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知过程(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知过程(圣才出品)

第9章认知过程
9.1 本章重点
1.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
2.格赖斯的语言产生的内容;
3.语言理解中歧义的不同形式;
4.在语言的认知加工中,推论的重要性;
5.问题空间的定义及其与问题解决的关系;
6.提高问题解决的技术;
7.视觉认知中问题解决的作用;
8.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9.启发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10.框架和参照点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9.2 复习笔记
一、研究认知
(一)认知的定义
认知是各种形式知识的总称,包括内容和过程两个部分:认知的内容是指个体所知道的——概念、事实、命题、规则和记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如何以一种让你能解释周围世界,
并且为生活中的窘境找到创造性解决办法的方式,操纵其心理内容。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在心理学中,认知研究是由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所完成的。

(二)揭示心理过程
1.唐德斯的减法法,研究心理过程的基本方法。

(1)唐德斯的基本见解:完成一项任务时,额外的心理步骤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反应选择任务比刺激分类任务多一个步骤,所以反应时比刺激分类任务长。

2.当代认知心理学家用反应时来检验有关某种认知过程如何进行的一些特定的说明。

反应时是指被试完成特定任务所花费的时间。

一般是指从刺激出现到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三)分析心理过程的两个维度
1.平行过程与系列过程
(1)平行过程:一个排列中的所有要素同时考察;
(2)系列过程:一个排列中的每个要素一个接一个地分别考察。

认知心理学家经常使用反应时来确定一些过程究竟是平行进行的还是系列进行的。

许多情况下,理论家还通过估计心理过程对心理资源要求的程度,来确定心理过程究竟是系列的还是平行的。

2.控制过程与自动过程
假设加工资源有限,注意过程负责分配这些资源到不同的心理任务中。

(1)控制过程:需要注意资源的加工过程。

(2)自动过程:不需要注意资源的加工过程,是由无意识控制的。

二、语言使用
(一)两个概念
1.句子的意义:句子中,组合在一起的词的综合的简单的意义;
2.说话者的意义:指说话者通过恰当地使用句子所能传达的无限多的意义。

(二)语言生成
1.语言生成的研究研究两方面的问题
(1)特定的时间内选择说话的内容;
(2)语言生成的过程。

语言生成中,大声地产生语言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是手势和书写。

2.听众设计
(1)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对说话者的一个指导,即说话者所产生的话语应该适合正在进行的交谈的背景和意义。

合作原则包含的内容:
①质:尽量使你说的话正确;
②量:说的话与你所要提供的信息一样多;
③关系:所说的话前后相连;
④方式:所说的话要简洁有序且清晰明了。

(2)共同点原则:你所说的话,是你和听众共同知道的。

克拉克和马歇尔提出,共同点判断基于三种来源的证据:
①团体成员身份,同属于某一团体;
②语言同现:稍早的谈话中提到过该信息;
③物理同现:双方面对相同的物理实体或情境。

3.言语执行与口误
(1)斯本内现象:指在一个句子内两个或更多个词首音的互换现象。

(2)斯本内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一些认知过程专注于觉察和修正潜在的错误;
②表征:语音相似的词在脑内的表征是相近的,所以在产生时会互相影响。

(3)口误对言语产生中的计划的研究的启示:
①说话者必须选择最符合他们思想的内容词;
②说话者必须把所选的词放在话语中正确的位置;
③说话者必须填满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他们想说的词。

(三)语言理解
1.歧义消解
(1)两种歧义:
①结构歧义:由句子的结构存在两种可能的意思引起的歧义;
②词汇歧义:由有多个意义的词汇引起的歧义。

(2)你的语言过程能够有力地和高效地使用语境来消解歧义。

①不变顺序原则:不管背景如何预测某个词汇的意义,它的意义经常以固定的顺序被检验:从最有可能的到最不可能的。

②语境重排序原则:预测某个词汇意义的背景能够改变检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的顺序。

2.理解的产物
(1)命题:即话语的主要思想。

研究表明意义表征始于命题的基本单元。

(2)推论:是能够帮助听者对说话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形成连贯表征的一些逻辑假设。

(四)语言、思维和文化
德华·萨波尔和他的学生本杰明·李·沃夫的跨语言研究
1.得出的有些激进的结论:即语言上的差异造成了思维上的差异。

2.萨波尔—沃夫假设
(1)语言相关性。

在说各自母语的两种语言背景中的人中,语言中的结构差异一般平行于非语言的认知差异。

(2)语言决定论。

语言的结构强烈地影响或完全决定说本族语的人感知和推理世界的方式。

3.研究并不支持语言决定论的强烈的主张,但是支持稍微弱一点的观点,即语言上的差异产生了平行的认知上的差异。

三、视觉认知
(一)使用视觉表征
1.心理旋转
决策所花的反应时与图形旋转的量成正比。

这个发现表明,在决定图形是R还是R镜像之前,被试首先在他或她的“心理眼”中想象这个图形,然后以某种固定的速度把表象旋转到正立的位置。

2.扫描视觉表象
人们可以像正在扫描真实物体一样扫描视觉表象。

(二)结合言语和视觉表征
1.空间的心理模型经常被用来帮助捕捉真实和想象的空间经验的特征。

2.在阅读描述性的文章时,人们倾向于形成空间心理模型来帮助跟踪人物的行踪。

3.当人们在思考他周围的世界时,总是会联合有关的视觉的和言语的表征。

四、问题解决和推理
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认知过程,为了指向某种特定的目标——结论或解决办法,这两种活动都要求个体把当前的信息同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相结合。

(一)问题解决
1.问题空间
(1)定义
一个问题一般由下面三个方面来定义:
①初始状态——一开始时的不完全的信息或令人不满意的状况;
②目标状态——你希望获得的信息或状态;
③操作——为了从初始状态迈向目标状态,你可能采取的步骤。

这三部分加在一起定义了问题空间
(2)两类问题
①明确的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都说明得非常清楚,你的任务是找到办法,这种办法使你能够利用允许的、已知的操作获得答案;
②不清楚的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或操作可能不清楚、很含糊。

这种情况下,问题解决者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找出问题究竟是什么——让开端、理想的解决办法以及可能的手段都变得清楚。

(3)问题解决的方法
①算法:一步接一步的程序,可以为特定类型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

②启发法:利用经验法则或某些策略来解决问题。

(4)问题解决的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