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心理治疗
16.1 本章重点
1.心理障碍治疗的整体目标;
2.当代治疗模型的发展趋势;
3.各种治疗者间的不同;
4.心理疾病治疗的历史和文化因素;
5.心理治疗中的主要理论模型的不同;
6.个体治疗;
7.团体治疗;
8.药物治疗和精神动力治疗的不同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9.支持治疗有效的证据。
16.2 复习笔记
一、治疗的背景
(一)主要治疗学派的目标
1.对心理障碍治疗涉及以下四个主要的目标
(1)诊断,即说明个体的问题类型,可能的话对现有问题做出精神病学(DSM-IV-TR)诊断并对障碍进行归类。
(2)提出一个可能的病因学(问题的原因)的看法,即确定障碍发生并持续的可能原
因。
(3)提出对于预后的看法,即对进行治疗或不进行治疗所可能出现的病程进行估计。
(4)确诊并进行治疗,即减轻或消除问题症状,有可能的话,铲除症状产生的根源。
2.心理治疗的两种类型
(1)生物医学治疗
关注的是改变硬件,即改变中枢神经系统运转的机制。
这种治疗被精神病学家和医生大量采用,主要通过化学或物理学的干预,试图改变大脑机能,这类干预包括外科手术、电击、药物等直接作用于脑与身体的联系的多种手段。
(2)心理治疗
关注的是改变软件的功能,即人们习得的不良行为,如话语、想法、解释等,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类治疗被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采用。
心理治疗包括四种主要的派别:精神动力学、行为、认知和存在主义—人本主义的治疗。
①精神动力学派认为,神经症是由人的内部的未能解决的创伤和冲突而造成的。
精神动力学派的治疗师采用“谈话疗法”治疗心理障碍,通过这一方法,治疗师帮助个体把外显症状与内部未能解决的冲突联系起来,并引导其产生领悟。
②行为疗法认为治疗的对象应是本身失调的行为,必须对行为进行矫正。
在这里,障碍被看做是习得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心理疾病的症状。
行为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对适宜的或不适宜的行为的强化,对条件作用引起的反应进行消退和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③认知疗法试图通过个体对问题的自我陈述重建其思维方式。
这种认知的重建可以改变个体对于困难的理解和认识,使个体有能力应付问题和困难。
④传统的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治疗学派强调人的价值。
治疗的方向直接指向个体的自
我实现、心理成长,指向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提高个体选择的自由度的方向。
治疗更为关注的是改善健康人的心理功能,而不是纠正处于严重失调的个体的症状。
(二)治疗师和治疗场所
1.治疗师
(1)咨询心理学家
①主要对职业选择、学校问题、药物滥用、婚姻冲突等问题提供指导。
②常常在与社区有关的领域,如企业、学校、监狱、军队服务机构或邻近的诊所工作。
③采用的方法有会谈、测验、辅导或提供忠告,以帮助个体解决特定的问题或帮助个体对未来的选择做出决定。
(2)临床社会工作者
①他们是心理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他们接受过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的特殊训练。
②他们关注人们问题产生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工作可能会涉及对家庭其他成员的治疗或至少要与来访者的家庭及工作单位取得联系。
(3)宗教顾问
宗教顾问指属于宗教团体但专门对心理障碍进行治疗的成员。
这类咨询者通常结合宗教精神来进行其工作。
(4)临床心理学家
临床心理学家须完成研究生的训练,其训练包括对心理问题的测量与治疗,完成在临床单位的住院医训练并接受督导,取得哲学博士或心理学博士的学位。
(5)精神病学家
①他们必须接受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所必需的所有医学院的训练,还需要完成某些心理
和情绪障碍方面特殊的博士后训练。
②精神病学家所得到的训练更多地集中于心理问题的生物医学基础,他们是目前惟一可以进行医学的或药物干预的治疗师。
(6)精神分析师
精神分析师具有医学博士或哲学博士学位,但必须接受过精神分析的特殊训练,以了解心理障碍并知道如何进行分析性治疗。
