L 494 30.8主要化学性质氧化性极强,可氧化Ag、Hg等氧化性强,但难氧化Ag、Hg等主要用途漂白、消毒;地球上生物的天然保护伞;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自然存在90%存在于距地面15km—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中O2占的体积分数约为20%相互转化2.3. 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2.4 硫元素的化学反应(1)硫单质的反应④S+Hg=HgS⑥S+2Ag=Ag2S⑦3S+6KOH=2K2S+K2SO3+3H2O⑩S+6HNO3(浓)=H2SO4+6NO2↑+2H2O(2)H2S的反应①H2S H2+S↓②③H2S+X2=2HX+S↓(X2是指卤素单质,即Cl2,Br2,I2)④H2S+Pb(Ac)2=PbS↓+2HAc⑤H2S+CuSO4=CuS↓+H2SO4⑦FeS+2HCl=FeCl2+H2S↑(H2S的实验室制法)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见上图)注意:1、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的区别酸根部分易得电子——有氧化性——氧化性酸酸的氧化性应包括H+的氧化性(酸所共有的)与酸根的氧化性(氧化性酸的特点)两种类型2、根据氯气、硫等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学习,掌握非金属单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反应;与金属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与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氧化物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与酸的反应;与盐的反应;(与有机物反应)等。

3、掌握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稳定性;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特殊性等。

2.5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2、HCl、NH3);易液化(-10℃)4、SO2的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SO 2+H2O H2SO32)、氧化性:SO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2+2H 2S===3S↓+2H 2O3)、还原性:SO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Br2+2H 2O=== H2SO4+2HBr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2SO2+O2 2 SO3(SO3+H2O===H2SO4,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物质HClO、O3、H2O2、Na2O2SO2木炭原理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实质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物理吸附效果永久性暂时性暂时性范围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把Cl2和SO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答案〗不能,SO2+Cl2+2H2O=== H2SO4+2HClSO2与CO2的相互鉴别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能否再复原。

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2.5.1制法1).工业制法a,硫磺燃烧法S+O2点燃SO2b,煅烧硫铁矿法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2).实验室制法Na2SO3(s)+H2SO4(浓)===Na2SO4+SO2↑+H2O实验中常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左右的硫酸,也可用浓硫酸。

不能用很稀的硫酸,因为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SO2。

6、二氧化硫的污染:pH小于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

7.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制备多种物质:(1)制气体:制氢气Zn+H 2SO 4 ZnSO 4+H 2↑; 制H 2S :FeS+H 2SO 4 H 2S↑+FeSO 4 (2)制较弱的酸:制H 3PO 4;Ca 3(PO 4)2+3H 2SO 4(浓)2H 3PO 4+2CaSO 4制CH 3COOH :2CH 3COONa+H 2SO 4 2CH 3COOH+Na 2SO 4 (3)制化肥:Ca 3(PO 4)2+2H 2SO 4(浓) Ca(H 2PO 4)2+2CaSO 4 2NH 3+H 2SO 4=(NH 4)2SO 4 (4)制硫酸盐:制胆矾:CuO+H 2SO 4+4H 2O CaSO 4·5H 2O(晶体) 制绿矾:Fe+H 2SO 4 FeSO 4+H 2↑ 8.利用H 2SO 4高沸点性制取易挥发性酸。

(1)制HF :CaF 2+H 2SO 4(浓) 2HF↑+CaSO 4(铅皿中) (2)制HCl :NaCl (固)+H 2SO 4(浓) NaHSO 4+HCl↑ NaHSO 4+NaCl Na 2SO 4+HCl↑(3)制HNO 3:NaNO 3+H 2SO 4(浓) HNO 3↑+NaHSO 4 9.利用硫酸的稳定性制不稳定性酸。

Na 2SO 3+H 2SO 4 Na 2SO 4+H 2O+SO 2↑ 10.利用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制取SO 2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11.利用浓H 2SO 4的脱水性:(1)制C 2H 4:CH 3CH 2OH CH 2 CH 2↑+H 2O(2)制CO :HCOOH CO↑+H 2O 12.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做干燥剂。

干燥:O 2、H 2、Cl 2、N 2、CO 、CO 2、SO 2不干燥:碱性:NH 3 还原性:H 2S 、HI 、HBr 13.用H 2SO 4作催化剂:(1)乙烯水化:CH 2—CH 2+H 2O CH 3CH 2OH13. 浓硫酸(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2)化学性质:① 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1> 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2>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3> 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1>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2>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反应时,微热强热 微热 浓H 2SO 4170 C浓H 2SO4浓H 2SO4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2:1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 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③ 强氧化性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请同学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422SO H Cu +(浓)O H SO CuSO 2242+↑+∆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422SO H C +O H SO CO 22222++↑∆分析上述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思考:请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与炭反应的三种产物,画出实验装置图。

介绍: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 、Fe ,说明原因)。

(二)-24SO 检验① −−−−−→−+溶液2BaCl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HCl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有-24SO 、+Ag 、+22Hg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