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

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


产品的增减产决策
在现有正常生产能力范围内,相关成本是变动成本,固
定成本是无关成本。

是否接受特定订货决策
如需购买专用设备,购置支出属于固定成本,也属于相
关成本。则相关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生产设备的购买或租赁决策
无论购买还是租赁,相关成本都是固定成本。
第三节 生产经营决策***
A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 (小时) 2
B 4
C 5
单位销售价格(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30
20
40
25
55
35
在A、B、C产品市场销售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进行方案选择可以采用贡献边际法。
表 项 目
贡献毛益计算表 生产A产品
单位:元 生产C产品 10 000/5=2 000
生产B产品 10 000/4=2 500


设某公司生产甲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件,单价90 元,其正常单位成本如表所示。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变动费用 固定费用 合计 30 21
12 15
78


根据目前生产状况,该企业还有35%的剩余生产能力,可 再接受一批订货。现有一客户要求再定购甲产品3000件, 每件出价72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作出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55
35 20 40 000 10 000 30 000 5
3.75(15÷4) 3(30000÷10000)


从计算结果可知,开发新产品A最为有利。首先,A产品的贡 献边际总额50 000元,比B产品的贡献边际总额多12 500元, 比C产品的剩余贡献边际多20 000元;其次,A产品的单位 工时贡献边际额为5元,比B产品高1.25元,比C产品高2.00 元。可见,无论从贡献边际总额(或剩余贡献边际总额)来 判断,还是从单位工时贡献边际额来判断,均为A产品的生 产方案最优。 此外,尽管A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额最低,但由于其产量的 影响,其贡献边际总额仍然最大。可见,单位产品贡献边际 额的大小,在产量不一致时,不能作为方案的择优标准。
单位资源贡献毛益
单位贡献毛益 = 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不存在专属成本时)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存在专属成本时) 资源消耗总额
案例
EFG公司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是50 000个机器工时,现有生产能力 的利用程度为80%,公司现有的剩余机器工时为10 000小时。现准 备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A、B、C。由于现有设备加工精度不足, 在生产C产品时,需要增加专属设备10 000元。新产品A、B、C的有 关资料如表所示:
B RB CB
差异额(Δ ) ΔR ΔC ΔP
若差量损益ΔP >0,则A方案优于B方案; 若差量损益ΔP =0,则A、B方案效益相同; 若差量损益ΔP <0,则B方案优于A方案

思路二:直接列示差别收入、成本与收益。
差异额(Δ )
项目(A-B) 差别收入 差别成本 差别净收益
ΔR
ΔC Δ P>0,A优;Δ P<0,B优。
在不增加厂房及机器设备情况下,现有厂房设备可生产7000-8500 件,差别成本表现为变动成本。当产量提高到12500件,要追加厂 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表: 房设备等,其成本共计15000元,追加4000件的差别成本为131000 金额:元 元(变动成本4000×29+追加固定成本15000),在差别成本中既 包含了变动成本,也包含了固定成本。 正常生产能力
例——差别成本
生产能力利用率 产品产量 变动成本:每件29元 固定成本
70% 7000 203000 85000 288000
85% 8500 246500 85000 331500 29.00 10.00 39.00 43500 29.00 (43500÷1500)
125% 12500 362500 100000 462500 29.00 8.00 37.00 131000 32.75 (131000÷4000)

一、决策方法分析
(一)相关损益法

相关损益法是指以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损益作为决策 标准、在备选方案中选择相关损益最大的方案的方 法。
相关损益分析表
项目 相关收入 减:相关成本 相关损益
A方案 RA CA PA
B方案 RB CB PB
若PA>PB,则选择A方案 若PA<PB,则选择B方案
(二)差量分析法

(四)贡献毛益分析法
贡献毛益法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基础上,通 过比较各备选方案贡献毛益的大小来确定最 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思路: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不变,只分 析不同方案的贡献毛益。