2.治疗场所
包括医院、诊所、学校和私人办公室,以及家庭等。
3.接受治疗的人常被称为病人或来访者,一般只有在生物医学治疗和心理分析治疗时才被称病人,其他的治疗师称其为来访者。
(三)历史和文化的背景
1.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
(1)1403年伦敦的伯利恒·圣玛丽医院第一次接收了有心理问题的病人。
但是在此后的300多年里,这所医院患有心理疾病的病人一直未得到合适的治疗,而是被锁链束缚着、拷打折磨着,甚至用来进行收费的展示。
(2)18世纪,法国医生菲利普·皮内尔将心理疾病描述为心理问题。
(3)19世纪中叶,心理疾病作为美国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得到尊重,“迷信的狂热”席卷全国。
(4)20世纪,克利福德·比尔斯发起了心理卫生运动,最终转变了社会对精神疾病的禁闭态度,并提出了新的康复目标,精神病院成为这一社会政治运动所关注的中心。
2.文化中的象征性和仪式性治疗
(1)西方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独立性并且强调个人要对其成功和失败负起责任。
心理
障碍发生于个体的内部,是个人的一种缺陷。
(2)在文化人类学家的研究中,他们对不同文化对心理障碍的解释及治疗进行了分析。
①萨满教把模糊不清的命运的力量和干涉人的生活的偶然因素拟人化,这种拟人化的结果是允许人们直接反对做坏事的人,并向神一样的医治者寻求帮助;
②象征性、神话和仪式性行为在民间的治疗仪式中具有重要地位,仪式性治疗可以使人情绪高涨,容易向其灌输特定思想。
③仪式化治疗的疗效主要来自更强大的精神力量作用。
(3)社会交互作用的概念和聚焦于家庭背景以及支持性的社区的影响的观点,在新的治疗方法中,如社会支持网络和家庭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应用。
二、精神动力学治疗
精神动力学派假定,心理问题是由于其无意识的冲动及生活环境的限制所造成的。
这类治疗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体的内心世界。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1.精神分析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创立,是探索神经症、焦虑个体内心的无意识动机和冲突的深层的、长期的治疗方法。
2.心理分析的治疗目标是重建个体心灵内部的和谐,增加本我的表现机会,降低超我的过分要求,使自我的力量强大起来。
核心目的是要了解病人是如何采用压抑过程去应对自己内心的冲突的。
3.精神分析师的任务是帮助病人将被压抑的想法带到意识中来,并帮助病人对症状和被压抑的冲突之间的关系产生领悟。
因此心理动力学治疗也被称为领悟疗法。
4.谈话疗法由约瑟芬·布律尔在1880年治疗由于心理原因导致的歇斯底里症时首次使
用。
5.所采用的技术
(1)自由联想和宣泄
①自由联想:让病人很舒服地坐在椅子里或以一种放松的姿势躺在长沙发上,让病人头脑处于自由的状态,把在头脑中出现的想法、愿望、躯体的感觉和想像都讲出来。
弗洛伊德坚持认为自由联想中的内容不是随机出现的,而是事先存在于个体的内心。
②宣泄:病人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通常是针对某些权威人士的,由于害怕受到惩罚或报复而被长期压抑在无意识之中。
(2)阻抗
①不能或不愿意讨论某些观念、意愿或经历。
②心理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阻抗,使病人敢于面对那些使他们感到痛苦的观念、意愿和经历。
(3)梦的解析
①梦有两类内容:
a.显梦: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即人们在清醒时可以回忆起来的那部分梦的内容;
b.隐梦:隐含的内容,即无意识中寻求表达出来的实际动机,因其内容是令人痛苦或无法接受的,所以在表达时需要进行伪装或以象征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梦的解析就是一种考察人的梦的一种技术,以发现那些潜在的动机或象征性背后的重要生活经历或愿望。
(4)移情与反移情
①移情:在深入的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常常会对治疗师产生的情绪反应的现象。
a.正移情:对治疗师的情绪反应是爱或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