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2

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2


第二,长期以来,我国领导学研究的两大取向 之间长期隔离,各自发展,不利于开展公共 领导的科学化研究,应将其有机结合,以便 更好地推动公共领导学的发展。
二、西方领导理论概述
领导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 社会的发展、管理复杂性的增加和对管理研 究的深入,西方领导理论经历了从20世纪的 领导特质及行为理论、领导环境理论到20世 纪末21世纪初的当代领导理论三个阶段。 (一)20世纪西方领导理论回顾
(二)当代西方领导理论
1.价值领导理论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以豪斯教授为代表的学者 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领导学理论和实验进行了高 度的综合,90年代初提出了以价值为基础的领导学 理论。 基于价值的领导管理是相对于制度管理而言的,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与其下属之间是以价值观为基 础的关系。领导者通过明确表达愿景,向组织和工 作注入价值观,使它们与跟随者所持有的价值观和 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唤醒跟随者对集体和集体愿景 的认同,实现跟随者自我功效和自我价值的提高。
领导方式因环境变化而异,针对具体的 环境采取有效的组织领导方式以及相应的措 施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领 导环境理论之核心。这种理论的主要学派有: 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的领导行为连续体模式、 菲德勒的有效领导权变馍式、豪斯及米切尔 的途径——目标模式、费鲁姆及耶顿的领导 参与模式、阿士里斯和科曼共同创新的领导 生命周期理论、赫西和布兰查德的领导情景 理论!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领导学研究历史较短, 且存在着两种差异很大的研究取向。一种是 从具有中围特色的公共领导学角度去研究。 另一种是从管理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角度去 研究,主要是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 领导的有效性。
1.公共领导学取向的领导学研究
由于社会制度、研究目的及颂导活动本质的不 同,我国的领导学研究与西方的领导学研究 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研究形式和发展趋势不同。 二是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不同。 三是研究方法不同。
如何实现领导学的创新,改变学科建设上的某 种沉寂状态,是当前我国领导学界十分关注 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要实现领导学的创 新,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合理地界定领导学的研究领域。 二是应加强领导学研究中科学方法的使用。 三是应使领导学研究更贴近领导工作的实际。
2.管理心理学取向的领导学研究
4.魅力/改变型领导理论 魅力型领导理论指出,被领导者将领导者的特 定行为归因为英雄行为或超凡行为,包括极 端高度的自信、支配力和坚定的信念。该理 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马克斯· 韦伯 提出的魅力型领导的概念以及20世纪70年代 豪斯对魅力型领导的发展。但是,韦伯和豪 斯都是以对政治和宗教领袖的分析为基础研 究魅力型领导特征的,真正从分析企业界领 导人入手来研究魅力型领导是从巴斯提出改 造型领导理论开始的。 巴斯认为,应当区分事务型(交易型)与改造 型两类不同的领导者。
2.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以人为本、举贤任能的用人艺术。 第二,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用权艺术。 第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艺术。 第四,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决策艺术。
(二)我国现代领导学理论研究现状
领导科学怎么了 从表面上观察,领导科学现在存在不新鲜、不 切实际、不成体系等缺憾。 从深层分析,现在领导科学的研究走进了一个 误区,就是重治道轻政道。
领导行为研究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重点是研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行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徐联仓、陈龙等人最 早于1981年开始使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对领导 行为进行研究。他们主要是把日本三隅二不 二教授的领导行为PM理论引进到中国,并进 行了中国化的修订。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 关键时期。 我国的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人 员正在进行初步的探索,其研究主要集中在 对西方当代的新魅力领导理论趵引进和实证 研究。
20世纪上半叶,西方领导理论处于研究 的起步阶段,领导理论界一直将领导者的个 人品质作为描述和预测其领导行为成效的因 素,由此产生了以领导者特有的个人品质为 研究重点的领导素质理论,即伟人论观点 (又称领导特质理论)。斯多基乐、切斯利、 本尼斯等人对此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60年代中期,关 于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领导行为方面, 并试图从此方面找出领导成果的动因,由此 形成了领导行为理论。其主要学派有:卢因 的领导作风理论、斯多基尔及弗莱西曼等人 创立的四分图模式、罗伯特· 布莱克和简· 莫顿 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卡特赖特和詹德提出 的PM型领导模式以及伦西斯· 利克特的领导 四系统模式。
5.其他较新的领导理论 转型领导:该理论以早期领导素质理论中“伟人论” 观点为基础,强调领导者既要注重与下属之间的人 际互动,又要注重用权力改变组织结构及组织文化, 界定组织目标等。在领导风格方面强调民主参与, 积极引导。 互易领导:该理论是建立在领导者和下属之间契约 关系趵观点之上的,强调领导者通过奖惩手段完成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资源交易的行为过程。 整合领导:该理论强调综合应用多种领导风格,因 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策略,整合组织成员的相依性 及独立性两种冲突力量。 领导替代品:该理论指出,在某些环境中,下属不 需要上级的领导也可以有效地完成工作。这些环境 因素包括下属的特点、工作的特点和组织的特点等, 被称为领导替代品。
2.群体领导方式理论 该理论是在1972年美国学者詹尼斯提出的群体 思维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有群体思维研究 表明,群体思维涉及群体成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 程。由于不同的文化对人关行为将产生不同的价值 判断标准,所以建立在北美文化基础上的群体思维 研究,其结论不一定适合其他文化价值的国家。 在群体思维的跨文化研究中,荷兰文化协作研 究所所长霍夫斯坦特用四个变量来研究社会文化差 异,分别是:权力级差按受程度、不确定性规避、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阳刚/阴柔文化!
20世纪90年代初期,House等人基于以往领导 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实证 研究,提出了“基于价值观的领导理论” (Theory of Based Leadership),并组织了 一项全球性的领导学研究项目,以检验此理 论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性。我国 的吴维库等学者也参加了这项全球项目,其 目的是希望在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 展开我国领导学的实证研究,
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一、中国领导理论概述
(一)中国古代领导思想
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 (1)儒家: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当首 推儒家。 (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 和“道法自然”。 (3)法家:与儒家相反,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 道。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
根据以上关于领导学研究的综述,可以概括 出我国领导学领域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 问题,从而指明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一,新魅力领导理论方兴未艾,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魅力领导理论的出现 标志着西方领导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即 从“监管型”领导向“战略型”领导的转变。 新魅力领导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范式, 近年来已被引人我国,并应用于一些实证研 究之中,但是研究的数量还很少。 在借鉴的同时也要看到,新魅力领导理论也 有一些缺陷和不足。
3.纵向配对关联理论 该理论由丹瑟鲁提出,其实质黾领导与下级个人之 间的关系各不相同,导致领导风格的差异。也就是 说,关系决定领导风格。 所谓“纵向配对关联”,是指一位领导与一位下级 组成的一对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基本土可分为 河大类:“圈内”的自己人的关系和“圈外”的非 自己人的关系。前者,领导者对下级会给予责任较 重的任务,较多的帮助、支持和信任,较多影响决 策的机会,而下级则报之以超过需要的干劲和贡献, 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双方的行为依靠是种非 正式的人际交换关系而不是正式岗位职权的运用。 后者,领导者与下属之间是一种雇佣性、以接受上 级的正式职权来换取付给的工资福利的交换性关系, 没有密切的私人友谊,但正式的就业合同能够提供 有保障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