1.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备 选方案的贡献毛益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2.在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应首先计算备选方 案的剩余贡献毛益,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3.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时、机 器工时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应通过计算、比较各 备选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来正确进行择优决 策。
分析一:差量分析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利润 出售(一) 2000×15 继续加工项目 0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深加工成本 机会成本 相关利润

应付成本
应付成本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由资金
的应计利息是应付成本的一种形式。
三、沉没成本、重置成本与现金支出成本

沉没成本
例产品定价策略中, 沉没成本指过去决策所发生,无法由现在 售价以重置成本为基 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础。 重置成本指按现在的市场价格购买目前所 持有的某项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 现金支出成本指一旦确定决策方案需立即 或在近期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
第六章 短期经营 决策
宫严慧
本章内容
决策概述 决策中的成本概念 决策方法 生产经营决策应用

第一节 决策概述

决策
指决策人为了实现一定目标,借助于科学的理论
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可供 选择的诸方案中选择最满意(可行)的方案。
决策的分类

按时间长短分类
短期决策、长期决策

(2)长期决策:
指为改变或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而进行的决
策。特点:金额大、时间长,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 风险价值。
决策分析的一般程序
明确决策目标
分析执行结果
提出备选方案
执行最优方案
收集有关信息
分析评价方案
做出最优选择
第二节 决策中的成本概念
差别成本与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与应付成本 沉没成本、重置成本与现金支出成本 可避免成本与可延缓成本 专属成本和共同成本 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四、可避免成本与可延缓成本

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
•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某项决策行动可以改变其数额的成本, 即取决于方案是否采纳。 •不可避免成本指某项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即其 发生与否并不取决于有关方案的取舍。

可延缓成本与不可延缓成本
•可延缓成本指某一方案已经决定采用,但如推迟执行,对企 业全局影响不大,同这一方案相关的成本为可延缓成本。 •不可延缓成本指如果已选定了某一决策方案就必须立即实施, 否则将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产生重大不良影响, 同这一方案相关的成本为不可延缓成本。


某企业生产某种半成品2000件。如立即出售, 每件售价15元,若继续加工后出售,每件售价 24元,进一步加工费9500元。
分析二:机会成本分析
加工(二) 2000×24 金额 9500 2000×24=48000 9500 2000×15=30000 8500 差额(二)-(一) 2000×9=18000 9500 8500
二、常见的经营决策
(一)生产产品的品种选择
生产何种产品在生产能力范围内,相关成本 为变动成本。可以采用差别分析法也可采用 贡献毛益法。 当不涉及专属成本时,选择提供贡献毛益总 额最多的方案;当涉及专属成本时,以各种 产品的剩余贡献毛益作业选择标准。

(二)接受或拒绝特定订货



1.在生产能力之内,定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接受订货。 (当特殊订货不影响正常销售,且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 又不追加专属成本时,只要特殊订货的单价大于该产品的单 位变动成本时,就可以接受该特殊订货。) 2.在生产能力之外,要考虑追加的相关固定成本,相关损 益大于零,接受订货。(若特殊订货需要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时,则相关成本中应包括专属固定成本。只要特殊订货方案 的相关损益大于零,就可接受订货方案。) 3.当订货对企业的其他生产产生影响时,丧失的其他生产 的净收益视为机会成本。
五、专属成本和共同成本
专属成本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 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它往往是为了弥 补生产能力不足的缺陷,增加有关装置、设 备、工具等长期资产而发生的。 共同成本是指应由多个方案共同负担的注定 要发生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它的发生与 特定方案的选择无关。

六、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按决策的可确定程度分类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按决策项目的相互关系分类
独立方案决策;互斥方案决策;最优组合决策。

(1)短期决策:
指企业为有效组织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利用现有
资源,以期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决策。特点:一般只涉 及一年以内的有关经济活动,投资金额较少,时间短, 一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2.机会成本分析

进行互斥方案或二选一方案决策时,可将两个 方案视为一个方案考虑。
金额 RA CA PB +,方案A优; -,方案B优
相关主题